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寶輝
編者按:近年來,中國征信業的發展日益加快,但仍然存在科技運用不充分、體系建設不完善、法律制定不健全等問題。目前,我國征信業尚不能滿足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需要,2020年疫情爆發后,我國征信業發展滯后的困局進一步凸顯。有鑒于此,本文對當前我國征信業的發展現狀進行了梳理,總結了目前存在的問題,并為我國征信業高水平建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新時代,征信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從微觀層面看,征信業通過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增加信息供給,減少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降低逆向選擇成本,使得交易雙方的一次博弈變成了受信人與整個社會在未來的重復博弈,削減了受信人的失信沖動。從宏觀層面看,通過建立“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讓失信者寸步難行、守信者處處受益,從而優化整個社會的信用環境。
我國征信業發展模式與現狀
近年來,世界各國的征信體系快速發展,征信業已經成為重要的服務產業之一,同時,“金融+信息+科技”使得金融業對征信業的依賴度直線上升。我國現代征信業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從企業和個人與金融機構往來的信貸征信起步,信息來源于民、服務于民,逐步實現了征信服務實體經濟、賦能普惠小微的作用。
“政府+市場”雙輪驅動征信業快速發展。在推動現代征信業市場化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結合實際選擇了一條“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的征信發展模式,該模式充分發揮市場化征信機構的作用,逐步形成了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與市場化征信機構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的征信市場格局。
按照“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發展思路,我國征信業逐步從傳統的銀行信用領域快速向商業信用、政府信用和其他領域有序擴展,為企業和個人投融資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務。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負責運維的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征信系統。截至2019年底,我國個人征信系統共收錄10.1億個自然人的信息,其中有信貸記錄的自然人有5.7億,占收錄人數的56.44%;企業征信系統共收錄企業和其他組織2533 萬戶,其中有信貸記錄的企業和其他組織819萬戶。作為我國個人征信的唯一持牌機構,2018年5月成立的百行征信正逐步走向成熟和規范。
我國征信業仍處于探索發展階段。當前,“大數據”給未來經濟社會的思維方式、商業模式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帶來了巨大變革,也對我國征信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傮w上,我國征信業發展與市場需求還有較大差距,顯性短板主要表現在征信全覆蓋任重道遠、征信供求矛盾突出、征信信息安全形勢嚴峻、征信市場對外開放和國內市場發展的良性互動機制亟待建立等。
從征信機構來看,目前我國市場化征信機構面臨數量多、規模小、經營散、能力弱的局面。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主要覆蓋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信息共享,對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的新型融資負債信息尚未做到全面覆蓋。以百行征信為代表的市場化征信機構,致力于覆蓋傳統金融機構以外的放貸機構。由于核算基礎、管理體制和風險偏好等原因,也尚未做到全面覆蓋。從征信服務來看,我國征信服務大多采用信用報告方式,處于整理原始征信數據的起步階段,分析征信數據的服務相對滯后,難以滿足市場多元化、個性化的征信服務需求。
疫情下我國征信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疫情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特征對征信業履行行業職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征信業在法律法規建設、征信概念認知、征信對外服務、信息科技運用等方面暴露出的隱性短板愈發明顯。
征信業法律法規不完善。疫情下,我國征信業面臨的法律法規建設滯后、相關法律條款不完善等問題尤為突出。《征信業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從事信貸業務的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提供信貸信息?!币詡€人征信業務為例,此條款中的“按照規定”應當是指《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05〕第3號)第六條“商業銀行應當遵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個人信用數據庫標準及其有關要求,準確、完整、及時地向個人信用數據庫報送個人信用信息?!备匾氖?,《征信業管理條例》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均沒有例外性規定條款。
