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琛鈺
摘要:長期以來,煤礦資源一直是我國社會發展中的重要能源,其不僅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還在眾多生產領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隨煤礦行業的飛速發展,也暴露出了各式各樣的安全問題,不僅影響了煤礦企業的有序健康發展,還對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隨著市場經濟發展不斷發展,必須要借助經濟手段來構建健全安全生產激勵機制,推動企業注重安全生產。財稅政策便是推動煤礦安全生產的一項重要經濟手段。基于此,文章首先闡述了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現狀;然后,分析了當前我國煤礦安全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探討了推動煤礦安全的財稅政策措施,以期為促進我國煤礦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煤礦企業;安全生產;財稅政策
煤炭是我國重要的能源項目,隨著改革開放事業的推進,我國煤礦產業實現了長足發展,并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現階段我國煤礦產業發展中依然存在一系列問題,使得煤礦產業仍舊處在高成本、低效益的狀態,這相較于一些發達國家而言,必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并且時常會引發各式各樣的煤礦安全事故,難以滿足我國社會發展的需求。煤礦安全事故重要影響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及社會和諧穩定,影響著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煤礦安全事故引發原因存在一定復雜性,由此需要從經濟、技術、政策等多個方面入手對煤礦安全事故進行全面整治。財稅政策作為新時期政府管理、保障能源安全的一項重要手段,應當在新一輪稅制改革中,對現行煤礦安全財稅政策進行優化整合,憑借科學完備的激勵政策或限制政策降低煤礦安全事故的引發幾率,推動我國煤礦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由此可見,對推動煤礦安全的財稅政策進行研究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現狀
我國煤礦生產安全事故高發期,主要集中于2005之前。在那一時期,我國煤礦產業實現了蓬勃發展,該產業的暴利使眾多人投入其中。短時間涌現出的大量煤炭礦井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也因此引發了大量的煤礦生產安全事故。自2005年開始,各式各樣煤礦安全事故逐漸受到社會各界以及我國政府的有效重視,接著我國政府不斷加大了對煤礦企業,特別是一些私人小礦井的整治力度,并強制關閉了眾多非正規煤礦企業,以此讓煤礦安全事故得到了顯著減少。但是,在近年來我國重特大安全事故中,煤礦安全事故在其中依然占據著較高的占比。例如,據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報道消息稱,2018年4月黑龍江省雞西市發生了一起煤與瓦斯突發事故,造成10人傷亡的慘劇。
在各種煤礦安全事故中,尤以瓦斯爆炸所引發的煤礦安全事故居多,另外,諸如水、火、煤塵、頂板等也會引發煤礦安全事故。總體而言,引發煤礦安全事故的因素主要包括有:一是環境因素。煤炭礦井井下環境復雜,高瓦斯礦井數量眾多,透氣性不足,煤炭資源分布復雜,極易引發瓦斯爆炸。二是人為因素。一些中小型煤礦企業為了以盡可能低的成本投入換取優厚的利益,所采取的相關安全防護措施及工作存在嚴重缺失情況。三是安全意識及施工技能因素。一些煤礦企業管理人員、作業人員缺乏必要的煤礦開采技能,安全意識不足,極易引發煤礦安全事故。
二、煤礦安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一)煤礦安全生產觀念落后
在煤礦生產中,隨處可見到“安全第一”的字眼,這也成為煤礦產業一致倡導的生產口號。然而即便長期強調,仍舊有不少煤礦企業只局限于將“安全第一”掛在口頭,而沒有切實將其貫徹到實際煤礦生產中。特別是20世紀,因為煤礦資源是那一時期主要的生產能源,所以煤礦企業開采可獲取極高的經濟效益,一些企業重生產輕安全,使得瓦斯爆炸、煤礦透水等安全事故頻繁發生,而安全事故的發生后,通常是給予家屬高額補償后,便繼續投入到相同的違規開采中,而基本不強調煤礦安全生產。雖然近年來我國煤礦企業得到了極大水平的整頓規范,但是仍舊存在部分煤礦企業缺乏對安全生產的有效重視,抱有僥幸心理為了獲取最大化的經濟效益進而盲目采取降低安全生產成本的手段,不僅沒有組織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意識培訓,也沒有設置必要的安全管理資金,出現安全隱患后往往也是草草了事。由于安全生產觀念落后,安全生產意識不足,為眼前利益所蒙蔽,致使在煤礦生產中形成諸多隱患,長此以往,必然會引發安全事故。
(二)煤礦安全生產技術不完善
煤礦能源對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而言不可或缺,然而因為煤礦生產技術有限,很難同時確保煤礦生產中高效生產與安全生產。該種生產技術與生產需求之間的偏差,使得煤礦企業管理人員在選擇生產效益和生產安全時,往往選擇后者,進而為煤礦生產埋下安全隱患。近年來,我國不斷提高了對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視度,也提出了不可一味追求生產效益而不顧生產安全,并不斷從發達國家引入先進生產技術用于保障煤礦生產安全,然而對于生產技術的應用并不能收獲立竿見影的成效,而需要結合生產實際不斷摸索積累經驗,所以某種意義上而言,我國煤礦安全生產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推進對安全生產技術的改革創新。
(三)保障煤礦安全生產的設備及人員素質不足
現階段,我國煤礦生產所投入的安全設備投入較為落后,難以滿足煤礦安全生產要求。比如,在礦井下采用的防爆設備存在相應的安全隱患,一些技術研究仍舊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而一些發達國家技術較為保守,進行了嚴密的專利保護,所以我國安全設備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另外,煤礦企業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參差不齊。我國煤礦企業負責煤礦安全生產的專業人員綜合素質偏低,保障安全生產的人才隊伍建設也難以達到國際標準水平,以此便為煤礦安全生產埋下一定的安全隱患。與此同時,煤礦生產技術操作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也難以滿足我國煤礦安全生產需求。因為煤礦企業層次、級別不盡相同,使得管理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一些國有企業通常有雄厚的實力用于組建整體素質高的安全管理人才隊伍,然而一些規模相對小的煤礦企業在人才隊伍建設上的投入則稍顯不足,由此便與正規煤礦企業產生相應的差距,進而對煤礦產業標準化管理造成不利影響。
