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甜甜
摘要:革命文化是我們黨帶領人民群眾在革命建設改革時期所形成的一系列寶貴精神,是老一代革命先輩們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把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是現在學術界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很多場合多次強調要傳承和學習革命文化。我們要利用好這些寶貴的資源,將革命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之中。
關鍵詞:革命文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價值和意義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也是一個政黨的精神旗幟,決定了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問題,堅守本民族文化決定著一個民族的前途和命運。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當代大學生是最具生命力和創造力的群體,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力軍,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培養大學生的重要渠道和載體,承擔著重要的使命。革命文化是我們黨帶領人民群眾在革命建設改革時期所形成的一系列寶貴精神,包括崇高的思想境界、敢于擔當的時代使命、巨大的人格魅力、堅定的理想信念等,這些都是新時代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精神指引,將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革命文化的內涵特質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推翻三座大山,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中不僅帶領中國人民站了起來,而且還創造了燦爛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同我們黨相伴產生、相依相隨,并隨我們黨的成長而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革命文化形成于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從苦難到輝煌的歷程中,上承中國傳統文化,下啟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文化結晶。在激情燃燒的戰爭歲月,革命文化激勵著中國共產黨人英勇斗爭,無數的先烈堅守革命信仰,堅信革命理論,依靠群眾,鑄就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富有民族特色的革命精神,形成了敢為人先、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等優良作風。
革命文化在內涵上分為廣義的革命文化和狹義的革命文化兩種,廣義的革命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個層面;狹義的革命文化是指精神層面的文化,指的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團結帶領人民群眾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在中國大地上培育出來的一種獨特的文化類型。革命文化的表現形式分為兩種,一種是物質形態,主要是指革命文化的載體,如說表現革命精神的詩歌、小說、戲劇、革命領袖故居、革命紀念館等,這些載體都包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人們在參觀這些革命遺址的過程中感悟老一代革命先輩們的革命思想,感受現在美好生活來之不易。一種是精神形態,主要指的是在馬克思主義傳播的過程中,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先進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相結合,在實踐的過程中進一步升華提煉,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文化,如紅巖精神、井岡山精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等。
革命文化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相結合,在實踐的過程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再創造和再升華,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克服艱難險阻,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推翻三座大山,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關鍵,也是中華民族走向未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法寶。
二、將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意義與價值
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的責任擔當,因此將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對于傳承和發揚革命文化,發揚革命先輩們偉大的革命精神,推動建設黨的新的偉大工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抵御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侵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培育大學生勇于擔當的鮮明品格
曾經的中國山河破碎,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中國共產黨人在危難時刻帶領人民群眾英勇抗爭,承擔起民族獨立的重任,并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死亡面前,共產黨人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現在大學生生活的年代已經不能和過去同日而語,在革命戰爭時期,戰火紛飛,無數的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今天的大學生大都是“95后”“00后”,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洗禮,不能體會革命的艱難,缺少對當下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認識,對革命先烈們不顧生死,堅貞不屈的偉大功勛認識較少。將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可以培育高職大學生敢于擔當的鮮明品格,激勵青年學生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在創新創業中砥礪意志品質。
(二)培育大學生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
在革命年代,老區人民心系共產黨,把共產黨當親人、當救星。支援共產黨,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我們黨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最高處,一切為了群眾,真心服務群眾。共產黨人始終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始終堅持群眾路線,解決老百姓關心的問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心系群眾魚得水,脫離群眾樹斷根。高職院校學生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我們開設的一系列課程都要為實現這一目標服務。將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將共產黨人無私奉獻,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傳遞給高職大學生,激勵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愛崗敬業,處處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著想,全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在人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有所作為、成就事業。
(三)引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馬克思主義認為,實現共產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奮斗目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追求,正是這種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激勵著成千上萬的革命者不顧自己的生死投身到轟轟烈烈的革命洪流之中,為之奮斗一生,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承諾。贏得青年就能贏得未來,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他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規范等,不僅關系到自身的發展,也是關系到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整體而言,當代大學生是積極向上的,但是面對市場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面對全球化的沖擊,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集中體現在部分大學生理想信念不夠堅定。今天我們面臨著來自國內、國外的多重壓力,這既給黨的執政能力帶來考驗,也賦予大學生重要的使命。
如今的大學生多為“95后”,從未經歷過戰爭的洗禮,習慣養尊處優的生活。在這種優越的物質條件生活下,很多大學生已經不能理解艱苦樸素、艱苦奮斗的意義,“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讀書不如當網紅”“寧愿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車上笑”等腐朽思想正在荼毒大學生的思想。有的大學生把上學看作上升之道,把入黨作為找工作的重要籌碼。這部分人顯然沒有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產生這些現象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積極、有效的思想引導和教育。革命文化中蘊含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價值追求,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鮮活的案例去感染大學生,引導他們堅定理想信念,為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貢獻力量。這些革命文化對于構建高職大學生的精神家園,激勵大學生們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接續奮斗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未來的中國,更多的夢想需要青年大學生去追尋、去實現。
(四)激勵大學生堅守人生信仰
人生信仰是精神家園的核心,表現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各方面。人生信仰滲透每個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確立不同的信仰追求,就會有不同的人生追求和表現。確立了科學人生信仰的大學生,必然會在學習生活中展露出朝氣蓬勃的一面,體現出與眾不同的精神追求。在當時南方局所處的惡劣政治環境中,紅巖英烈們如果沒有堅定的人生信仰,就會淪為叛徒,就會淪為歷史的罪人。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羅世文被捕入獄,面對敵人的高官厚祿的引誘和嚴刑逼供,巋然不改共產黨人的本色,為革命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如果沒有堅定的人生信仰,他是不可能做到的。
三、結語
當代高職大學生生活在一個消費主義盛行、物欲橫流的時代,資本操縱下的社會生活正在腐蝕高職大學生的心靈,培育了很多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如果大學生還在物欲橫流的世界中尋找自己的人生追求,不注重更高層面的精神追求,那么我們這個社會將會陷入停滯的漩渦。將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用革命文化激勵高職大學生堅守人生信仰,有利于大學生構建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找到屬于自己的精神依托和奮斗方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2]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1994:56.
[3]卜路平.紅色文化“微傳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J].廣東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9,33(2):46-50.
[4]林凱.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論[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2(3):102-10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