江蘇省啟東中學 胡 勇
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的基礎、數學學習的起點和邏輯推理的重要依據,而概念課的教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實現“數學育人”目的的重要教育素材。三角函數是高中數學的重要內容,弧度制是三角函數這一內容的重點?;《戎七@一概念的形成是弧度制教學中的難點, 2019 年10 月,筆者參加江蘇省優課比賽并獲得一等獎,下面以參賽課題 “弧度制”部分教學過程為例,談談對概念教學的認識和感悟。
PPT 展示圓形蛋糕,經過中心將圓形蛋糕切三刀分成了6 塊,這6 塊大小相差無幾,現從中挑出最大的一塊,有什么辦法?
問題1:在半徑為r 的圓O 中,如何比較∠AOB 與∠COD 的大小,并說明理由。
生1:用量角器量角?!螦OB=55.2°,∠COD=62.5°。
師:很好!通過用量角器直接測量,這是比較精確的,因為我們初中已學過角的度量,將一個圓周角分成360 等份,每一份就叫作1 度,所以周角等于360°,平角等于180°。根據需要,還可將1°分為60 等份,也就是1°=60',同理,1'=60"。我們把這種用度作為單位來度量角的單位制叫作角度制。
生2:比較弦AB 和CD 的長。
師:那你這樣操作的理由是什么呢?
生2:在同圓或等圓中,等弦對等角,等弦對等弧。(老師補充完善)
師:很棒!同學們在初中學得很扎實!那么后兩種方案是在什么前提下完成的?
生:在同圓或等圓中。
師:非常好!我們通過方案三(生3)可以發現:在同圓或等圓中,可以用弧長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即半徑一定時)。
【設計意圖】 數學源于生活,對生活中的深刻研究是數學發現的最自然的來源。結合情境,讓學生直觀感知,抽象出數學模型,并通過實驗操作、合作交流來比較∠AOB 與∠COD 的大小,重溫了角度制,對同圓或等圓中的弦、弧、圓心角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回顧,培養了學生直觀想象、數學建模的能力。
做一做:在下圖中寫出各特殊角所對應的弧度數。
例題:請將下表中的弧度和角度互化。

-3.5角度 252° -11°15'弧度
【設計意圖】 強化弧度與角度之間的互化,一方面幫助學生鞏固所學,正確進行弧度與角度的互化,熟記特殊角的弧度數;另一方面,通過規范化思考問題,提升學生的數學運算素養。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進行了角度制和弧度制的互化,初中我們學習過扇形的弧長和面積公式,那么現在學習了弧度制,這些公式又是怎樣的呢?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建立在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上的概念生成,不僅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學生更具有感染力。所以對概念的認識應當是有具體背景的,通過合適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感悟問題的本原和數學表達的意義。本節課從“切蛋糕挑出一塊最大的”生活場景引入,親切自然,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抽象出數學模型。對于弧度制的概念,不是直接呈現給學生,避免學生感到生硬、“無中生有”的感知,而是通過實驗操作、合作交流,讓學生體會各種不同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逐步領悟角的大小與弧長、半徑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到弧度制衡量角的大小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好奇心的同時,提高學生對概念本質的數學理解,為新知搭建橋梁,促使學生順理成章地進入弧度制概念的探究中。
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學習才能高效發生。 本節課在學生探究出弧度制的概念后,由于新的度量角的系統對學生來說非常陌生,已有的角度制在學生頭腦中根深蒂固,只知道一個角是多少度,怎么能夠用一個實數來表示角呢?為了扭轉學生這種認知上的沖突,讓學生逐漸接受新的概念,并將新概念融入原有認知架構中,如通過具體的半徑與弧長,讓學生親手操作,體會弧度制這一新的度量角的系統,熟悉熟練用實數表示角的大?。煌ㄟ^量角器,讓學生感受弧度制、弧度制與角度制的互化,進一步加深對概念本質的熟悉理解。在此環節中,提倡學生敢想、敢做、敢說,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學生思維極度活躍,踴躍提出自己的觀點,享受數學發現的喜悅,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技能,體驗其中蘊含的發現,提升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
對學生而言,弧度制概念的難點在于“為什么可以這樣規定?”為了讓學生突破這些困惑,教學中,弧長與半徑的比值為定值沒有直接呈現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從一些生活場景中自主發現,滲透用數學眼光觀察世界的核心素養。本節課的探究過程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很好素材,踐行數學六大核心素養的背后,是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這是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其終身發展需要的關鍵能力,是“數學育人”的關鍵所在。在這個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思維的高度參與,課堂充滿了活力,學生對弧度制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學生思考問題的意識、角度、方法和能力都會得到提升。我想,數學課除了應該教給學生知識,還應該讓學生體會知識背后的智慧,教育的本質是知識遺忘之后剩下的全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