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英
摘要:我國具有悠久的農業種植歷史,是人口大國和農業大國,農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占的地位顯著,解決吃飯問題一直都是黨和政府的重要決策議題。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業發展在我國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就,并逐步向現代化農業的方向前進,但是農業發展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其中也存在很多問題,如生產效率偏低、科技化發展不均衡、產業結構不科學、環保問題突出等。文章通過經濟經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工作探討提升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新農村;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創新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呈現出了跨越式的發展,在很多領域中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績與成就,但是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農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但是農村經濟發展相對于城鎮的發展有著明顯的差距,這也使得城市與農村地區的兩極分化嚴重,我們要從根本上分析當前的農業經濟發展趨勢,正視目前所存在的問題,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以長遠的目光推廣生產技術,促進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
一、強化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的重要性與發展方向
農村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解決我國吃飯問題的主戰場,注重農村經濟發展就是為我國偉大的民族復興之路夯實基礎。要了解當前的市場發展形勢,穩步發展農村經濟,在此基礎上增強主線產業鏈條上的其他產業,注重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經濟與城市經濟之間架起交流的“橋梁”。農村經營管理工作是保證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點環節,要擺脫傳統工作方式,將提升農民的經濟收益為主要工作目標,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全面發展,也為我國整體性經濟發展鋪平道路。
在實踐中,農村經營管理工作一定要明確自身的責任和目標,并按照科學合理的方式為農民的各項生產與經營活動提供有效的幫助、指導、規劃和意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瞬息萬變,市場微小的變動都可能牽動著諸多產業的變化,而農村經營管理的主要目標就是幫助農民分析市場的變動和市場蘊含的風險。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的需求不會一成不變,這就要求農村經濟不斷的創新原有的生產方式,這也是提升經濟效益的重要性手段,生產者要將局部利益與全局性利益綜合考量,促進農產品社會價值和生態化效益提升。在今后的農村經營管理工作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由于每家農戶的情況不一樣,生產要將每家農戶都作為服務的主體對象,要深入到田間地頭展開服務與咨詢業務,時刻關注國家的惠農政策,將政策與市場活動相結合,發揮農戶的自身優勢,促進生產銷售的最大利益化,為農民的收益保駕護航。
二、提升農村經濟經營管理水平的思路
(一)構建完善的農村經濟管理機制
農村經濟發展離不開理論的支持,只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充分利用農村經濟管理的特征,更好促進現代農業的轉型與發展。農業經濟也要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制度必須與時俱進,構建全新的管理體制。要讓農民了解改革的重要性,以此推動農業轉型,實現全機械化的農業生產,促進農產品深加工,同時也要重視營銷策略,擴大產業范圍,完善不同產業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為農民提升經濟效益提出更多的建議。
(二)開展多渠道的農業融資工作
農業是立國之本,也是確保其他行業發展的基礎,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投入與資金的運作,農村經濟經營管理也是對農業資金的管理手段。我國當前的農業發展中已經體現出了資金不足,農業發展不能單獨依靠政府的產業扶持,在爭取政府政策扶持的基礎上,還要通過多種渠道進行融資和增資,充分利用社會的資金資源,多角度、全方位將社會資本與農村資源相結合,爭取雙方共贏,以此實現現代農村經濟的發展,完善農村基礎建設。
(三)打造農村經濟經營管理隊伍
農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構建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實現農村經濟振興的關鍵所在。倡導以政府為主體多渠道進行人才招聘和選用,對于初入職的人員要嚴格把關,并在入職后進行相關的業務培訓,確保在實際工作中能夠將科學化的管理手段運用到實踐當中,并與當前的社會發展相適應,擺脫傳統的管理思維。管理人員要定期進行繼續教育,不斷更新隊伍的技術認知和管理思維,讓農村經濟經營管理人員及時了解國家的政策法規,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積極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并為創業者提供豐厚的政策條件,讓技術型人才回流農村,為新農村的建設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
三、探索強化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的具體策略
(一)明確管理思路,降低農村經濟經營風險
