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摘要:“工會的工作導向要堅持以職工為中心,要緊抓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問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并竭誠為職工服務。”這是在中華全國總工會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與習近平總書記談話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內容。工會工作的實質是服務職工,其工作內容包括維護職工權利、服務職工權益。為了更好地服務職工,工會干部必須要不斷增強自身服務意識,提高自身服務能力,有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才能帶領、組織職工行走在時代前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出一份力量。
關鍵詞:工會;工會干部;服務職工;路徑
在勞動關系出現矛盾時,工會應運而生,工會的存在是為了維護職工權利、為職工服務的,工作中心就是職工,如果工會不再全心全意為職工說話、辦事、服務,那工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無法贏得職工與群眾的信賴和支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職工對于工會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為了更好地服務職工,工會干部必須要采取相應措施提升自身服務意識與服務能力,擴大工會覆蓋面、增強工會凝聚力,為更好服務于職工而不斷努力。
一、牢記服務宗旨
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工會作為黨領導下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要始終堅持走黨的路線,牢記服務宗旨,做好工會工作。工會干部要做好工會工作可以參考以下幾點建議。
(一)倡導主旋律
工會在工作過程中,應該要堅持黨的領導和黨的路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好職工群眾政治思想的引領,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這“四個意識”;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四個自信”;落實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這“兩個維護”[1]。讓職工認清現下形式,讓工會干部明確自身任務是作為引領者應該做的工作。同時,工會干部也要認真處理好個人與集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在考慮問題時要著力于全面發展觀,考慮長遠利益,采用科學方法分析社會輿情,增強職工明辨是非的能力。針對職工所關心、所期盼的問題,工會干部要具有針對性地解答職工的疑惑,為企業和諧穩定發展貢獻出一份力量。
(二)代言民情民意
工會干部的工作重心是為職工服務,因此工會干部在工作過程中應該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基本工作原則[2],與職工緊密聯系,及時發現職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科學的方法深入剖析問題來源,提出相應的對策或建議,利用有效方法解決問題。工會干部在參與企業管理工作中應深入基層,了解職工基本情況,充分發揮職工代表作用,通過反饋信息、調查報告等形式將職工訴求呈報上級,充分反映職工意愿,讓黨政通過工會組織準確了解到群眾意見和建議。
(三)堅定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在對職工合法權益進行維護時,工會干部要堅持以職工作為工作導向,采取合法、科學的方式維護職工合法權益。針對職工的合法權益,我國頒布了相關法律法規,工會干部在為職工維權時,應該以法律法規作為前提和基礎,在新時代背景下,積極參與協調職工與企業間的勞動關系,促進企業民主管理,加強民主監督,保障職工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同時,為了推動企業與職工能夠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還需要建立相應機制,如利益協調機制、矛盾調解機制、訴求表達機制和權益保障機制,保障企業能夠持續、穩定發展。
(四)貼心服務職工群眾
在為職工群眾服務時,工會應該要堅持“職工群眾無小事”的基本觀點,將服務職工群眾這一工作做細、做精、做實,深入職工基層,了解職工呼聲,明確職工訴求,并據此開展服務工作,保證服務工作能夠切實滿足職工需求,真實反映職工意愿,關心職工疾苦。同時,要做到竭誠為職工服務,并通過貼心服務讓職工凝聚在一起。
二、提高工會干部服務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加強學習
