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聽課、評課是校本教研最佳的方式,是教學常規(guī)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途徑。通過聽課和評課使教師雙方建立起一座相互促進、相互提高、共同成長的橋梁,更加全面、準確和有效地促進教學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關鍵詞:邀請式聽課;聽課新理念;校本教研;提升能力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校本教研已成為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而聽課又是學校最常規(guī)的教研方式。從教師個人來講,希望通過同事、領導及學科教學權威對自己的課進行分析與評議,幫助上課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從學校與學科教學來說,希望通過聽課去診斷與提升學校整體的教育教學水平。2017年,自學校趙永升工作室建立以來,為提高團隊成員的教科研水平和學校教學質量,工作室立足課堂教學,落實校本教研,努力提升教師業(yè)務能力,改變傳統(tǒng)的聽課模式,建立起一種新的聽課理念。
一、 傳統(tǒng)的聽課模式現(xiàn)狀分析
聽課是學校教研工作的一項重要活動。因此,提高教學質量必定要立足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從學校整體發(fā)展來講,教學質量是一所學校的生命線,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關注關心的課題。教師除了不斷地學習、儲備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廣博的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水平。怎樣上好課是老師的基本功,怎樣聽課也是老師的基本功。傳統(tǒng)的聽課,一般都是學校安排,教研組組織部分教師聽課,第一,為了完成本學期本學年度的教研任務,為學校培養(yǎng)骨干教師;第二,教師自身提高教學能力水平的需要。因為有聽課任務和聽課量的要求,所以教師們會在教研組安排下聽課,然后評議、打分,進行量化考核。除了有時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優(yōu)質課賽,教研組成員會從備課、上課等方面很細膩地進行磨課,常態(tài)課堂很難面面俱到。雖說我們關注的仍然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但教無定法,各有各的教學特點,每位老師不可能按照一定的模式去教學。以前提倡過的“愉快教學法”“三三六教學模式”“嘗試教學法”等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隨著教育形式的發(fā)展和新的教學思想的不斷深入,我們還需要行走在教改的路上。新課程改革以來,教育教學理念發(fā)生了極大的轉變,然而,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穿新鞋走老路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理念不更新,課堂教學評價不改革,我們的教學會仍然停留在老路上。教學的改革必定會引發(fā)一系列的改變,包括教學觀念的轉變,備課上課以及課堂教學評價方面的改革。聽課者不具備一定的新思想、新理念,評價也將受到一定的導向影響。傳統(tǒng)的意義上聽課,往往受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用模式或者環(huán)節(jié)套用評價,無形中讓授課教師走上了聽課教師設定的一種模式中,缺乏創(chuàng)新、缺乏特色,評價表的細則也成為教師教學的一種航標。我們都知道,教育是常改常新的,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聽課作為一種常規(guī)的教研方式,從評價者方面來說,量化評價似乎將教學能力分了三六九等,對上課來說,按照模式做就可以得高分,久而久之,聽課也變成了一種模式。另外,聽課者也是迫于學校的教研壓力,聽完課后,七分優(yōu)點三分不足的老好人思想占了多數(shù),因為是同事,互相聽課、互相評價,你好我好大家都好,量化考評也是就高不就低。滿足了上課教師的心態(tài),也完成了聽課的任務,使聽課逐漸走向了一個誤區(qū),對教師成長很不利。因此,改變聽課理念,使上課教師和課堂觀察者都具備新的教育教學思想,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的各種能力,使教研真正發(fā)揮作用,全面提高教學專業(yè)水平,提高教學質量。基于此,改變聽課理念也就成為教學評價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這就是我提出的新的聽課形式——邀請式聽課。
二、 建立聽課新理念,實現(xiàn)聽課的價值
聽課,是教師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功。邀請式聽課,顧名思義,是上課教師主動邀請聽課者進入自己的課堂,而不是領導安排的聽課。為什么邀請,需要被邀請者為自己提供什么幫助,應該都是事先想好的。傳統(tǒng)的聽課和邀請式聽課,從上課教師和評課教師二者來說都是一種新的挑戰(zhàn)。被動地聽課,會給教師一定的心理壓力,教師會擔心上不好,怕領導提出的問題多而產(chǎn)生一種思想負擔,個別老師常說越是精心準備越是事與愿違,要么忘了一個環(huán)節(jié)、要么因為學生現(xiàn)場生成的問題打亂了自己預設的課堂,使自己課堂進行的不順利。然而多數(shù)老師懼怕領導聽課,怕出錯而導致緊張,反而使精心準備的課堂教學大打折扣。這種被動的聽課往往使老師們產(chǎn)生排斥心理。好多老師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沒有領導聽課,自己上課很自如,領導一聽課,總想呈現(xiàn)一堂完美的課堂,盡心備課數(shù)遍,各環(huán)節(jié)可以說準備得很細致到位,可是因為種種原因卻沒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究其原因,第一,因為自己教學能力水平限制,第二,心理素質不夠高,不自信,第三,新理念吃得不透用得不活,臨場應變能力差。為改變現(xiàn)狀,我們嘗試邀請式聽課,使上課教師和聽課者之間有一種互動的關系,上課教師希望這堂課上解決什么問題,希望聽課老師以觀察者身份為自己提供幫助,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了這樣的想法,我們的聽課就不僅僅是在課堂上進行了,而在課前就進行交流,提出問題事先思考,提出來與聽課教師共同研究,如何在課堂上實施教學,實施什么方法解決問題,在備課時設計哪些環(huán)節(jié)等等,無形中在備課環(huán)節(jié)聽課老師也參與其中了。因為課前有思考討論,有研究成果,課堂上關注度就會更高,出現(xiàn)的問題雙方都會有共識,使聽課的效果大大提升。