農村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經濟經營管理制度,首先要在農戶的思維意識中加強對經濟經營管理制度的正確認識,在工作上明確的職責與義務。強化風險防范意識,將農村的經濟風險降到最低,共同維護相關制度,要讓每一個人都參與到管理制度的建立過程中,構建出各個崗位的職能與責任框架,讓流程更加清晰化,每一項業務既要包括決策也要包括執行和監督,要做到責任到人。要建立領導小組,并將小組與各部門聯合制定工作內容,編制小組要以各部門的領導干部為主要成員,并針對各部門的特點和需求明確編制目標,還要對編制要求提出自己的見解,在編制過程中小組成員不僅要對常規工作進行審核,并要實行動態監管,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問題或者漏洞,確保風險在可控制范圍內。
(二)強化資產管理,推動項目化建設
農村的資產較為復雜,但是對于管轄的資產要明確責任和義務,必須配備專人進行資產購置、入賬、清賬、保管以及報廢等一系列的工作跟蹤,對于資產的日常管理要有實時記錄。農村還要成立資產管理小組,對于農村的全部資產都要徹查和清算,并對資產的使用有詳細的記錄。對農村的無形資產要有明確的評估,例如農村的冠名權、知識產權等要有保護意識,讓無形資產發揮它的有效功能和社會價值。在探索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中,要采取項目化工作模式,構建現代工作體系與格局,打破傳統的工作柳模式,通過開展項目化工作,可以將工作中的難點提煉出來,進一步整合工作力量,提升工作效能,適應當前農村經濟工作發展趨勢,實現工作創新目標。通過開展農村經營管理項目化工作,有助于逐項攻破工作難點,同時,在工作效能方面,也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形成新的工作格局,助力現代農村工作向前發展,形成新的農業經濟工作局面和農村工作模式。在開展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中,雖然在部分工作中體現出了一定的創新性,很多工作也體現出了效果,但是沒有相應的制度規定,沒有將好的經驗和做法推廣出去。在探索工作創新過程中,要堅持制度化原則,及時總結工作經驗,并將相應的經驗進行推廣,有助于工作進一步深度整合,提升工作總體效能。在推動制度構建過程中,要突破本部門的藩籬,要打造一體化的工作格局,適應當前農村工作發展趨勢。
(三)融入綠色發展理念,促進經濟效益提升
在農村經濟管理中,要推廣綠色發展理念。在很多種植戶一直對綠色種植技術持有懷疑的態度,認為綠色農業種植投入大,收入沒有變化,反而增加了其種植過程中的資金成本,覺得自己得不償失。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實際情況則是綠色農業種植在前期投入增加,但是在后期能夠得到更加豐厚的回報。首先,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可以有效降低農作物的患病幾率,傳統種植方式由于污染源眾多反而增加了患病的可能性,還需要種植戶投入疫苗和診治的資金。其次,綠色種植技術可以提升農產品的品質,有效提高種植的效果與質量,讓種植產品具備更高的品質,也在市場中更具有競爭力。最后,綠色種植技術對于周邊的自然環境影響較小,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同時減少了污染所造成的周邊居民的投訴。
中國人自古就有“民以食為天”的思想理念,“衣食住行”中的“食”是排在老百姓心目中的第一位的,而農業又是與居民飲食直接相關的行業,長久以來我國的農業都是以“家庭式小作坊”為主要發展模式,個人種植戶由于受到利益驅使,不會在意種植過程造成的環境污染,藥物殘留等,不同程度上加快土地污染、水資源污染、空氣污染。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農業產生的固體污染物是工業固體廢物的數十倍之多,不僅會造成土地的植被退化、加速水土流失,還會造成水資源、空氣的污染,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存環境。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經濟經營管理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理論依據,對于推動農村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未來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要結合當時、當地的農村經濟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注重地域結合差異性,積極籌措資金,從農村基礎建設入手,完善經濟管理制度,并建造一直素質過硬的管理隊伍,鼓勵人才返鄉創業,為我國的農村經濟發展獻計獻策。
參考文獻:
[1]唐行.基于新農村建設的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創新路徑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0(01):3-4.
[2]尹聚武.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優化策略[J].魅力中國,2019(49):36.
[3]徐楊.新農村背景下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的策略探討[J].輕紡工業與技術,2019,48(11):42-43+47.
[4]張偉.健全農村經濟經營管理體系為新農村建設服務[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11):9-15.
[5]楊維勇.基于新農村建設下的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策略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11):24.
[6]戚建廣.淺談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的優化[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9(11):264.
[7]黃素萍.新農村建設下的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優化策略探討[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11):20-21.
[8]胡延杰.新農村建設中強化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的思考[J].農民致富之友,2019(26):247.
[9]夏紅.新農村背景下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的策略探討[J].中國市場,2019(32):70-89.
(作者單位:沂水縣龍家圈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