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硬幣與紙幣的良性循環能夠降低社會成本,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本文通過分析硬幣與紙幣循環的三層路徑,研究了硬幣與紙幣自循環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硬幣 紙幣 自循環 研究
一、現鈔的循環與生命周期
中央銀行通過商業銀行向社會公眾投放現鈔。現鈔進入流通領域后再次回到商業銀行,如果其整潔度仍適宜流通,它將被再次投入流通,稱為現鈔的循環。
現鈔以材質來劃分,分為紙幣、硬幣、塑料鈔。當今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在使用紙幣、硬幣,少數國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亞、越南正在使用塑料鈔。美國約有1.4萬億美元現鈔正在流通,中國流通中現鈔以M0口徑計算,約為7.3萬億人民幣。
紙幣與硬幣在不同國家的流通因其使用環境與約束條件而有所區別。從使用環境來看,大多數國家歷史上小面額沒有紙幣,只有硬幣,是一元(無替代效應)的流通環境。這樣日積月累,硬幣支付環境較完備;我國是二元并存(有替代效應)的流通環境,即小面額紙幣、硬幣同時存在,造成硬幣支付環境不完備。從約束條件來看,有的國家或地區硬幣是有限清償貨幣,即每次交付的硬幣數量有一定的限制,超過限額,收方可以拒收。如香港,法律規定,以面額不小于1港幣的硬幣而言,所支付的款項不超過100港幣;以面額小于1港幣的硬幣而言,所支付的款項不超過2港幣。在美國,客戶將硬幣存入或換成現鈔,商業銀行需收取8%左右的手續費;在我國,硬幣的使用與兌換沒有限制性規定。
現鈔由中央銀行制造,其質量皆有嚴格的保證,符合嚴苛的質量標準體系。現鈔的生命周期因其面額、使用環境(不同面額被公眾使用的頻率)的影響而有所區別。
二、硬幣與紙幣自循環體系
硬幣與紙幣循環是指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投放現鈔后,通過從市場上回籠硬幣與紙幣至銀行業金融機構業務庫或人民銀行發行庫,經清分后再投放到市場,從而形成硬幣與紙幣在一定區域內“投放-流通-回籠-清分處理-再投放”的全鏈條順暢循環使用的局面。
循環的第一層路徑是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之間的循環,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投放硬幣與紙幣,商業銀行將硬幣與紙幣清分后回籠中央銀行或是將殘損不宜流通的硬幣與紙幣回籠中央銀行進行銷毀;第二層路徑是商業銀行與消費者之間的循環,商業銀行進行投放與回籠操作;第三層路徑是消費者內部之間的循環,包括買賣物品與服務時的付款與找零,發生數額一般較小。第二層、第三層循環稱為硬幣與紙幣的自我循環。
三、硬幣與紙幣自循環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小面額人民幣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2017年,全國部分地區小面額人民幣供應不足,銀行機構小面額人民幣服務有待改進等情況時有反映。銀行對小面額人民幣服務不夠重視,主動開展小面額人民幣服務的積極性不足,主要問題反映在以下方面:
1.銀行在與商戶建立聯系機制,主動了解需求、提供小面額服務方面表現較差。雖然部分銀行能夠同大型超市、商場、景區、車站建立服務聯系機制,但是缺乏與小型、零散商戶建立聯系的主動性。
2.硬幣自助機具使用率偏低。一方面,公眾對硬幣自助機具知曉度不高;另一方面,公眾使用自助機具時混入異物導致機具故障,維修頻繁。
3.銀行對小面額人民幣服務不夠重視。部分銀行落實小面額人民幣三項制度不到位,個別網點工作人員甚至不知道所在網點是主辦網點。
(二)現金使用受阻的投訴增多
現金支付受阻是指實體商戶要求消費者通過第三方支付完成結賬,不接受人民幣現金支付。2016-2018年5月,全國共接到消費者關于現金支付受阻的投訴30余起。
