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恩和巴圖
一個品牌的崛起,需要建立具有競爭力的認知。然而,一個好的認知,同樣需要一套科學的商業模式。如果一個品牌,只有認知沒有模式,無法打造真正的大品牌。好認知,可以讓品牌實現可持續性的成長;好模式,可以讓品牌運營和盈利雙雙實現可持續發展。
根據多年的市場觀察和各大企業的實戰經驗,總結出當今比較理想的十大商業模式。
模式一:資源控制模式
控制優勢認知,比控制優勢資源更重要。你所控制的資源是否在顧客的心智中占據優勢地位,這比什么都重要。
這個商業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對產業鏈的上游進行控制。也就是說,對產品的原材料進行控制,通過控制實現整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和企業的盈利。
這個模式的正常運轉,必須回答清楚四個是否:
第一,你想控制的資源,是否在顧客心智中有優勢地位?
比如說,草原牛奶在顧客心智里面是有優勢地位的,你想控制的資源是否像草原牛奶一樣,在顧客的心智里占據優勢地位?這點很重要。
第二,是否不易被替代?
也就是說,你想控制的資源最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或者很少有其他資源能夠替代你的資源。如果你的資源輕而易舉就被另外一個資源替代,那你控制這個資源的意義并不大。
第三,是否有能力做到控制?
有些企業對資源的控制力不從心。因為其中涉及到很多諸如區域行政干涉的問題,所以沒有能力做到控制的時候,這個模式需要慎用。
第四,是否適合商業化運營?
必須做到把你的這個資源轉化為現金流才行。
如果以上這四個問題回答不清楚的話,利用這個模式就要慎重了。
有什么成功案例?
我覺得農夫山泉做得比較好。農夫山泉曾經的廣告語是“農夫山泉有點甜”,但是后來改成“大自然的搬運工”。為什么這么改呢?實際上修改廣告語的背后體現的是戰略調整。以前的農夫山泉只在千島湖那一帶生產,經過后期的戰略調整,農夫山泉在全國找到八大優質水資源,不僅僅是千島湖,還有四川的峨眉山、新疆的瑪納斯、吉林的長白山等眾多優質水源地,通過跟當地政府合作,把工廠建在這些地方,真正實現了對水資源的控制。
以前的農夫山泉是小包裝,但是經過這樣一個布局,豐富了產品線,小包裝和桶裝水一起做,由此整個銷量就會倍增。然后把罐裝的生產線直接建在水源地,縮短運輸半徑,同時把吹瓶和罐裝進行一體化,由此降低了生產成本。
總的來講,農夫山泉的模式是比較成功的。現在,農夫山泉將自身在國內天然水領域的認知已經完全建立起來了。
模式二:技術控制模式
一系列機制支撐研發新技術的持續性。
技術控制模式,比較適合技術領域的企業或者大型企業。資源控制型的中小型企業不太適合這種模式。技術控制模式要做好的話,必須要回答清楚四個是否。
第一,是否真的掌握核心技術?
如果你是做飛機的,千萬不要試圖用這個模式來生存。因為,必須要掌握飛機發動機的核心技術,你才能應用這個模式。比如格力喊出的“格力掌握核心技術”,一定是格力確實掌握到空調領域的核心技術。所以,這個模式適合他們。
第二,是否具備持續研發新技術的能力?
如果今年開發出一個全世界一流的技術,但是明年你并沒有持續研發的能力,那么,其實這個模式也沒有太大意義。所以,要保持持續研發的能力非常重要。
為什么華為可以保持長時間的技術領先?它的背后是有很多機制支撐的。
首先,華為在技術上投入足夠的經費。華為的研發費用每年都在提高,據相關報道顯示其提取比例占到銷售收入的15%。眾所周知,華為的銷售收入并不是小數目,基本上三四千億,甚至六七千億,也是照提15%不動。這很在大程度上給華為的技術領先提供了物質保障。
第二,華為不上市。為什么不上市?因為一旦上市以后,融資就會變得非常容易,員工的斗志很容易就喪失了。大家就會覺得很多東西既然可以花錢買,為什么一定要自己研發?更重要的是,上市要對季度業績負責,必須對股民的收入負責,這個時候會受到很多制約。而在不上市的情況下,為了研發某一項技術,拿下一個市場,連續七八年虧損都可以承受。這也是保證了華為技術領先的重要一點。
第三,華為的文化要求員工奮斗。跟技術死磕就意味著無休止的奮斗,如果大家只為了過上安逸的生活,一年有兩個月的時間去度假,那么技術領先這個事兒基本上是做不到的。
第三,是否建立了技術輸出的商業生物鏈?