2020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牽頭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中明確要求各金融機構要“合理調整逾期信用記錄報送”,對于因疫情影響未能及時還款的,經接入機構認定,相關逾期貸款可以不做逾期記錄報送,已經報送的應予以調整。從全面依法治國角度來看,作為國務院征信業監督管理部門,以印發文件的方式調整法律規定的行為,雖然情有可原,但是明顯不妥,有違法治精神。
征信概念認知不統一。當前,征信概念深受市場追捧,疫情期間各類冠以信息共享平臺和信息數據庫之名的系統層出不窮,?導致征信市場較為混亂,而其根本原因是對征信概念認識不清?!墩餍艠I管理條例》第二條明確了征信業務的定義,但是,無論是在學術理論領域,還是征信實務領域,對于征信概念的認識和其應用領域的邊界劃分仍然分歧較大。一種聲音認為,征信即是一種信息服務,但并不是一切信息服務活動都是征信,其基本功能是維持良好的信用狀態以促進借貸。目前,市場上所謂的“信用信息+”模式導致專業問題綜合化,進而擴大化和泛化,不僅有悖法理,而且在實踐中也會引起歧義,應當及時矯正。另一種聲音則認為,《征信業管理條例》定義了征信業務,但沒有限制征信的應用領域和范圍。因此,作為市場經濟中重要的信息服務行業,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只要符合市場需求、服務工作需要,征信的作用可以發揮在任何領域,至少征信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可以復制到政府管理、企業經營等其他領域,以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征信服務渠道不健全。征信服務是征信業的重要內容,疫情期間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征信服務主體的需求更加趨于線上化。隨著社會公眾信用意識的普遍提升,人民群眾對征信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對征信服務質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征信服務的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疫情以來,征信服務工作面臨諸多新問題,主要表現在新時代、新要求下征信傳統服務理念、服務模式、服務水平轉型慢。
長期以來,社會公眾只有到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才能臨柜查詢本人信用報告。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加大個人信用報告自助查詢機的布放力度,持續拓展服務半徑,豐富了大眾獲取信用報告的途徑。在疫情期間,為避免人員聚集造成的交叉感染風險,社會公眾普遍對線上獲取征信服務(如線上查詢個人和企業信用報告、線上受理異議申請等)提出了新的訴求。
金融科技運用不充分。當前,金融科技正在逐漸改變當前傳統金融業的經營模式,圍繞信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已經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產生了深遠影響。隨著我國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移動互聯網、可信可控云計算、終端安全存儲、區塊鏈等技術在相關領域得到了廣泛運用。
作為數據密集型行業,我國征信業在大數據分析、新技術運用、人工智能探索等關鍵領域競爭力較弱。作為可信的分布式數據庫,區塊鏈技術在征信領域的應用是近年來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問題。目前,國內少數征信公司正在試點開展區塊鏈技術在征信領域的應用,但多數公司還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
推動我國征信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
疫情后,我國征信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推進征信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提高征信業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發掘征信體系發展新動能,持續擴大高質量征信產品和服務供給,加快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征信業基礎制度和長效機制。
完善征信業法律法規。2013年頒布的《征信業管理條例》是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規范信用信息產業化商業應用的唯一法規。作為我國征信行業的基本法律,《征信業管理條例》已經成為征信行業的行為準則,在規范我國征信業務及其相關活動、保護信息主體合法權益、引導征信業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征信業的深度發展催生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僅依靠《征信業管理條例》已無法滿足促進征信業健康發展的需要。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監管、規范發展,圍繞信息采集、信息安全存儲、信息加工處理、征信對外服務、信息主體權益保護等方面,系統梳理完善征信業法律法規,推動建立更加完善的征信業法律法規體系,為征信業健康持續發展保駕護航。更重要的是,要大力解決數據共享中的制度障礙,充分發揮司法應對功能,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礎上持續促進數據共享。
