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美術的教學方式改革在教育改革中也是較為注重的一方面,通過小學美術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發(fā)展,可以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美術教學從本質上對自身帶來的提升。巖彩畫在小學繪畫教學中屬于正在發(fā)展的一項教學內容,文章從巖彩畫的特點出發(fā),講述了在小學繪畫中利用巖彩畫體現武夷山水景色的意義,并說明了在小學繪畫中利用巖彩畫體現武夷山水的具體措施,最后對利用巖彩畫在小學繪畫中體現武夷山水景色探索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巖彩畫;小學繪畫;武夷山水
一、 引言
巖彩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添加到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逐步提升自身的動手創(chuàng)作能力,同時,在巖彩畫的欣賞與實際動手操作中,學生對于繪畫作品的審美能力會逐步建立起來,從而為審美能力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在動手進行巖彩畫的過程中,還會發(fā)掘自身的潛能,小學教學的綜合素質教學就達到了既定的目的。
二、 巖彩畫的特點
在巖彩畫的實際創(chuàng)作中,畫布以及其他的依托物都可以成為創(chuàng)作的底板,而在巖彩畫中所使用到的材料就是巖彩顆粒和動物膠媒介的混合物。利用這些材料創(chuàng)作出的巖彩畫具有色彩多樣化,能給人帶來強烈視覺沖擊的特點。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只要運用了礦物材料調和膠進行創(chuàng)作的繪畫作品,普遍意義上都可以稱為是巖彩畫,繪畫在世界上的存在由來已久,巖彩畫作為一種較為新型的繪畫形式,既融合了傳統(tǒng)繪畫的獨特美感,又合理利用了現代技術創(chuàng)作出來的材料,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采取了層面疊加的形式,豐富了繪畫的形式,完善了繪畫的整體意義。
三、 在小學繪畫中利用巖彩畫體現武夷山水的意義
在小學繪畫匯中利用巖彩畫進行武夷山水的體現,對于學生來說是對中國大好山河的一種初步了解,小學階段的學生還保留著充分的好奇心,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會表現出極高的興趣以及好奇程度,而這些特性會幫助學生對巖彩畫進行良好的學習。
(一)讓學生了解武夷山巖彩畫的重要性
學生在美術課堂中對于武夷山巖彩畫的學習,可以充分了解到巖彩畫在中國的實際意義,從而對巖彩畫加以重視,也對結合其中的武夷山水得以充分地了解。礦物顏料在中國的繪畫發(fā)展中具有極高的使用價值,巖彩畫的材料使用是一種新的創(chuàng)作方式,利用武夷山水進行巖彩畫的創(chuàng)作,可以創(chuàng)作出更加具有美感的作品,小學階段對于武夷巖彩畫的學習,可以將重心側重到巖彩畫的欣賞與分析中。
(二)提升了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
在進行結合武夷山水的巖彩畫小學教學中,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結合武夷山水的巖彩畫教學,武夷巖彩畫的創(chuàng)作會給學生帶來巖彩畫欣賞的一定高度,從小就建立起來的高度審美能力,可以讓學生是隨著年齡的進步對于作品的欣賞程度越來越高,從而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的實現。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在小學階段的提升主要來源于美術課堂中教師對于學生的言傳身教,武夷巖彩畫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型的繪畫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大膽的色彩應用,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小學階段的學生面對強烈的色彩沖擊,會有較大的感觸,從而逐步建立一定的審美能力。
(三)豐富了課堂的教學內容
結合了武夷山水的巖彩畫在小學教學中加以應用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種豐富課堂內容的凸顯。傳統(tǒng)的小學美術教學,對學生開展的教學內容也偏向于中國的經典作品以及世界的經典作品,這些作品不管是在家庭教育還是在學校教育中雖然是經典,但是略顯陳舊,現代化的學生需要在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學習中得到較為新穎的教學內容補充,巖彩畫作為創(chuàng)新性的一種繪畫形式,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加以運用,就可以有效達到豐富教學內容的較高目的。
四、 在小學繪畫中利用巖彩畫體現武夷山水景色的具體措施
在小學繪畫匯中利用巖彩畫體現武夷山水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學形式,在教學內容中,教師需要讓學生認識到巖彩畫的歷史背景,武夷山水景色融入小學巖彩畫的教學需要教師進行實踐性的教學,學生通過實踐才能進一步掌握巖彩畫的創(chuàng)作技巧。
(一)讓學生認識巖彩畫的歷史背景
學生在進行巖彩畫學習之前,對于巖彩畫的了解需要達到一定的標準,只有對巖彩畫具有正確的認識,并通過自身的認知對此產生興趣,才可以在學習中達到真正學習的目的。巖彩畫作為新型的繪畫創(chuàng)作形式,雖然發(fā)展的歷史不夠久遠,但是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完全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巖彩畫創(chuàng)作的真正魅力,在對巖彩畫的逐步認知中,學生接收到的巖彩畫知識會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帶有自身認知色彩的內容,體現出來的就是學生真正進行的實踐創(chuàng)作。學生對于巖彩畫的認知,可以先從巖彩畫的發(fā)展歷史開始,巖彩畫的發(fā)展歷史是學生進行巖彩畫發(fā)展的基礎,只有對巖彩畫發(fā)展歷史進行充分的了解,在進行實踐學習的時候,才能達到實質性的教學目的,接著通過對巖彩畫的創(chuàng)作形式進行了解。創(chuàng)作形式是巖彩畫的一種存在形式。國外對于巖彩畫的表現形式體現在壁畫方面,和中國的巖彩畫表現出來的不同在于中國的巖彩畫以動物膠為媒介,但是國外是以蛋清作為媒介,這也是國內外的具體差別之一,由于中國的歷史發(fā)展形勢悠久,所以在巖彩畫的發(fā)展進程中,最先在敦煌進行了考察和發(fā)現。中外的“巖彩畫”最大的差別還是在創(chuàng)作畫作時的表現形式方面,可以說學生在進行中外經典作品的賞析過程中,可以通過一定的學習和分析,進行中外作品的區(qū)分和學習。以巖彩畫的一些畫家為教學切入點,中國較為著名的巖彩畫家在進行巖彩畫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表現形式也是不同的,例如蓮羊,她的作品表現出來的情感以浪漫主義著稱,中國的傳統(tǒng)神物中,龍是具有神話色彩較強的一位角色,蓮羊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就借助了龍表現出了具有個人色彩的栩栩如生的龍的形象。在具體的具有特色的龍的作品中,《龍肆》得到了大眾的廣泛認可,同時也獲得了被大眾所認可的公眾獎項。