一個技術的發明很容易,比如在以色列有很多技術,但是有些技術在商業的應用上并沒有得到普及,主要原因就是技術周圍的商業生態鏈沒有建立起來,這個也是很關鍵的。
第四,是否技術帶來的利潤遠大于投入?
用這個模式必須要算一筆賬,這個技術未來帶來的利潤一定要遠大于現在的投入。能做到這一點,你才能用這個模式,做不到的話,最好換其他模式。
模式三:渠道控制模式
互聯網的發展解放了傳統渠道,大數據的應用提高了智能化購物體驗。
在當下這個時代,講渠道控制模式有一點麻煩在于互聯網的發展解放了傳統渠道。所以我們講渠道控制模式的時候,不得不分兩大板塊來講,第一個是傳統渠道,第二個是互聯網渠道。
先說傳統渠道
在傳統渠道上,把渠道控制模式做得最好的企業是娃哈哈。娃哈哈曾經有12字真經,把渠道控制模式詮釋得淋漓盡致:“縱向滲透,精耕細作,決勝終端”。
“縱向滲透”是什么概念?從一線城市一直扎根到農村,可口可樂的產品也許做不到,但是娃哈哈的產品絕對能延伸到農村,這就是縱向滲透的能力。
“精耕細作”,實際上就是深度分銷,也就是說娃哈哈的覆蓋面不僅僅是主干道的這些大賣場、大經銷商和大分銷商,還會覆蓋到一些非常邊緣的小賣場、小店中,就是說數值鋪貨率絕對能做到極致,這就是精耕細作。
“決勝終端”的概念是什么呢?在銷售終端,把理貨、導購以及促銷活動,做到極致。
所以,這12字真經就是渠道控制模式的一個最好的詮釋。
娃哈哈在內部機制上做的非常精彩。
娃哈哈的聯銷體模式,全國有2000多家經銷商,2萬多家分銷商,這些經銷商和分銷商怎么去代理娃哈哈的產品呢?年初的時候打預付款,然后娃哈哈把產品生產出來后,采取交付一批結算一批。這個模式的厲害之處在于,可在年初回本一年的銷售額,這樣一來,娃哈哈的很多費用都可以從中提取,沒有必要動用去年賺的錢,這就是這個模式非常厲害的地方。
再說互聯網渠道
目前還沒有一個品牌把互聯網渠道做的那么好。但是,互聯網渠道也有三個方面需要好好把握:
第一,大數據供求連接,不懂大數據肯定做不好互聯網渠道。
第二,智能化購物體驗,也就是在顧客購物的環節里,必須要應用人工智能,了解顧客的需求是什么,甚至是讓人工智能比顧客自己還了解自己,做到這個程度,才能成立。
第三,一對一客戶管理。傳統渠道對客戶是進行批量管理的,但是,在新零售和互聯網渠道中,我們的用戶都是實現一對一管理的,這也得益于互聯網技術,所以把這三點做好,互聯網渠道同樣會做得很好。
模式四:客戶控制模式
客戶控制模式,不是對客戶采取強行的行為約束,而是把他的心留住,這其中的利益驅動就變得很重要。
什么是客戶控制模式呢?
有一家餐廳一直在虧損,老板找到一個策劃人幫他扭轉局面。策劃人出了一個主意:只要有人過來,就給他贈送啤酒,一個人過來送12瓶,兩個人過來送24瓶,三個人過來送36瓶,依次類推,上不封頂。
但是,有一個條件:這些啤酒只能在這家餐廳里享用,不能帶走。喝不完的話,可以在這個餐廳儲存。這樣的結果是什么呢?來這家餐廳消費的顧客多起來了,顧客將喝不完的啤酒進行儲存,儲存的量也上去了,最多顧客的儲存量已經超過了2000瓶。
這時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假如你是儲存2000多瓶啤酒的消費者,你想請朋友吃飯,你還會選擇其他餐廳嗎?概率很小。因為,在這家餐廳,畢竟有你2000多瓶啤酒,帶朋友過來吃飯,不用額外支付酒的錢,這一塊的費用完全可以免掉。這就是客戶控制模式。
客戶控制模式,不是對客戶采取一些強行的行為約束,而是把他的心留住,這其中的利益驅動就變得很重要。客戶控制模式,我們必須要回答清楚四個問題。
第一,是否真正解決了顧客的購買理由?