(四)煤礦行業監管力度不足
近年來,我國政府對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視度不斷提升,并構建完善的監管體系,然而在地方層面則有所區別,即便我國針對煤礦企業制定有嚴密的安全制度,然而具體到地方落實上卻存在一定的復雜性。因為一些城市地區為了實現經濟發展或增長GDP,大多數政府部門并沒有深入貫徹黨中央的要求,一味追求生產,致使誘發相應的安全隱患。與此同時,一些煤礦企業因為是當地的“納稅大戶”,出于保護地方經濟發展的考慮,當地政府特別為該部分煤礦企業提供“特殊待遇”,致使造成相應的法治規范缺失,造成管理上與中央的不統一,某種程度上為煤礦安全事故引發提供了相應的空間。
三、推動煤礦安全的財稅政策措施
(一)制定強化煤礦企業事故責任意識的財稅政策
為保證廣大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必須嚴格依據相關規范標準,有效落實煤礦企業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制度,確保煤礦企業對安全事故的經濟補償。同時,政府應嚴格要求煤礦企業依據相關規定,為廣大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并且還因為井下作業職工辦理補充養老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一系列形式的補充保險;還要對職工開展適時定點職業病檢查、發現職業病危害及時采取治療手段等,真正意義上保障每一位職工的合法權益。
(二)制定推動煤礦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技術研發的財稅政策
煤礦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技術研發是一項應用型研究工作,由此可顯著提升煤礦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所以,應當采用有效激勵財稅政策。而煤礦企業在基礎性研究并不具備任何優勢,而其又是應用型研究的重要前提,為此可實行財政補貼或投資方式,通過與相關院校、科研機構進行交流合作,最終將所收獲研發成果由政府部門向全社會進行發布推廣。因為諸如瓦斯抽放、利用等技術重要影響著煤礦安全生產及環境保護,所以應當將煤礦瓦斯納入進新型綠色能源范疇,對其實行相應的稅收減免政策,進一步調動起煤礦企業及其他社會企業開發利用煤礦瓦斯的主觀能動性。與此同時,將煤礦瓦斯抽放利用等技術研發納入進中長期科研規劃,每年納入轉向科研項目,由相關主管部門撥付專項資金。
(三)制定推動煤礦企業開展安全生產設備投入的財稅政策
對于安全生產設備購置引進,要求煤礦企業要投入極大的成本,由此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煤礦企業推廣安全生產設備的積極性。為此,應當通過制定相應的財稅政策以降低安全生產設備引進成本。首先,從安全設備生產源頭上而言,應當對相關安全設備生產企業制定優惠財稅政策。對于可滿足煤礦安全生產需求、成本高、技術含量高且市場占有率偏低的安全設備,以及產品質量合格、滿足國家及行業標準的防瓦斯、透水、煤塵等專用設備的生產企業,不管企業生產規模大小、企業性質如何,均應當結合其生產經營安全設備所得,減免相應比例的企業所得稅。其次,從安全設備購置角度而言,應當推進生產型增值稅轉型工作,許可企業在購置安全設備時從其銷項稅金中扣除相應的增值稅稅金;與此同時,讓該項財稅政策也適用于小規模納稅人,使小規模納稅人在引進設備時可從應納增值稅稅款中扣除支付的稅金,并使小規模納稅人可獲取設備銷售方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
(四)制定推動煤礦安全監管的財稅政策
推進資源財稅政策的改革創新,進一步提升煤炭資源稅的單位稅額標準,提升煤炭市場價格,加強對煤炭資源的強制性保護利用。同時,整合煤炭資源稅的征稅依據,依托資源生產產量計稅依據,實現對煤礦企業生產產量的有效約束,調節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的矛盾問題。除此之外,適時對煤炭資源等級、煤炭資源稅稅負水平進行評價分析,保證煤炭資源稅稅負率始終處在較為穩定的水平,協調煤炭級差收入,構建起煤炭資源稅的長效機制。
四、結語
總而言之,現階段我國煤礦安全生產形勢仍舊較為嚴峻,為推動煤礦安全生產,必須要應用好財稅政策該項重要手段。因此,我國煤礦產業相關人員必須要加大研究力度,明確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現狀及其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制定強化煤礦企業事故責任意識的財稅政策,制定推動煤礦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技術研發的財稅政策,制定推動煤礦企業開展安全生產設備投入的財稅政策,制定推動煤礦安全監管的財稅政策等,從多方面入手調動起煤礦企業進行安全生產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促進我國煤礦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偉,張瑞超.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J].科技風,2018,09(05):237-237.
[2]馬登玖. 煤礦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防控措施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9,16(01):172-172.
[3]李德立,劉賢昌,葉凌寒.論財稅政策對供給側改革的推動作用——以煤炭行業為例[J].金融經濟,2017,462(12):93-95.
[4]李晶,都秀.中國煤礦安全的財稅政策設計[J].財經問題研究,2008,12(01):91-95.
(作者單位: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千秋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