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美鳳
【摘 要】共同體是高中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良好途徑,但它畢竟只是一個平臺,教師要想獲得真正的發展,需要通過共同體的形式,研究學生,鉆研教材,設計教案,探究教法。但教師共同體的建設,除了要探討外在的共同體建設形式,還要分析內在的教學模式重構,借以引導廣大語文教師實踐好共同體理論,做到共同體的要求,從而促進學生、教師發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共同體;教學模式
共同體是高中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良好途徑。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的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共同體的形式,研究學生,鉆研教材,設計教案,探究教法,從而共同參與、一同成長。教師的專業成長共同體是為了促進教師的發展,而教師的發展主要體現在教學上,因此,教師一旦形成了共同體,語文教學必然是探討的主題。教師共同體的建設,一方面是教師在共同體里活動時的自我調適、糾正、完善,一方面可以在組織學生的學習共同體中得到借鑒。基于此,高中語文教師要想借助共同體的建設取得進步,探究“共同體”視角下的高中語文教學的模式就該是共同體的研究主題內容之一。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構建學習共同體的必要性
(一)解決傳統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傳統語文教學模式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缺陷和不足,如果不加以改善和解決,將會嚴重制約教學水平的提升,同時也難以滿足素質教育、核心素養培育的要求??傮w來看,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的問題體現在教學目標過于單一、教學內容照搬教材、教學手段和方法缺乏創新、學生主動性難以得到充分體現、學科問題答案標準化現象嚴重等方面。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語文教學缺乏活力,學生興趣無法得到有效激發,往往缺乏積極性,不愿意主動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更遑論自主學習、探索和創新。而且,這些問題體現在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包括常識教學、閱讀教學、作文教學等,嚴重影響整體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學好語文以及全面發展。而構建學習共同體則能從各個方面有針對性地解決傳統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促使教學質量和效率顯著提升。
(二)為語文教學提供全新思路與方向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已經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但是,傳統教學模式過于呆板、滯后,難以有效帶動學生進行高效學習。為了改善這一現象,教師必須基于新的教學思路和方向,積極創新,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引導學生,讓教學活動能以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式開展。而教師在教學中構建學習共同體則能為教學提供全新思路與方向,促使教師從新的視角進行研究和探索,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助推教學效率提升。
(三)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優勢
學習共同體作為一種以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為方式,促進共同體中所有成員平等、民主合作并全面成長,強調相互交流、討論與合作的全新學習模式,其本身具有諸多優勢。將學習共同體應用于高中教學,可以教師和學生為基本成員,共同組成學習共同體,促進師生良好溝通,提高教學效率,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在傳授課程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全面培養學生交際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等。而語文課程的核心在于語言,和語言密切聯系的思維同樣是語文核心素養中的重要部分。與此同時,語文教學的綜合性較強,需要以思維能力為基礎,以語言為核心及方式,讓學生在探索、鍛煉、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水平。相應的語文教學往往也需要學生之間進行多樣化、深度地交流及合作,這與學習共同體有著高度契合性。因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構建學習共同體能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優勢,促進學習共同體作用最大化。
二、“學習共同體”視角下高中語文教學的模式重構
(一)嘗試和構建教師共同體
構建教師共同體能引導教師更好地實踐共同體理論,做到共同體的要求,從而為語文教學的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奠定基礎和提供支持。通過構建教師共同體,廣大教師能對共同體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時還能獲得自身專業發展的精神支持,探索教、學、研合一的專業教學方式,為學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為改進教學提供助力。在構建教師共同體時,教師一定要主動參與、積極配合,和其他教師共同交流、分享、探討與合作,基于語文學科教學相關內容,設置共同目標與內容,構建具有高度實踐意義的共同體。教師要準確把握共同體的特點,并在構建共同體時盡量凸顯這些特點,從而提高共同體構建的質量與效率。教師共同體包括實踐性、研究性、專業性、合作性和開放性等主要特點。教師在構建時,可以將這些特點作為要求和規范。另外,其它更加多樣化的教師共同體形式,如教師發展基地、課改沙龍、名師工作坊、教師讀書會、語文專業研究中心等,也值得進行探索,這樣能為語文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構建提供更多思路。
(二)明確共同學習目標和任務
基于學習共同體創新高中語文教學模式,意味著師生協同合作,相互之間共同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這就需要以共同學習目標和任務為基礎,指導和規范共同體的正常運行。否則,教師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目標存在差異,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任務有所不同,都會影響共同體的正常運行。只有明確共同學習目標與任務,將師生視角進行適當統一,同時深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聯系性,才能以更具實踐性的目標與任務指導學習共同體運行。例如,在教學《燭之武退秦師》時,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習共同體特征,設置了相應的共同學習目標和任務,旨在讓師生共同學習課文中精彩的人物語言,掌握課文中出現的古漢語常識,同時通過課文學習和研究,提升學生的古文句讀能力、概括能力、通假字識別及運用能力等,讓學生正確認識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臨危受命,愛國奉獻的精神以及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三)激發學生興趣
激發學生興趣是最為基礎和關鍵的部分,而學習共同體本身就極容易激起學生共同參與學習的興趣。教師只需要在教學時適當進行引導,采取趣味化的內容與形式,便能有效激發學生興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習共同體自身優勢,通過合理分組、共同探討、小組合作、小組競爭等多種機制,配合更加符合學習共同體特性的學習內容,積極創新共同體形式,有效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例如,在教學《雨巷》時,教師可以現代詩歌交流為形式,以學生感興趣且不像古詩那樣晦澀難懂的現代詩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一些經典的現代詩歌,并通過互相交流、分享,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現代詩歌魅力的興趣。
(四)鼓勵和引導學生共同學習、探索與實踐
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與運行,需要師生共同努力,協同合作,一起挖掘和利用所有可用的學習資源,通過適當調配資源、溝通探索實現共同學習。當然,教師在學習共同體中依舊要明確自身教師身份,在與學生共同學習和探索的同時,發揮自身相應的引導作用,主要通過激發學生好奇心、強化學生參與意識、點撥學生正確方向、鼓勵學生激烈討論、引導學生解決難題、糾正學生問題、針對核心素養加以培養等手段,保障學習共同體的正常運行。而學生則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進行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等,共同完成對學習內容的研究與探索。例如,在教學《蜀道難》時,由于這篇古詩文的學習難度較大,教師可以古文閱讀能力為參考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合理設置共同學習目標與任務,要求學生感受蜀道雄奇險峻的特征,理解詩歌的意境和主旨,品味李白詩歌雄奇瑰麗的浪漫主義風格。這樣,學生可以通過了解寫作背景,疏通字詞,找出全文反復出現的中心句,理清文章思路,感受蜀道天險和李白寫作情感。
三、結語
學習共同體作為一種十分適合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形式,值得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其多加嘗試與應用。教師需要深刻把握學習共同體的內涵與要點,結合班級實際情況,探索更加新穎、多樣化的學習共同體形式,和學生一起合作、交流、探索,通過共同學習的方式構建高效課堂,在學生獲得成長的同時,使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也進行得有聲有色,并體會到職業的幸福感。
參考文獻:
[1]凌志.高中語文專題讀寫:基于共同體學習模式的策略探究[J].語文月刊,2019(07).
[2]解輝榮.“學習共同體”的模式在高中語文課堂的實踐[J].散文百家旬刊,2015(10).
[3]趙新華.“師生學習共同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建構及應用[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2014(10).
[4]陳林.高中語文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研究[J].中外交流,2018(23).
[5]逄淑萍.在高中教研共同體構建中成長[J].當代教育科學,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