購買理由要落實到一些規則之上。就像是吃飯送啤酒這樣的一個規則,你將自己品牌的規則設計清楚。
第二,顧客是否愿意重復消費或關聯消費?
這一點也很重要。如果客戶只買一次,以后他不會重復發生購買行為,客戶控制模式可能會走樣,因為,他不知道下次什么時候買。還是拿上體提到的這個餐廳舉例,首先你的飯菜質量必須要好,客戶才愿意來第二次。更重要的是除了啤酒以外,還有一些其他的關聯消費,比如說其他飲品和跟吃飯相關的其他服務等。
第三,是否有能力讓顧客變成推銷員為你宣傳?
這個問題也必須想清楚。大家一直在談拼多多,拼多多為什么短短兩年的時間,擁有4億多的用戶,實際上就是在社群里采用了拼團模式,通過利益驅動,讓大家給拼多多介紹客戶拿紅包。找朋友去幫我砍價,我就能以更低的價格拿到這個商品。通過這樣一個游戲規則的設計,讓這些顧客成為拼多多的宣傳員。
第四,是否形成顧客大數據為品牌的發展服務?
這是四個問題中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如果你采用客戶控制模式,結果你根本就不知道你的顧客是誰?他們有什么樣的行為路徑、消費習慣、生活方式?客戶購物的時候,他的痕跡是什么?購買的具體數量、金額是什么?這些數據如果不掌握,那這個模式就毫無意義。所以形成大數據是這個模式的關鍵所在。
模式五:輕資產模式
輕資產模式在后續發展中,能否繼續保持它的威力,有三點能力非常關鍵:價值創新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和組織管控能力。
什么是輕資產模式?舉幾個例子:
賣衣服的沒有一家工廠,指的是耐克;
做酒店的沒有一間房子,指的是Airbnb;
開飯店的沒有一家餐廳,說的是大眾點評;
賣機票的沒有一架飛機,說的是攜程。
其實耐克、Airbnb、大眾點評和攜程的模式就是非常典型的輕資產模式。
關于這個模式,我們必須要懂得一個核心要點:把企業涉及到重資產的這一部分,通過外包或合作的方式完成,而不是自己做。做好輕資產模式,必須回答清楚以下四個問題。
第一,是否具備支撐你發展的生物鏈合作伙伴?
輕資產模式注定是跟別人合作的,所以如果合作伙伴不給力或合作伙伴數量不夠,輕資產模式是無法做下去的。
拿萬達為例,萬達以前是非常典型的重資產模式,后來改成輕資產模式,那么,改成輕資產模式后,萬達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是全國有多少人愿意跟他一起,這對萬達來講不是一個大問題,因為萬達的品牌影響力已經樹立起來了,當它把盈利模式已經告訴大家的時候,其實全國很多地產商都愿意跟它一起做。然而,這兩年萬達的日子也不太好過,這個模式的推行也存在著很多變數。
第二,生物鏈的核心環節你是否有所掌控?
拿耐克舉例,耐克在全球沒有一家工廠,但是它有兩點是非常強勢的,第一是產品研發,第二是產品銷售,這兩點被耐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絕對不會外包。這就是把核心環節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方法。
第三,是否有能力建立合作伙伴的多贏機制?
對輕資產而言,涉及到跟別人合作,一定要把利益分享出去。拿攜程舉例,這些年的發展一直很好,因為攜程不管跟航空公司、酒店還是火車站合作,利益的分成機制非常相似,把足夠多的利益讓渡給對方,當然也有一些自身利益在里面,總之,利益分配必須要有一個合理的安排。如果攜程的規則只是賺錢,只是我吃餃子你喝湯,可能就沒有今天的攜程。
第四,是否有助于加速品牌的成長和盈利?