(二)將武夷山水融入小學巖彩畫教學中
武夷山水在我國是十分著名的風景名勝,巖彩畫中進行武夷山水的融合,需要讓學生預先對武夷山水進行一定的了解和見證。武夷山水具有鮮明的風景特征,所以在以武夷山水為主體進行的巖彩畫創(chuàng)作中,就需要對顏色進行一定的研究和分析,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采取適當指導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了解武夷山水的基礎上,進行具有自身特色的大膽創(chuàng)作,只有學生創(chuàng)作的巖彩畫具有自身的特色,才能讓學生真正熱愛武夷山水的巖彩畫,大膽的色彩應用也是武夷山水特征的一種體現,學生需要在自身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進而達到作品融入了武夷山水的目的。巖彩畫自身所具有的顏色帶給人們的視覺沖擊就是較為強大的,不斷發(fā)展的巖彩畫,再結合武夷山水的特色,是具有中國山水化的傳統(tǒng)的特色的,巖彩畫中的膠是創(chuàng)作中較為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武夷山水中的“丹霞地貌”為世界所聞名,這種奇特的地貌除了在形態(tài)上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在色彩的表現力方面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巖彩畫豐富的色彩表現力融合武夷山水的特點,就可以進行具有還原性較高的藝術創(chuàng)作。除了利用武夷山水豐富的顏色特征,各種顏色鮮明的材料都可以融合到巖彩畫的材料制作中,進而利用材料進行巖彩畫的創(chuàng)作。融入武夷山水的巖彩畫在意義上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巖彩畫具備了一定的特征在各方面進行的小學美術教學就會有教學切入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可以感受到更加鮮明的藝術特色,從而達到實用性較強的學習目的。
(三)讓學生通過實踐掌握巖彩畫的創(chuàng)作技巧
教師在巖彩畫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巖彩畫創(chuàng)作技巧的講述,因為巖彩畫對于學生來說屬于一種新事物,為了讓學生更快地接受巖彩畫這一藝術形式,就可以對此進行教學延伸,巖彩畫雖然屬于新興發(fā)展起來的創(chuàng)作形式,但是在現代化的巖彩畫創(chuàng)作中,各個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造出了各類形式的巖彩畫,為巖彩畫的發(fā)展提供了更為全面的發(fā)展空間,一般來說,創(chuàng)作者的想象力是豐富的,小學美術教學中,進行巖彩畫的實踐創(chuàng)作過程中,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多種形式的巖彩畫學習掌握各類形式的巖彩畫方法。例如,巖彩畫在進行創(chuàng)作過程中會用到洗、立流、刮擦、瀝粉貼金等各類手法,這些手法對于巖彩畫的表現形式可以起到增強畫面內容的作用。在巖彩畫的不斷發(fā)展中,教師的教學模式也不應該局限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遵循巖彩畫的發(fā)展模式,使得巖彩畫的教學呈現多樣化和具體化。除了教師加以正確的引導作用外,學生在進行美術學習的過程中,對于巖彩畫的學習應該具有一定的興趣。學生完全可以通過對巖彩畫的實踐性創(chuàng)作逐步發(fā)現巖彩畫吸引自身的一點,進而達到巖彩畫的有效學習。
學習巖彩畫時學生除了會對武夷山水進行一定的了解和認知,還會對中國的整體繪畫形式進行深入的了解。中國的繪畫發(fā)展歷史整體上是十分具有歷史意義,使得繪畫形式通過各方面被世界所認識,就需要中國的新一代為之做出不斷的努力,小學學生對于巖彩畫的學習對于中國的繪畫形式也是一種了解,讓學生意識到中國繪畫的強大之處,學生對于中國的藝術發(fā)展形式就會表現出強烈的認同感,這種認同感會讓中國國民逐漸增強的自信心,這樣也就可以將中國的文化逐步弘揚到世界,讓世界意識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迷人魅力。
五、 結語
小學美術教學在教育教學的改革中有著較大的進步,將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巖彩畫融入武夷山水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學生可以在對武夷山水的充分了解中對自身的實際創(chuàng)作增加一定的靈感,巖彩畫在小學教學中加以運用需要從巖彩畫的細節(jié)進行一定的教學,學生只有對巖彩畫具備了正確的了解和認識,才能在結合武夷山水內容的基礎上,實現自身繪畫能力以及其他各項綜合素質的提升。巖彩畫對于中國的繪畫藝術存在形式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中國的繪畫形式在添磚加瓦的同時,也增添了中國山水風光的另一種美感,對于巖彩畫結合武夷山水的教學從小學開始,可以讓中國的學生打好自身審美能力的基礎,從而實現逐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吳健.追根尋源、繼往開來:多元文化融合下中國巖彩畫的歷史傳承與未來發(fā)展[J].數位時尚:新視覺藝術,2012.
[2]彭從.淺談巖彩畫的藝術表現手法在當代的運用和發(fā)展[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謝瑾,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