推進征信業供給側改革。從征信業供給側來看,既存在產能過?!饕堑蛯哟握餍女a品和產業過剩,也存在著有效供給不足——主要是高品質征信產品和產業供給不足。推進征信業供給側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滿足市場對征信服務的個性化、多元化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征信供給質量。要不斷探索完善征信產品服務體系,提升征信服務供給能力,圍繞征信產品供給、征信服務渠道建設、信息主體權益保護等關鍵環節,持續推進征信業供給側改革,打通供求渠道,推動征信行業供求關系發生積極變化,?實現征信行業供求關系新的動態均衡,與時俱進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征信業的更高要求。
加快新技術行業運用。當前,個人信息泄露案件呈現犯罪主體組織化、犯罪手段專業化、信息泄露維度多元化、交易方式產業化等特點,征信信息安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但是,?征信信息安全不應成為束縛征信行業運用新技術的理由。當前, 區塊鏈、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快速發展,形成了部分成熟的應用場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加快征信與新技術深度融合,推動征信業在信息征集、信息質量、信息存儲、信息共享等方面的革新。
健全服務經濟發展機制。征信業在防范信用風險、降低融資成本、維護金融穩定和改善金融生態方面的作用至關重要。當前,我國逆周期調控方式正在不斷適應時代要求發展創新,要研究建立征信逆周期調控機制,優化征信服務實體經濟新模式,支持征信行業更精準地預測企業和自然人信用行為,提升征信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發揮征信服務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從而熨平經濟周期,減少經濟過度波動,提升金融體系的穩健性。
結語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新的特征。作為專業化的信用信息服務行業,征信業內外部發展面臨著新的形勢,市場對征信業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總體上,我國征信業的發展任重而道遠,仍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要進一步發揮“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的征信業發展模式的制度優勢,堅持尊重原理、尊重市場、尊重監管, 正確處理征信業內部合作與外部協調的關系、角色定位與角色轉換的關系、信用信息分享與隱私保護的關系、征信效率與信息安全的關系、業務創新與合規管理的關系,著力解決我國征信業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抓住戰略機遇推動征信業供給側改革,努力形成錯位發展、各具特色的征信業改革格局,打造符合市場要求、滿足市場需求的標桿行業,實現我國征信業高水平建設、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安慶市中心支行)
金融市場月度資訊
證監會就加強私募投資基金監管相關規定公開征求意見
9月11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強私募投資基金監管的若干規定(征求意見稿)》,內容包括從嚴監管集團化私募基金管理人、強化私募基金管理人從業行為負面清單、明確私募基金財產投資的負面清單等。
證監會修訂證券市場資信評級業務管理辦法
9月18日,為貫徹落實新證券法,進一步規范證券市場資信評級業務,證監會對《證券市場資信評級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暫行辦法》全稱擬調整為《證券市場資信評級業務管理辦法》。
融資性信保業務迎來政策規范
9月21日,銀保監會印發《融資性信保業務保前管理操作指引》和《融資性信保業務保后管理操作指引》,重點對融資性信保業務保前風險管理和保后監測管理兩大環節建立標準化操作規范。
央行發布8月份貨幣市場運行情況
9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8月份貨幣市場運行情況。8月份銀行間貨幣市場成交共計95.1萬億元,同比增長14.9%。其中,質押式回購成交83萬億元,買斷式回購成交0.7萬億元,同業拆借成交11.5萬億元。
央行發布8月份債券市場運行情況
9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8月份債券市場運行情況。8月份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6萬億元,債券市場托管余額為111.9萬億元,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成交22.7萬億元,交易所債券市場現券成交1.9萬億元。
首批4只科創50ETF于9月22日正式開售
9月22日,華夏、易方達、華泰柏瑞、工銀瑞信等4家公募旗下科創50ETF 正式發行。四只基金首次募集規模的上限,均為50億元,這將為科創板帶來新的增量資金。
中證協就公募REITs網下投資者管理細則征求意見
9月22日,中證協就公開募集REITs網下投資者管理細則征求意見,擬明確商業銀行及其理財子公司的注冊條件與證券公司等六類機構投資者保持一致,并要求不得盲目報價、跟風報價。
三部委聯合發布QFII、RQFII管理辦法
9月25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管理辦法》。該辦法及配套規則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