輕資產模式很關鍵的一點就是給企業發展提速,否則我們為什么要輕資產?Airbnb為什么自己不蓋房子?如果自己蓋房子開酒店的話,就沒有Airbnb的神話了,這種發展進度太緩慢了,正因為它是輕資產、跟別人合作,所以它迅速崛起,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民宿酒店。
我們考慮輕資產模式的時候,這四個問題回答清楚是非常關鍵的。
模式六:眾籌眾包模式
眾籌眾包,必須要找到很多合作伙伴一起做,眾人拾柴火焰高,能否找到這么多合作對象,就顯得非常關鍵。
嚴格來講,眾籌眾包由眾籌模式和眾包模式這兩個模式組成,但其背后的邏輯比較相似。
怎么理解眾籌眾包呢?
一位地產商有600畝旅游地產,地段很好,但是自己想不出好的創意,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后來他想到把600畝地切成20塊,每30畝為單位對外招商,歡迎大家入駐。總體來講,必須以旅游和娛樂為主,這樣很快就把20塊地全部租出去,這就是非常典型的眾籌眾包模式。
眾籌眾包模式要想成功的話,必須要回答清楚以下這四個問題。
第一,是否能夠找到眾籌眾包的合作對象?
眾籌眾包,必須要找到很多合作伙伴一起做,眾人拾柴火焰高。在這種情況下,能否找到這么多合作對象,就顯得非常關鍵。
這方面,有一個品牌做得很好,就是滴滴。滴滴在很短的時間內超越神州專車,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非常典型的眾籌眾包模式。
怎么理解?滴滴的車源從老百姓中來,這實際上是一個眾籌的過程。通過這個平臺給需要用車的人提供服務,這一部分就是眾包的過程。派出去的車,得有人當司機,因為車是老百姓自己的,所以車主自己當司機,于是車主就變成一個眾包的對象,把業務眾包給車主,然后他們之間產生相關的結算。
滴滴采用這種方法,他的合作伙伴非常多,可以說是無限多,這就是為什么滴滴很快超越神州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當然,今天的神州也效仿了這個模式,做得還不錯,但是在時間上還是晚了一步,至今都無法追趕滴滴的規模。
第二,是否有效設計項目概念,足以吸引合作者?
如果你的創意不行,合作伙伴沒有興趣參與這個游戲,那么這個模式也做不下去。因此,如何讓項目的賣點變得有吸引力至關重要。很多企業家就敗在這個環節,他們花100萬在澳門賭博,一點都不心疼,但是花100萬去找專業機構做策劃,就舍不得了。
第三,是否設計出合作伙伴滿意的回報機制,同時避免涉嫌違法?
在利益層面,能否給合作伙伴一個很好的回報也關鍵。尤其在眾籌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凡是涉及到錢的事情不要輕易去做眾籌,有涉嫌非法集資的風險。
第四,是否有能力成為主角,持續推動這個模式?
你的話語權是否帶動這些參與眾籌眾包的合作伙伴,有足夠的興趣愿意跟你一起做?有沒有能力做主角?這點很重要。如果你沒有能力做到主角,這個模式到最后很有可能導致血本無歸。
模式七:價值轉移模式
一定要有一個跟主打產品搭配的相關產品,而且這個產品是能夠賺到錢的。
重慶的洋人街有一家饅頭店,饅頭賣得非?;鸨?,一塊錢一個,10年不漲價。如果是普通的饅頭可以理解,但是這個饅頭長度達35厘米,它的體量相當于普通饅頭的4倍,這樣一個大饅頭賣一塊錢一個,肯定賣一個賠一個,但是老板卻始終堅持不漲價,而且品質好、口味好。有人問:這么賣饅頭不賠錢嗎?老板回答:雖然這個饅頭賣一個賠一個,但是我在饅頭周邊的其他衍生產品上可以賺取利潤,因為大家不可能買完饅頭就走了,還得買菜、買其他的配套食品,所以我在足以把賣饅頭賠掉的錢從這些方面賺取回來。這就是非常典型的價值轉移模式。
要想做好價值轉移模式,需要回答清楚下面的四個問題。
第一,是否有足夠吸引人且有流量的主打產品?
