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秀霞 段金旗 韓博
摘要:隨著我國醫藥產業結構的升級和醫藥衛生事業改革與迅猛發展,社會對藥學專業高質量應用型人才需求不斷增加,并且多集中在綜合型人才需求方向。這種轉變對藥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勢下藥學本科人才培養的不只是傳統常規教學實施,更重要的是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培養和獨立思維的形成。因此,本文針對張家口學院藥學專業展開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以期能夠完善人才培養模式,為進一步提高藥學專業學生基本技能和素質,培養創新型、應用型特色人才奠定堅實基礎,為應用型本科藥學人才教育的發展和進步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藥學專業
一、前言
應用型特色人才培養是本科人才培養的靈魂與精髓所在,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藥學人才有效途徑。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僅在培養學生的素質、能力、知識方面明確目標,更能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創造性思維、創新性能力等方面起到獨特作用[1]。因此,積極推進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構建全新藥學本科人才培養體系,對提高藥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實踐能力強并具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特色人才具有一定意義。
二、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定位
按照“專業定位與社會需求相對接、課程設置與職業要求相對接、實踐訓練與崗位技能相對接”的原則[2],本專業確定了“藥德、藥規、藥技、藥能”四藥特色的“創新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根據我校“立足張家口,面向京津冀,輻射周邊,服務基層”的辦學定位,遵循“專業方向與社會需求相對接、課程設置與職業要求相對接、實踐訓練與崗位技能相對接”的原則,藥學本科專業培養適應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系統地掌握藥學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和創新精神、創業意識,能夠在藥品生產、檢驗、流通、使用和管理等領域從事藥學服務、藥品質量控制、藥品經營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面向地方、面向基層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三、結合專業發展需求,優化課程體系
根據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指導性意見,把握“寬口徑、厚基礎”的思路,本著課程設置與職業要求相對接、實踐訓練與崗位技能相對接的原則,最大程度滿足醫藥衛生行業發展的專業人才需求。在課程建設方面,以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指導,形成各項技能全面發展,跨學科交際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全面提升的課程建設體系[3]。
通過與多家醫藥企事業單位組成專業建設委員會,共同制定課程教學大綱,根據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確定課程目標和任務,強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凸現應用性、實踐性的課程特色。進一步優化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注重基礎性、科學性、實用性的有機結合,著重完善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4]。加大主干課學分占比,減少填鴨式教學,引導學生建立創新性思維,鼓勵自主學習;改革技術應用類課程,融入職業崗位技能考核;結合張家口發展三大機遇,設置《(迎奧運)藥學情景英語》《冬奧藥學常識》等特色課程,形成“冰雪+醫藥”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設置《實驗室技術安全培訓與考核》,強化專業特色培養;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作用,推進在線課程、精品課程建設。
本科專業教材建設是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教材的選用上,注重處理好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的關系,選用教育部規劃教材及配套教學用書,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能力;加強實驗實訓教材的開發,支持教師編寫具有特色的實驗、實習指導書以及習題集,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四、明確專業定位方向,改良實踐教學體系
在專業發展過程中,藥學專業逐漸形成了以“課堂學習與課外活動相互滲透、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相互擴展”貫穿始終的實踐教學體系。該體系主要由課程實踐教學、職業能力訓練、素質發展實踐課程、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板塊構成。通過專業思想教育、崗位體驗、職業能力訓練、創業大賽、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畢業實習等形式開展綜合實踐教學與訓練。同時每年以“技能展示月”和“專業技能大賽”為平臺,舉辦基礎化學實驗操作、分析儀器操作技術、采藥實踐、藥用植物辨認與生藥鑒定等技能競賽,強化學生專業實踐能力。