從收集的現金支付受阻情況來看,發生的時間集中在2017年,這與非現金支付方式尤其是非銀行支付機構的飛速發展密切相關。發生的場景大部分集中在停車場、餐飲、商場、超市,公共事業收費窗口也有個案發生。具體表現為只接受刷卡支付、微信與支付寶支付。
產生拒收現金問題的原因,從支付的外部環境來看,得益于非現金支付的飛速發展,依托于無線通訊技術的移動支付充分發揮了其便利性的優勢,即在交易前無需攜帶現金、交易過程中無需找零,交易手段的多樣性與交易過程的方便快捷為商戶拒收現金提供了外部環境支撐。
從商戶的角度來看,主要原因有減低人工成本、防范業務風險、方便記賬、怕收假幣、清點不方便(硬幣)。部分商家類似經營停車場從降低人工成本角度,削減收費員的數量,轉而以非現金支付收款機代替人工收款;部分企業或商戶,將非現金支付方式作為防范業務風險的內部控制手段,通過非現金支付方式實現工作人員與現金的物理隔離,防止藏匿和貪污;部分學校或餐飲商戶,采用內部發卡的形式,所有區域內的消費都刷卡完成,每月收支統計數據自動生成,減少人工匯總環節;商戶收銀員識別假幣主要依靠驗鈔機,商戶使用的大多是B類甚至是C類驗鈔機,防假識假能力較弱,還有的商戶根本就沒有配備驗鈔機,人工識別假幣的能力較弱,安全性較高的非現金支付成為收銀員的更佳選擇;還有部分商戶嫌硬幣清點不方便,拒絕消費者持硬幣消費。
四、解決對策
(一)嚴格落實小面額備付制度和主辦網點制度,滿足公眾合理需求
各主辦銀行、主辦網點應在本行行外醒目位置懸掛小面額主辦銀行、主辦網點標牌,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二)改進工作方法,全面推進小面額貨幣暗訪工作,提升小面額人民幣服務水平
做好小面額人民幣服務暗訪,通過引入第三方公司,實現對銀行機構各網點小面額貨幣服務的全覆蓋。對發現的各類問題進行通報,并要求對照現場視頻進行整改,提升公眾對小面額人民幣服務的滿意度。
(三)增強窗口行業服務意識,提供多種支付方式
窗口行業尤其是公共事業部門的收費窗口,受眾面非常廣。對于公共服務機構拒收現金的行為,不屬于消費范疇,但違反了公共事業服務便民、高效的行政原則,不違法,但不合理。在國家“放管服”改革相關要求下,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是應有之義。這就要求窗口行業為人民群眾繳納現金的提供更多的可供選擇項,提高大眾對窗口服務行業的滿意度。
(四)適當宣傳,引導公眾自主選擇支付方式
非現金支付有助于增加社會福利,應由央行統一部署推進,其中涉及人民幣流通管理的解釋權歸央行所有。對于非現金概念的提出,核心是鼓勵公眾使用非現金支付方式,不能強迫所有人都使用某種技術或是工具,更不是拒絕現金支付方式。商家并沒有強制消費者必須使用某種支付方式或者排除其使用某種支付方式的權利。相反,商家拒收現金,實際上是在剝奪現金交易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這是對現金交易消費者的歧視。要通過正確的宣傳方式,讓社會公眾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支付方式。
(五)完善管理制度,對拒收現金予以明確
拒收現金行為難以制止的主要原因是對這種行為的解釋和定性滯后。人民銀行應在深入研究該現象的基礎上,依據現有法律法規,對拒收人民幣現金的行為進行明確界定,并對拒收人民幣現金的行為制定相應處置措施,維護持幣人合法權益。
注釋:
香港法規《硬幣條例》 。
參考文獻:
[1]李少業.輔幣流通環節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華北金融,2013(12):76-77.
[2]香港特別行政區.硬幣條例[EB/OL].https://law.lawtime.cn/d491737496831.html,1997-6-30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 2016/content_5139477.htm,2016-2-1.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