對饅頭店來講,一塊錢一個的大饅頭就是主打產品,特別吸引人,顧客愿意為這個產品付賬。這就解決了流量的問題,為整個企業銷量打下很好的基礎。
第二,是否有與之相搭配的其他產品?
如果僅有一個主打產品,而且賣一個賠一個的話,這樣的模式肯定賺不到錢。所以,一定要有一個跟主打產品搭配的相關產品,而且這個產品是能夠賺到錢的。這個產品最好跟主打產品有一種需求上的強關聯性,也就是說顧客消費主打產品的同時也必須買這個關聯產品才行。
第三,是否能夠設計出一個確保此產品組合持續賺錢的機制?
關鍵詞是“持續賺錢的機制”。我曾經講過一個美國健身公約的案例。它是怎么設計出一個持續賺錢的機制呢?每周來在健身一次,只要持續一年,到年底就會把健身費全部退給你,如果不來的話,不來一次扣10美元(基本上不來10次健身費就扣完了)。很多健身愛好者覺得劃算,因為他對自己充滿信心,認為我能堅持,結果就把錢交了。但是大數據顯示,93%的人堅持不下去。這說明什么?實際上在健身公約收錢的那一刻,賺的錢就鎖定了,因為93%的人肯定堅持不了,這就是它持續賺錢的機制。
第四,是否確保流量產品不會影響品牌定位?
要注意這個特別受歡迎的賠錢的產品,不要影響品牌定位,不要影響品牌的聲譽,如果對未來的整個成長制造障礙,就會比較麻煩。所以我們設計這個模式的時候,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個模式:犧牲有價,賺錢有道,組合有效。
模式八:抱團競爭模式
抱團競爭,鎖定合作意向,起到強化品牌定位的作用。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佳能跟施樂展開競爭,當時施樂在打印機這個品類上是絕對的老大地位。施樂的打印機體積比較大,是巨型打印機,佳能是如何跟它競爭的呢?佳能開發了一個微型打印機,就是便攜式打印機。我們假設其開發的費用是一個虛擬數字,花了200萬美元,如果佳能自己出微型打印機是無法對抗施樂的,畢竟施樂太強勢了,然而如果施樂也研發微型打印機,再反過來對抗佳能,可能就會給佳能致命一擊。
所以,佳能研發出微型打印機后,游說東芝、松下、美能達這樣的小廠家,“我們一起做微型打印機,一起打施樂行不行?我花200萬美元研發出這個產品,但是只按照10%的價格把這個技術轉讓給你們,咱們一起做?!边@些廠家一聽,很劃算啊,只要1/10的價錢就擁有了人家研發好幾年的成果,它又可以帶來經濟利益,所以這些廠家不會反對。于是佳能找了十幾家合作伙伴,簽合同時又補了一句:未來打印機的新技術研發由佳能負責,產品研發出來后,同樣按照10%的價格分享給大家。這些廠家覺得沒問題,就簽了。
大家想一想這里面有什么樣的智慧?佳能找十幾個廠家,每家支付它10%的研發費用,是不是研發費用就回來了?等于前期的投入收回來了,然后大家一起做,這樣一起步就實現盈利。然后他們通過這樣一個抱團的方式,幾乎同一天在日本市場上推出微型打印機,微型打印機上市的那一刻,施樂措手不及。沒想到這么多廠家同時推出,這就是非常典型的抱團競爭模式。
這個模式要想成功的話應該注意四個問題。
第一,抱團的理由是否足夠充分?
佳能的抱團競爭,理由非常充分。自己研發技術需要三年時間投入200萬美元,而現在只用20萬美元跟佳能購買,瞬間就能擁有技術,這個理由足夠充分。
第二,抱團后是否增強生物鏈的壟斷性?
在佳能的故事里,佳能說未來打印機的研發它來負責,將來同樣以10%的價格分享給大家。這個條款實際上就是增強佳能的壟斷性,佳能是要壟斷技術的。
第三,是否具備抱團競爭的條件和機制?
這里面必須解決合作伙伴的合作意向,然后通過一些機制,把合作意向鎖定,這個很關鍵。
第四,是否通過抱團競爭增強品牌的認知?