藥學專業基礎實踐教學以基礎技能為主,培養學生掌握醫學、化學、生物學學科基礎技能;專業實踐教學以藥學學科實驗實訓為主,對學生進行藥學專業技能訓練。綜合實踐訓練以見習實習為主,通過校內外實踐基地進行生產實踐訓練,提高學生綜合專業技能與素質。以考促學,將“四藥”教育貫穿始終,使每項操作更加具有行業實用性,實現人人考核達標,符合專業定位。
五、堅持立德樹人、全員育人
根據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針對專業特點,開展以“感受榜樣力量,踐行醫藥誓言”“弘揚傳統文化 振興中華醫藥”為主題的專業思想教育活動,通過“感恩無語良師,踐行醫學誓言”生命文化敬慕儀式等活動,為職業素養培養搭建平臺。
注重發揮黨總支和學生支部兩級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通過“三會一課”、專題報告等形式,不斷加強學生黨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鼓勵學生學習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鼓勵學生參加朗誦、辯論等比賽;支持學生舉辦“零艾青春,滿愛生活”系列活動。
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等媒體,加強身心健康知識的宣傳與教育。積極開展全面心理測試,進行特殊學生排查,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專門跟蹤服務。鼓勵學生選修心理學有關課程,學習心理調控、心理疾病預防與自救等知識。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5]。
六、開展專業活動,強化應用型、綜合型特色人才培養
以“藥德、藥規、藥技、藥能”四藥特色為依托,開展不同階段的專業特色教育工作。
(一)醫藥道德教育
一是入學教育,讓學生了解藥學專業的發展歷史、專業特點,了解藥學專業就業環境和職業發展方向,在整個專業教育中滲透“藥德”;二是軍事訓練,在為期兩周的軍事訓練期間,學生接受軍事化訓練和管理,強化紀律和規范意識,為“藥德”學習和教育奠定基礎;三是社會實踐,通過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到社區醫院、敬老院和藥店等單位參加實踐活動,增強“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責任感;四是志愿服務,通過參加各種志愿服務活動,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時增強藥學工作者熱愛生命、關愛他人的使命感和榮譽感。
(二)藥品質量管理規范意識
在藥品質量標準方面,強調藥品的特殊性,講解藥品質量的重要性,使學生具有藥品質量意識和藥品安全意識,讓學生樹立法定藥品標準的觀念,了解國家制訂統一的、強制的藥品質量標準的重要意義。使學生建立明確的法律意識和道德底線,學法、知法、護法、守法。在藥品生產技術方面,強調GMP和嚴格履行藥品生產標準操作規程(SOP)的重要性,明確遵守規范規程既是法律要求,也是道德要求。在此基礎上,開展執業資格證書介紹以及藥品管理法規講解等活動。
(三)醫藥產業發展相適應的藥學專業技術
以每年“技能展示月”和“專業技能大賽”為平臺,舉辦基礎化學實驗操作、分析儀器操作技術、藥用植物辨認與生藥鑒定、藥物制劑技術等技能競賽[6],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并在日常教學中強化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掌握,了解藥學界的學術新動向,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醫藥產業發展相適應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術。
(四)醫藥行業所需求的外延能力
通過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形式,在1到7學期中開展大學英語四六級、計算機二級考試指導、考研咨詢指導、急救知識培訓、文獻查詢技巧講解論文指導、教師資格證培訓、公務員選調生考試培訓、GCP證書、職業生涯規劃培訓、就業創業指導等一系列藥學專業活動,將“藥能”教育貫穿始終,培養與提升學生的外延能力。
七、總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醫藥行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對應用型、綜合型的藥學專業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傳統的藥學人才培養模式已很難滿足新時代人才培養需求,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改革以適應藥學學科發展和多元化崗位工作需求。通過推進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提高藥學專業教學質量,才有利于培養符合社會實際需求的地方型、應用型、創新型藥學特色人才。
參考文獻:
[1]房學軍,馬鐵成,谷秀梅,李長吾.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以大連工業大學為例[J].遼寧教育研究,2008(2):65-67.
[2]羅嬌艷,嚴春艷.藥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及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7(5).66-71.
[3]張輝.應用型藥學人才培養綜合改革的探索[M].智慧健康,2018,4(7).13-14.
[4]張述偉,匡國柱,孟長功.建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思考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04(4).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