基于此,工作室打破傳統(tǒng)的聽課模式,采用邀請聽課,教師被動接受聽課到主動邀請聽課,不僅可以拉近教師之間的人際關系,而且可以促使上課老師主動研究教學中存在問題,圍繞問題精心設計教學。因為自己邀請,有很大的自主權,研究的問題也必須是有價值有深度的問題,期望同伴幫助,所以上課的老師也會真誠地接受他人提供的批判性意見,實現(xiàn)聽課的價值。當然,聽課的人也會因為被邀請而感到被尊重,在聽課時更認真更投入,評課時也不會敷衍塞責,會積極主動地和上課老師一起探討解決問題。
三、 確定研究內容,實施邀請聽課
(一)梳理問題,確定研究主題,發(fā)布課題
邀請他人聽課前,應認真梳理平時教學中自己存在的問題,期待得到同伴哪方面的幫助,比如探究學習的策略、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評價等,讓聽課老師一目了然。如邀請卡上注明我正在研究的問題及希望達到的教學目標等,讓聽課老師參與問題研究和課題研究中,已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設計邀請聽課單,當面邀請聽課伙伴
教師依據(jù)梳理的問題,整理聽課單,明確你希望解決的困惑或問題。在授課前確立邀請目的及受邀請人,向受邀請人發(fā)出“邀請聽課表”,表中填有明確的授課科目、題目及時間,需要在課堂中交流研究的主題,還可根據(jù)不同的聽課人確定不同的問題,充分發(fā)揮聽課人的特長和優(yōu)勢,各盡其能,一舉多得。
(三)被邀請的老師閱讀聽課單,了解內容
接受上課教師邀請后,根據(jù)邀請的目的,做好“三個準備”即:(1)做好研究的準備。聽課教師根據(jù)邀請的目的提前查閱有關資料,對所要研究的問題做到有的放矢。(2)做好探討的準備。聽課教師在聽課時,不能只看到課堂表面的現(xiàn)象,要做好記錄,肯定授課教師的閃光點,對不足之處加以剖析。(3)做好反饋的準備。
(四)課后交流,評析反饋
聽課教師進入教室現(xiàn)場聽課觀察,并針對研究主題做出相對規(guī)范性的評價課后,結合本節(jié)課的邀請目的,就課的優(yōu)點和存在問題、需研究的問題暢所欲言,授課教師也對所探討的問題抒發(fā)自己的見解,最后教師們針對本節(jié)課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整理,填寫聽課感受及“教學評析反饋”,以便授課教師認真研讀、反思自己的教學,改進自己的教學,將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
(五)反思不足,學習提高
根據(jù)伙伴們提出的意見,授課教師認真進行反思,查找自己的不足,對于需要改進的地方還可以向專業(yè)人員請教,并借鑒教育教學刊物中相關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以期實現(xiàn)自身的提高,如有必要,對于改進后的課堂,可作二次邀請,從而形成漸進過程,最終使問題達到解決或者求得共識,一起研究方案解決,因為是上課聽課雙方共同面對的問題,所以在課堂上會更用心更真誠。同時以問題為導向,注重了聽課的診斷功能,有很強的針對性。
四、 實施邀請式聽課,提升工作室校本教研實效
學校以趙永升工作室為依托,通過實施邀請式聽課,徹底摒棄了走形式、走過場的教研行為,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提升和能力提升。邀請式教研形式簡單,易于操作,主題雖小,收效很大,又因為是自己的合作伙伴參與聽課,教師沒有多少思想負擔,心態(tài)得到了調整,更有利于激發(fā)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讓教師工作從壓力變?yōu)閯恿Γ瑥谋粍幼優(yōu)橹鲃樱枰芾碚吒淖冇^念,聽課也是如此。邀請式聽課就能夠將這種檢查與被檢查者之間的關系變得更為和諧,我們邀請領導聽課也就會少一些來自評價考核方面的壓力,多是來自骨干教師或領導對自己的幫助、指導和培訓。聽課與上課教師變成了合作伙伴,為了解決問題,還可以二次、三次邀請同伴跟進聽課。同時,被邀請的教師也會在聽課時反思自己的教學,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評課能力等,從而達到“雙贏”。工作室在培養(yǎng)青年教師成長方面,要求青年教師邀請有經(jīng)驗的教師聽課,師徒結對,為青年教師成長搭建平臺。過去,學校組織公開課、參賽課,沒有幾位教師主動參與,往往是領導指派,而現(xiàn)在老師們主動請纓,毛遂自薦,因為他們知道一個人成長的背后有一個團隊的力量在幫助他們、支持他們,這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近幾年來,我們實施邀請式聽課邀請式教研的方式帶動了全校教師自主參與教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省、市各級優(yōu)質課評選中多位教師獲獎,既提升了自己的專業(yè)水平,也使工作室教研實力得以提高。
當然,邀請聽課也不是唯一好的校本教研形式,在應用中還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適時適度,將隨堂聽課、研討課、公開競賽課等有機地結合起來,是教學研究真正走近教師,深入課堂,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能力,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屈小武.同伴互助聽課[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2]崔允漷.論課堂觀察LICC范式:一種專業(yè)的聽評課[J].教育研究,2012(5):79-83.
作者簡介:趙永升,甘肅省酒泉市,甘肅省敦煌市七里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