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英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會計制度也逐步地被完善。現階段,政府會計工作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會計體制改革。傳統會計體制已經不能夠滿足現階段財務管理的需要,尤其是對于政府各類行政事業單位來說,要求會計管理工作能夠真實準確地反映政府行政事業單位各類經濟活動情況。正因如此,政府會計制度的施行正是順應了這個要求。本文主要詳細地闡述了我國事業單位在原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剖析了政府會計制度的施行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政府會計制度 事業單位 財務管理 會計管理
原會計制度不能夠完全適應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需要,為了能夠更好地反映事業單位各項經濟活動,提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人員素質,提高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透明度,加大社會群眾對事業單位各項經濟活動的監督,對原會計制度進行改革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在此背景下,政府會計制度應運而生了。它的施行可以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正確區分預算管理和財務管理的區別和聯系,同時優化資產的配置,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水平,如此才能夠準確地計量并降低我國事業單位的運行成本,變相得提高了財政資金的運行效率。另外,政府會計制度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加強對事業單位財務信息披露環節的監督,使得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更加透明化,從而進一步規范了事業單位各項財務活動。由此可見,政府會計制度的施行雖然給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甚至給財務管理工作帶來更大挑戰,但此項會計改革的施行已然利大于弊,且是必然趨勢了。
一、我國事業單位原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管理和預算管理不明確
事業單位預算管理與財務管理有著明顯的區別,但在原會計制度體系下,很多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人員并不能夠正確地認識兩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甚至混為一談,為我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桎梏。原會計制度模式下,政府進行預算管理程序繁瑣,且時效性低,無形中給預算執行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如若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可預見的問題,由于預算修改調整所需時間長,由時效性原因可能會給事業單位帶來一定的重復成本或經濟損失,使得整個預算管理系統不能良性運轉,不僅會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甚至會影響整個單位的綜合目標考核,進而降低了事業單位資金的周轉和使用效率。
(二)預算會計核算過于關注收支核算
衡量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是投資回報比,因此,很多事業單位會計管理人員過多的關注結果,對于資金使用過程中的控制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資金的使用過程中出現了大量浪費情形。在資金使用過程中,并沒有建立完善的資金清理流程,以及風險控制意識不足,出現了較嚴重的不規范使用等混亂現象,直接影響事業單位的財務預算執行效率和效果。
二、政府會計制度的施行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產生的影響
(一)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面臨了更多挑戰
政府會計制度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統一了政府各個領域的會計制度和會計管理標準,但對于已經適應了傳統的會計管理模式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人員來說,此次會計制度的顛覆性改革和施行無疑是一個重大挑戰,其面臨著巨大的思路調整。因此作為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人員應當不斷加強自身理論知識的學習來轉換思路,并豐富實踐經驗,提高專業勝任能力,以盡快適應政府會計制度施行所帶來的更多挑戰。政府會計制度全面施行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已規劃施行過渡階段,這個期間也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人員為自己充電的最佳時期,要試著邊學邊做,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從原理上真正理解新制度的精髓。政府會計制度是具有“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的全新理念的會計核算模式。具體為:雙基礎要求財務會計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預算會計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雙功能要求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即所謂適度分離就是要求政府會計主體應當正確區分預算會計、財務會計能夠從不同方面反映政府各單位各類經濟活動;即所謂相互銜接就是要求財務會計的五要素與預算會計的三要素在核算時能夠相互對應,共同反映政府會計主體的財務信息;雙報告要求政府會計主體應當編制預算會計的決算報告和財務會計的財務報告。所以作為政府會計主體之一的事業單位,面臨如此會計核算模式帶來的全新挑戰也是無可厚非的了。
(二)提高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效率
政府會計制度要求政府會計主體應當對其單位信息進行充分且適當地披露,這樣能夠更加真實完整地反映政府各單位的各項財務活動,與此同時,公眾作為外部監督主體,可以通過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披露對其日常活動進行監督。所以事業單位對外披露的信息越充分,越有利于社會群眾對其進行監督。另外,政府會計制度的施行,有助于幫助政府及事業單位夯實財務管理基礎,提高財務透明度,以及建立科學有效的預算績效評價制度和規范各類會計行為。要求會計信息的充分披露,又更加促使了事業單位不斷完善財務管理流程和規范各項財務活動。
除此之外,政府會計制度的施行還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完善政府預算管理制度的職能,根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現階段我國公務員數量大致為900萬人,但是事業單位財政部門供養的人數約為4300萬人,事業單位的從業人員數量已經遠遠超過公務員的數量。由于在事業單位中的支出成本中,人力資源成本占據很大的比重,且其大部分來源于財政資金,因此,政府會計制度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核算,能夠正確、客觀、真實地反映單位運行費用和履職成本,能夠幫助政府正確評價單位耗費的政府公共資源,同時可以建立并有效實施預算評價制度和提升單位績效評價的科學性。從而改變了事業單位原財務管理只注重資金本身,忽略了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和有效性,與此同時,政府會計制度的施行進而提升了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原會計制度中以收付實現制為唯一計量基礎,它是按照資金的收入和支出的實際發生時間進行記錄,主要是提供反映預算收支執行情況的決算報告為目的,并不能正確地反映政府各單位的真實經濟活動。因而,改進預算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以及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就成為了必然的趨勢。而施行后的權責發生制的計量基礎,即使資金已經全部支付,如果不屬于當期的費用,也不會被記錄,這樣在記錄會計信息時能夠更加符合經濟活動實際情況,充分體現了“權利”與“義務”發生的正確歸屬期,從而有利于事業單位對不同時期的收入和支出進行比較,來確定有效配比,同時權責發生制的使用更加有利于事業單位對財政資金使用情況的具體分析評價。
(三)有利提升了資產配置的科學性,客觀反映運行成本
原會計制度中多項制度并存,內容交叉,存在核算口徑不統一的情況,直接導致不同單位的會計信息并不具備可比性,政府部門難以橫向對不同單位進行對比,所以通過匯總、調整編制的財務報告信息質量比較低。例如,政府會計制度施行前對于資產折舊(攤銷)費用的計提,除醫院以外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都沒有對其做出明確規定,這就直接導致資產運營維護費用和資產配置之間的勾稽關系不明。依據“存量定增量”的要求,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參考性的做法,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并不能夠順利開展。政府會計制度施行中,財政部相繼出臺了《政府會計準則第3號——固定資產》應用指南,在準則的層面上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解決,能夠明確政府會計主體的資產計提折舊(攤銷)費用時所規定的年限以及行業標準等,從而使事業單位能夠正確反映資產運行維護費用,有利于全方位地分析邊際成本,促使重要資產更新改造的實現,讓資產配置更具合理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政府會計制度的施行能夠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產生眾多的積極影響,在收付實現制的基礎上引入權責發生制,在“雙基礎”下更加能夠正確真實地計量和反映政府事業單位發生的各類經濟活動,在分散、細化決算報告信息基礎上編制反映整體財務狀況的綜合財務報告,從而提升了會計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和充分性、提高了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的規范性和財務管理的標準化程度。在反映預算執行信息的基礎上反映資產負債等財務類信息,能夠幫助事業單位正確地理解和認識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區別和聯系。使得政府會計制度能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完善和創新,更加滿足現階段的需求,促進了我國會計體系的適應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房玉利.探究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及其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J].納稅,2020,14(06):139.
[2]杜驊.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及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產生影響分析[J].財經界,2020(01):149.
[3]賴劭文.淺析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與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24):67-68.
[4]苑志紅.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24):24-25.
作者單位:涇縣桃花潭鎮中心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