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娜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旅游作為一項人們精神層面享受的產業,受到了大部分人的青睞。加強文化和旅游的區域協同發展,不僅是新時代下社會和行業發展的共同需求,更是推動文化整合和旅游業穩定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基于區域協同發展概念,對其發展策略展開探究。
關鍵詞:基層文化;旅游;區域協同發展
《關于促進文化與旅游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了文化旅游發展現狀和當前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還沒有完全適應。由此可見,基層文化和旅游的區域協同發展還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基于新時代的背景之下,加強基層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不僅是推動旅游和文化變革的根本方式,更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途徑。
一、區域協同發展的概念
協同在系統科學中的定義主要是指,在特定的系統中若干不同要素之間由于相互作用,所出現的逐漸有序的流程。立足于協同論的思想來看,其涵蓋了社會經濟系統中的任何一個要素,如果若干要素之間的作用進行所產生的效果都能夠大于2,那么則表示這些要素之間都存在協同作用,這對于區域發展的格局也具有重要影響。區域協同發展主要是指在各個區域對內對外的開放條件下,各個地域單元在某些因素上面的協同共生,通過完善的發展機制和優化配置資源等,形成高效的整合體系,最終實現各個地區單元的一體化發展[1]。
二、基層文化和旅游區域協同發展的意義
(一)推動經濟增長
文化旅游和地區的經濟增長具有不可忽視的密切關系,其是當地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針對旅游地區通過前向、后向和旁側產業關聯效應和農業、交通、商貿、文化創意等產業形成廣泛的內容在聯系,能夠在一定時間內推動當地人均收入水平,并隨著時間的推移擴大覆蓋面積,帶動經濟增長。
(二)豐富文化內涵
將基層文化和旅游實現區域協同發展,能夠使得當地的特色文化得到全方位、多渠道的展現,不僅能夠使得更多的人們了解當地文化,還能夠進一步激發廣泛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認同。與此同時,當地的群眾可以在物資、精神和行為上與外來游客進行互動,能夠彰顯出當地的文化自信,有利于特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通過文化和旅游區域協同發展,能夠為文化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從而進一步拓展了文化的發展空間,豐富了文化內涵。
(三)促進當地社會文明意識覺醒
基層文化和旅游的區域協同開發有利于旅游感知、交流并形成一定的互動,在當地的旅游景區管理、社會治理等層面形成良性影響,不僅能夠使得當地群眾融入到現代化的市場經濟中,還能夠強化群眾的文化意識,通過共建文化旅游實現利益共享。
三、基層文化和旅游的區域協同發展主體
通常意義上,基層文化和旅游的區域協同發展由五個層面組成:市場營銷、產品形態、體驗效果、文化概念和管理體制,其中前面三類能直接影響到基層文化和旅游的區域協同發展成效[2]。就產品形態表現上來說,其涵蓋了靜態和動態兩類,且這兩類均具備開放的特點。而基層文化旅游的區域協同發展的本質就是依托于區位、交通、市場、人力等客觀條件下,對文化產業和旅游發展進行整合,并充分發揮文化和旅游的影響力,加強區域協作體系,實現整體水平提升的目的。
四、基層文化和旅游的區域協同發展策略
(一)扎實開展前提
基層文化和旅游的區域協同發展的實施前提是區位、交通、文化特征、旅游資源、政策制度等方面。只有這四個方面形成互補,具備一定的關聯性和開放性,才能有效推動基層文化和旅游的協同共生。基層文化和旅游產業在協同發展之前是獨立的系統,基于利益共生的背景下,以互惠雙贏為動力,并對各項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因此,各個地區應當首先找準自己的位置,將自己合理定位,厘清出自身在區域協同發展之中的優勢和不足,并對協同格局中各自的分工進行戰略部署。與此同時,在協同發展的過程中,還應當確保信息交流的暢通,以此建立互相信任的關系,通過增進協同發展的格局對對方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最終達成協同效應[3]。
(二)強化戰略意識
