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石莊鎮石莊小學 黃志鋒
以往,在語文課堂教學方面,教師往往只是就課文而講課文,對課文內容大講特講,不敢僭越“大綱”雷池半步,所以在拓展閱讀方面比較欠缺。正因為不注重拓展閱讀量,一部分同學很閱讀量上“吃不飽”,導致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不上去。鑒于此,部編版更關注課外閱讀方面的延伸,不僅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這樣相對集中的閱讀模塊,還在部分課文后面附上了閱讀鏈接、資料袋等。通過這些方法來鋪路搭橋,鏈接課內外,搭建起聯通文本內外的一座座便捷橋梁。

從部編版小學語文三至六年級教材中共8 冊語文教材中出現的閱讀鏈接的數量總和,相較以往教材,增加了一冊多的內容。細讀這些課內的閱讀鏈接,根據不同的文本,大致還可以進行右圖分類。如圖所示:相似文本閱讀鏈接、加深文本閱讀鏈接及寫法鏈接占比83%,因此,用好課內閱讀鏈接,基于文本,超越文本,無限拓寬學生閱讀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閱讀思維,可謂內容簡約內涵豐富。如何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高效拓展呢?結合一些閱讀鏈接例談一些做法。
文本是重要的教學資源,但如果教師過分依賴課內教材的學習,將全部的精力都花在分析課內閱讀上,肢解文章,賞詞析句,倡導“標準化”答案,那么文章的整體美感就會大打折扣,同時,過于關注教材中的文本,忽略了更多的文本鑒賞,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忽視了學生文本間的關聯,不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
教學《十六年前的回憶》一課時,教師直奔主題,引導學生找出作者李星華在文中從哪些方面進行了回憶,在充分閱讀文本之后,教師結合課后閱讀鏈接,組織了“走進經典”的閱讀拓展活動,展現了無數革命先烈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奮戰,前赴后繼的英雄事跡。學生們沉浸在那段崢嶸歲月中,不少學生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最后教師讓學生齊讀葉挺的《囚歌》,此時此刻,文本和閱讀鏈接已然巧妙地結合了。
像這樣的閱讀鏈接有《為人民服務》中的《十里長街送總理》,還有《軍神》中的《豐碑》等。這部分閱讀鏈接,可以了解創作背景,擴大文本信息量,進而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主旨。
溫儒敏教授曾經說過,統編語文教材要專治“煩瑣病、空泛活動、滿堂灌、多媒體泛濫、碎片化教學”等諸多頑癥,開出了“多讀書”的良方。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運用深度學習的策略,改變惰性學習。閱讀教學是學生體驗文本的過程。是“學生—文本” “文本—學生”不斷建構,反復激蕩,螺旋上升的過程。教學中,或出示原著,或對比呈現,或呈現他人解讀,都能夠有效幫助解讀文本,有效拓寬文本深度。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能夠令人回味無窮。《好的故事》是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對于文章的最后兩個小節的理解,小學生難度頗大,如何讓學生準確理解,課堂中教師設置環節如下:結合“閱讀鏈接”中的材料,說說對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的理解。結合馮雪峰的《論〈野草〉》和李何林的《魯迅〈野草〉注釋》,學生理解了魯迅先生筆下的好的故事;《祖父的園子》和《草船借箭》閱讀鏈接都出示了原著部分,對比閱讀,進一步感悟作品語言文字的魅力。課文是“素描”,拓展是“工筆畫”,學生對蕭紅的生平、語言文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魯迅的評價“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特別是“凄婉的歌謠”有了更深的理解。
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部編版中多次出現的閱讀鏈接中的內容更是能夠緊緊圍繞住單元訓練重點,或加深文本內涵的學習,或有效指導學生習作,或激發學生探索欲望,或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這些閱讀鏈接既基于文本又超出文本,有序、適度、高效。
學生通過在課內品讀課文,了解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閱讀技能,再及時通過閱讀鏈接鞏固學生已經獲得的方法、技能,進一步提升了文本解讀能力,培養語文核心素養。深度叩擊閱讀鏈接,強強組合,深化遷移,類比融合,文本效度得到了無限延展,正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
教學《桂花雨》一課時,教師按照既定的教學目標,層層深入,細嚼文本,理解了作者筆下桂花雨背后隱含的深層含義,但對于文中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這句話的含義還是不能夠深刻理解。教師出示書后閱讀鏈接,深化感悟:作者琦君在哪里寫下的這段文字呢?這漂泊海外的游子,難掩對故鄉的深深思念之情。表面寫的是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不正是對故鄉思念的最好印證?又如在六下《丁香結》一文時,丁香是古典詩詞中常用的意向,象征著美麗、憂愁。詩人們常用來描寫女子的憂與愁。顯然宗璞筆下不是如此,課堂中對比呈現,可以更好地回答丁香結引發了作者對人生怎樣的思考這一話題。
合理運用閱讀鏈接,進一步讓學生熟悉文本內容,在拓寬文本廣度和深度的基礎上,達到更好的閱讀效果。語文教學講究的是“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這一特征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方法指導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中的文本,而須引領學生實現“由點到面”的轉化,通過某一類方法的體悟拓展到更廣的閱讀體驗。部編版教材中的“閱讀鏈接”恰好能夠使學生直接接觸更多閱讀材料,拓寬閱讀視野,形成語言積淀,提升核心素養。
新課標在實施建議中強調: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之間的聯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而傳統的閱讀教學往往忽視了這一點,教師更多的是理論性指導,學生的習作常常是紙上談兵,泛泛而談,學生的習作水平提升有限。
老舍筆下的《貓》很乖、溫柔可親、古怪、天真可愛,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僅僅是這一篇,學生的模仿性就極為有限,教學中,教師出示了閱讀鏈接中夏丏尊和周而復筆下的《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其中一處細細閱讀,想想你所看到的小貓,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打開,三處文本更讓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性,學生習作的發展區就在對比中得到輕松實現。《琥珀》是一篇科學小品文。主要寫了一只琥珀被發現以及科學家推測琥珀形成的過程。全文語言通俗易懂,描寫生動。教學中教師出示“閱讀鏈接”,對比閱讀,讓學生體會兩者在表達上的不同,進而習得寫法;豐子愷的《白鵝》形象生動,讀來令人回味無窮,“鵝老爺”的形象躍然紙上,但教師并未滿足于此,課堂中通過“閱讀鏈接”再次通過對比閱讀,創設情境,在于原文比一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說不同文章里的鵝的共同點,總結出寫法,延伸出小練筆:運用得出的經驗寫一寫你喜歡的動物,試著寫出特點。
閱讀鏈接的拓展,學生在閱讀中得言、得意、得法,讀寫結合,言意共生,在語言的海洋中徜徉、滋養!
閱讀鏈接是關聯語文教學課堂內外的重要學習資源,是實現語文教學1+X 的重要途徑。立足文本,合理鏈接,拓展的不僅僅是文本本身,更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打開了語文學習的一扇扇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