為了能夠在黨的領導下提高服務職工的能力,工會干部必須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服務能力,走在時代前沿。首先,工會干部要對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增強自身的政治性,為此,工會干部需要不斷學習新思想、新理論,明確我國科學的發展觀,提升自身政治理論水平。政治性是工會靈魂所在,其工作基本要求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等“六個堅持”,這也是我國的發展原則[3]。在工會組織工作過程中,政治性是最基本的內容,沒有政治性的要求,工會組織的工作就會脫離黨的領導,成為一般社會組織,因此,工會干部必須要重視政治性的學習。其次,工會干部要學習相關法律法規,保證在工作過程中能夠依法為職工群眾辦實事,依法為職工維護合法權利。最后,工會干部要學習先進的專業知識和經濟知識,提升自身在工作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水平,保證其先進性。工會干部的工作并不僅限于“收會費、看病人、搞活動”等基礎內容中,還必須要保證工會的先進性,同時做好服務職工群眾、宣傳群眾、引導群眾等工作,增強職工群眾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
(二)完善對職工的各項服務工作
首先就是工會要對職工的合法權益進行維護,不僅包括職工在就業、工資、休假等方面的公平權利,還要維護職工在退休、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公平權利。針對特困職工,工會需要將其納入“低保”中,保障其“低保”權利[4],做好精準扶貧工作,對于國家出臺的救助制度要積極落實并完善;其次是要保證職工的正當福利。一般來說,職工在企業都能夠享受到節假日、評先評優等社會福利,工會應該針對職工的生日、節假日組織慰問工作,同時要定期為職工進行體檢,并建立體檢檔案,針對職工住宿就餐條件要適當完善、修整等;再次是要做好送溫暖工作。服務職工要讓職工感受到工會溫暖,針對不同的月份,工會可以開展不同主題的送溫暖活動,如重大病探望活動、關愛農民工活動、送清涼活動、困難家庭就業幫扶活動等;最后是要為職工創造良好的勞動環境。在職工勞動過程中,應該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基本方針,為職工創造一個衛生、安全且舒適的勞動環境,避免職工由于事故受到傷害,防止出現職業病危害。
(三)落實“四項制度”
在管理制度方面,要堅持以職工代表大會作為基本形式的系列民主管理制度,堅持以職工作為主體地位,按照相關規范開好企業職工代表大會。工會組織在工作過程中,凡遇到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必須要堅持以職工代表大會審議作為參考標準,經通過后方可執行,這樣能夠從源頭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針對落實“四項制度”,其主要內容為:第一項制度是集體協商制度。落實該制度能夠有效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同時要規范集體協商程序,職工代表要加強巡視。第二項制度是溝通反饋制度。在此制度基礎上,要堅持企業領導聯絡員制度,積極開展職工獻策活動,并建立相應的獎勵機制,鼓勵職工多獻好計策、多提好建議。第三項是民主監督制度。對于企業生產經營重點、獎金分配及責任體制等,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等公眾平臺作為載體公開相關內容,解除職工對于獎金分配、生產經營等方面的困惑。第四項是民主評議干部制度。該制度的落實能夠充分發揮職工監督作用,促進領導干部轉變作風。同時,針對職工矛盾糾紛問題,加強排查與調處,開展勞動法律法規監督檢查,能夠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發展。
(四)深入職工基層
工會干部在工作過程中不能靠主觀臆測,要走出機關,深入基層,了解職工生產生活狀況,掌握職工切實需求,了解職工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保證服務工作能夠切實解決職工的實際問題。只有切實解決職工的實際困難,才能保證服務工作落到實處,尤其是在精準扶貧工作中,職工干部要深入職工家庭,了解職工的生活水平及生活情況,對癥下藥,才能贏得職工的信賴[5]。
三、結語
總之,工會必須要獲得廣大職工群眾的信賴與信服,成為廣大職工群眾的“信賴之家”,同時要凸顯出工會組織的服務特性,堅持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的宗旨,積極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為了能夠更好地服務于職工群眾,工會要不斷改進、不斷提高,只有與時俱進,積極跟隨黨的領導,為職工維權、服務,才能充分發揮工會的作用。工會干部為此也必須要通過不斷學習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技能,竭誠為職工服務,充分發揮職工在企業創新、轉型發展戰略中的主力軍作用。
參考文獻:
[1]殷崇莉,陳美琴,楊敏,曹宏亮.上海工會服務職工工作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工會理論研究(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19(4):20-29.
[2]陳明.工會干部服務職工不能“端著”[J].工會信息,2019(11):16.
[3]閆希才.工會干部全面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的思考[J].工會信息,2019(7):30-32.
[4]陳明.工會干部要帶著溫度服務職工[J].工會信息,2018(11):34.
[5]王發平.工會干部服務職工路徑分析[N].工人日報,2017-11-07(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