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啟宏 王博偉 孫鵬堂
摘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對北京市戶外運動市場的發展情況,青少年戶外運動發展的情況和對相關國家體育教育政策進行分析,并通過對北京市戶外運動發展情況的研究調查,結合北京體育職業學院的特色優勢,提出北京體育職業學院發展戶外運動發展方向的建議。
關鍵詞:體育職業學院;戶外運動;專業建設
一、引言
北京體育職業學院作為北京市體育局的直屬院校,成立之初就承擔著為北京市運動員提供教育保障服務,保障運動員的文化教育和提供退役運動員的就業轉型培訓,這次在教育部專業目錄調整的背景下和央財課題的支持下,北京體育職業學院現有專業進行調整,并擬建休閑體育專業戶外運動方向。本文通過大量的調研和考察,認為戶外運動前景廣闊,戶外運動行業發展潛力巨大,戶外運動行業人才需求量較大,但是其中也顯現出很多問題,戶外運動行業從業人員的質量不高,且行業從業行為的規范性亟待提高。
二、研究概念
戶外運動的概念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致的定義,通過查閱文獻,筆者認為史登登的戶外概念界定比較全面,他認為“戶外運動Outdoor Activities”在進行戶外運動目的性上分為“戶外游憩”“戶外教育”和“戶外運動(狹義)”。
當前各種文獻提到的或大家所理解的戶外運動包含這三種,本文研究所提到的戶外是大戶外的概念。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邏輯分析法、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數理統計法四種研究方法。
四、研究目的
通過對北京市戶外運動發展情況的調研,結合北京體育職業學院的優勢,提出北京體育職業學院發展戶外運動的建議,并制定滿足社會需求和符合運動員就業的課程設置,為北京市培養專業戶外人才。
五、研究內容
本文研究內容為北京市青少年戶外運動的發展現狀和相關國家體育、教育政策。
六、研究結果
(一)北京市戶外運動發展前景大好
對北京戶外運動近十年相關文獻資料的查閱統計和對戶外運動企業、專家的調研,能夠看到北京市戶外運動的開展情況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通過對亞洲野戰運動協會的專家調研,北京市乃至全國戶外運動的發展勢頭良好,戶外教育的發展逐漸形成影響,戶外運動人才缺乏;通過中國登山協會的調研,中國注冊的戶外運動俱樂部比較2011年有大幅增長,未注冊的可能更多,據有關統計達到千家以上。
另據相關統計,目前我國戶外旅游人群達到110余萬人次,未來中國僅戶外用品市場每年至少有50%的增長率[1]。通過對相關群眾體育專家調研,專家認為戶外運動的發展很好的與群眾體育的發展相結合,并且戶外運動的發展與體育產業的發展也聯系的較為緊密。戶外運動的發展促進了戶外產品的銷售,可以從戶外用品的銷售能夠看出中國在2012年的戶外用品行業銷售中服裝類的產品占據了非常大的銷售比例,達到47.55%,位據第二位的是戶外運動的鞋類產品,銷售第三位是背包類,這三類產品的銷售額占全行業年度銷售近九成的比例。目前,歐美發達國家的知名戶外品牌紛紛進入中國,2012年的中國戶外用品市場共有557個品牌,比2011年增加了17%,其中國內品牌225個,國際品牌332個。從以上調研數據可以看出,戶外運動產業逐步形成,其發展帶動地區旅游,促進相關就業。由此可見,戶外運動產業前景廣闊。
(二)北京市戶外運動專業人才需求度高
通過對廣東體育職業學院調研,休閑體育專業戶外運動方向2015年畢業生(40人)在2015年4月份已經被用人單位全部招聘。專業建設負責人何老師談道,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后的戶外專業人才更緊密結合崗位能力,就業市場廣。
北京市對戶外運動人才的需求也非常迫切,據調研,北京戶外運動俱樂部的專業戶外人才配備存在數量不夠,質量不高等問題,據相關統計,每個戶外俱樂部需要5~55人不等,兼職的教練和安全人員也要3~20人左右。訓練有素的戶外指導員更是奇缺。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北京市戶外運動的發展。戶外運動人才能夠提高戶外運動的質量,滿足戶外運動參與人員的體驗需求,最大程度保障戶外運動的安全,有利于戶外運動的持續發展。
談到戶外運動人才應該具備的能力,大多數專家都認為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溝通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是戶外運動人才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戶外運動人才質量提升的關鍵能力。
(三)青少年戶外運動的發展是北京戶外運動新的熱點。