首先,各個地區應當更新協同單元的發展觀念,并對文化旅游行程科學的認識,一方面,文化旅游的協同發展承載了文化和旅游兩個內容的發展責任,物質層面以旅游景觀為主,非物質層面以旅游方式為主,這一模式決定了文化旅游特定的空間范圍;另一方面,全方位協同作為該模式實施的主要方向,各個地區之間可能會呈現出相似或者相同的發展模式,但是文化旅游是立足于區域整合的基礎上,所以需要各個地區之間形成高度的共識。其次,為了有效地規避低水平重復的現象,文化旅游區域協同發展應當依托于不同的區域的特色,關注地域文化的想通和相容,結合自身文化實際情況進行規劃,不要只關注本地區實際,這樣會很難適應發展真正需求。最后,區域協同發展還應當清晰地明白自身承擔的社會責任和時代使命,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加以對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將眼光放長遠,持續提升旅游產業質量。
(三)彰顯文化優勢
基層文化是歷史和智慧的結晶,文化旅游協同發展首先就是基于其本質特點,把握文化發展規律,隨著政治、環境的變化,遵循文化體系的分異性。文化協同是在分析地區文化的演化歷程上,厘清文化脈絡和共生機制,避免了旅游者帶來的文化影響。作為協同發展的主導動力,文化關聯和認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區域旅游規劃中可以通過整合增強各個文化景觀的內聚力。與此同時,文化協同的關鍵點就在于保護和傳承,將即將消失殆盡的文化資源進行整合,消除各個區域之間的文化旅游隔閡,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以此提升區域文化旅游的整體認知度。值得注意的是,文化資源跨越不同地區的利益動機不同,相應的效應也會出現差異,這其中還會受到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要想完善協調各個因素之間的差異,單純地使用強制化行政手段是遠遠不行的,必須要加強市場行為來實現格局上的和諧。一方面,可以運用物質層面,通過視覺感知或者符號表征,凸顯其價值;另一方面,在制度上應當不斷完善調整,通過明確的規章條例和心理契約,在循序漸進的協同過程中形成正確的體系。除此之外,在精神層面上還應當強化當地群眾和游客的文化認同,不斷提升文化的自信和自覺[4]。
(四)完善組織協同管理
由于基層文化和旅游的區域協同發展涉及到不同的主體,屬于混合型的結構關系,因此需要不斷改革完善,提升綜合管理水平。首先,組織協同應當積極秉持各個地區之前的關聯性,從其資源和配置出發,基于不同的協作對象,關注其特定的文化資源和交通條件,以此進行全方位的融合,呈現出不同的協同模式。其次,由于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的文化資源差異較大,所以在實際的機制體系制定過程中,也應當針對不同形態的文化也應當展開不同的發展模式。尤其是針對一些民間非物質文化來說,其更應當考慮如何對這些遺產進行創意的文化旅游開發。除此之外,完善組織協同管理還需要兼顧地區間的不同產業發展模式,盡最大可能避免地區間產業同構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形成互補的發展格局,以此推動當地經濟不斷增長。
(五)構建三維協同路徑
基層文化和旅游協同發展的總體架構包含了戰略協同、文化協同和組織協同三個層面,且這三個層面之間互相促進,缺一不可,是密不可分、辯證統一的關系。其中,戰略協同作為主導模式,其在整個過程中發揮著引領的作用,通過建立戰略性合作關系,才能夠使區域之間形成正確的發展意識,擴展文化旅游的價值和影響。文化協同作為區域協同發展的核心,其發揮著聚合作用。做好文化這一板塊,不僅是區域協同發展的基礎,更是推動其持續化發展的核心動力。組織協同是區域協同發展的良好保障,由于不同的區域文化之間關系復雜多樣,且融入不同的旅游元素中所呈現出來的狀態也不一樣,而組織協同就能夠在整個整合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此外,在實際的發展中,應當立足于動態的視角看待基層文化和旅游的區域協同發展模式,設立具有獨特優勢的主題,這樣才能夠準確呈現出不同類型,避免地區之間發展路徑區域固定化。
五、結語
綜上所述,推進基層文化和旅游的區域協同發展,不僅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革新,更能夠為文化、旅游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是其產業訴求的直接體現。加強區域協同發展,能夠有效的保護當地文化得到傳承和弘揚,還能夠帶動當地經濟水平的提升。因此積極采取上述措施,明確區域協同發展的目標和對策,能夠使得基層文化旅游的區域協同發展有活動,實現文化旅游產業的共贏,為當地各行各業帶來更多便利和效益。
參考文獻:
[1]趙進國.新形勢下民族文化旅游的區域協同發展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7(7):32.
[2]李霞.京津冀文化旅游協同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電子樂園,2018(7):0301.
[3]魏重奇,龍圓圓,陳樂.“互聯網+”下民族特色文化旅游與文化場館協同發展研究——以湘西民族文化博物館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9,601(17):124-125.
[4]文凌云.民俗文化旅游發展模式探析[J].農業經濟,2019(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