在當今社會由于青少年體質、心理、社會溝通等問題的頻繁出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青少年戶外教育工作,目前,家庭、學校都會有意識的組織參加一些戶外活動,很多戶外運動俱樂部和教育機構也意識到青少年戶外教育的巨大商機,都不斷加入和加大參與程度。在美國戶外運動的生力軍是青少年兒童,而我國青少年兒童參與戶外運動的比例較低。因此應加大推廣青少年兒童戶外運動,逐漸形成戶外文化,打造我國戶外運動的良性循環。青少年兒童戶外運動的開展應該與中小學相結合,并整合戶外運動俱樂部和戶外活動營地等資源,有效開展中小學生戶外教育活動。
有調查顯示,中小學生對戶外運動還是非常向往和期待的,其組織形式呈多樣化,其中組織形式以家庭為單位的占56.9%[2],這說明我國當前青少年參與戶外運動是以家庭組織出游的形式為主體,這部分家庭還是比較重視孩子戶外活動和教育的。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伴隨著家庭戶外運動的升溫,兒童戶外產品的銷售也前景可期。
(四)北京體育職業學院開設戶外運動方向的優勢。
通過調研了解到我國的高職高專院校開設戶外運動的較少,培養戶外專業人才的模式和經驗也極少。高職類院校一直提倡直接為社會提供需求的人才,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是依據社會需求量身打造人才,而戶外運動人才輸出的重要特征是直接對接服務業和第三產業為主要路徑。因此作為高職高專院校培養戶外運動人才無疑是正當其時,順勢而為。
北京體育職業學院是職業類院校,為在役和退役的優秀運動員提供文化保障,運動員的就業也是社會和學院關注的重點。筆者認為北京體育職業學院開設戶外運動方向一方面開闊了學生就業的范圍,提供更多的機會,另一方面,學院開設戶外運動方向有其先天的優勢。
第一,學院的學生全部是運動員,而且是優秀運動員,他們有多年形成的運動技能,對運動極有天賦,在技能轉化上有很大優勢,也就是說在學習戶外運動技能上學習能力很強。
第二,學院有多年校企合作的平臺和經驗,這一點一般上比普通體育院校來說有特有的優勢,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企業和學校共同培養企業所需的人才,統一培養方向和目標,這對于人才的教育和培養來說,有效節約了企業與個人學習的成本。
第三,高職院校擁有良好的教育平臺,隨著社會對復合型體育人才的需求,戶外運動方向的人才也必須是復合型的,不再是單一掌握一種技能,而是全面的服務型知識和技能。滿足其專業更專,服務范圍更廣。北京體育職業學院目前有社會體育專業私教方向,運動防護專業(保健按摩)、體育運營管理與策劃專業,這些專業也相應培養了很多高技能人才,戶外運動人才的技能組合就可以從社會需求上和培養目標上進行打包培養,培養復合型技能人才,提高學生市場就業能力。
七、結論
第一,北京體育職業學院建設休閑體育專業戶外運動方向是恰逢其時,拓寬運動員就業的范圍,增加了運動員的就業選擇。第二,建設戶外運動方向應該加強校企對接,了解企業需求并注重培養復合型戶外運動人才。第三,登山、定向、露營、戶外拓展等項目對戶外運動人才需求較多,可以針對性重點進行培養;繼續完善和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突出職業學院特點。第四,開發青少年戶外運動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加強與教育培訓機構的溝通合作。第五,應將戶外運動與戶外教育有效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夏云建,曾慶旋.高職院校開設休閑體育專業的可行性研究[J].武漢商學院學報,2011,25(2):61-64.
[2]周紅偉,傅鋼強.我國青少年戶外教育開展現狀調查及分析[J].青少年體育,2013(4):24-26.
[3]梁海燕,陳華.美國戶外運動發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24(1):64-67.
[4]史登登.戶外運動相關概念辨析與界定[D].沈陽:沈陽體育學院,2013.
[5]王瑞晶.北京市國家級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發展現狀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4.
[6]王莉,何世權,張慧峰,高俠.對北京市戶外運動產業發展狀況的調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9):1159-1161.
[7]楊漢,蔡楚元,劉華榮,胡凱,周云.構建戶外運動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4):76-80.
[8]韓繼振.濟南市戶外運動俱樂部從業人員基本特征的調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3(2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