也就是說能否強化你的品牌定位,如果用這種方法反而削弱了品牌定位,那這個模式是不適用的。舉個例子,早期的伊利和蒙牛實際上是死對頭,但卻共同打造了中國乳都呼和浩特這個概念,這個概念很明顯對伊利和蒙牛的品牌定位都起到了強化作用。
模式九:平臺經濟模式
做平臺經濟必須要形成一個龐大的大數據,然后把這個大數據變成一個賺錢的工具。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們周圍誕生了很多平臺公司。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我們每天接觸的微信就是一個大平臺,它的模式就是非常典型的平臺經濟模式。要想做好平臺經濟模式,有三個關鍵詞很重要。
流量
平臺經濟模式的起源就是流量,如果沒有流量,別想做平臺經濟模式。
共享
做平臺經濟一定要有共享意識,要把這個平臺共享出去,這一點很關鍵。
數據
做平臺經濟必須要形成一個龐大的大數據,然后把這個大數據變成一個賺錢的工具。
微信就是一個非常合格的平臺經濟模式。流量方面,微信通過這些年的不斷運營,活躍用戶已經超過10億。放眼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平臺公司,微信都可以說是一個絕對的大平臺,其流量是足以體現。
從共享的角度看,微信的理念強調連接一切,這個理念本身就是一個共享的思維。而且微信自誕生之日到現在,聊天功能一直是免費的。在技術的強化和升級方面,微信也一直做的很好。
那么,在大數據方面,放眼國內,能夠真正拿出有價值大數據的,不外乎騰訊和阿里巴巴。
大家會關注,平臺經濟到底怎么賺錢?我們還拿微信舉例。第一,廣告收入。朋友圈廣告、文章底部廣告、騰訊新聞廣告,這些廣告收入就已經不是一個小數目了;第二,產品收入。比如公眾號認證、付費表情、微信云盤、付費游戲、微信支付、提現手續費等;第三,數據收入。對大數據進行深層挖掘,然后把這個數據賣給有需要的人,實現創收;第四,分成收入。微信把流量導到其他APP的同時不會免費,一定會有分成。所以一個大平臺不用擔心賺不到錢,它可能前期會燒很多的錢,但是后來都會連本帶利地收回來。
對眾籌眾包和平臺經濟這兩大模式的區別,此處做一個說明。從模式的相似度上看,眾籌眾包會被誤認為是平臺經濟,其實并不一樣。它們最大的區別是“眾籌眾包”以“我”為中心,所有的合作伙伴都為“我”服務,這是它的理念。但在“平臺經濟”中“我”并不是中心,也就是說平臺經濟必須要去中心化,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不能被稱作是一個真正的平臺。
模式十:孵化器模式
一個孵化器模式要想成功,16個字至關重要:獨立品牌,各自為戰,共享資源,生態生存。
我們用海爾來舉例,海爾曾經是中國家電的第一品牌,一度非常輝煌,但是后來由于多元化過度,品牌競爭力下降,導致經營上出現一些問題。后來海爾對商業模式進行變革,變革后海爾的模式就是非常典型的孵化器模式。
海爾是如何做的呢?
海爾把全球8萬多個員工組建成2000多家公司,被稱為創客團隊,實際上就是一個小公司,他們獨立經營,自負盈虧。海爾持有一定的股權,對他們的產品研發以及銷售提供相關的平臺支持,比如技術支持、渠道支持,甚至對他們的融資也會提供相關支持。海爾對創客團隊的要求只有一條:必須要靠自己的能力活下來。這就是非常典型的孵化器模式。
孵化器模式要想成功的話,必須要回答清楚以下四個問題。
第一,是否具備資金、技術和渠道等資源整合能力?
海爾為什么能夠做成一個孵化器?因為通過前面20多年的積累,這些東西它都具備,所以海爾敢于嘗試這個模式。
第二,是否有超強的創業孵化流程和能力?
要做孵化器這種企業,必須要有和孵化器所匹配的相關流程和相關能力。比如說創業團隊的培訓能力和融資能力,這些能力必須都要具備。
第三,是否有渠道找到符合孵化條件的人和項目?
很多孵化器模式的企業經常會舉辦創業大賽,找到優質的項目和相關的創業人才。
第四,是否建立利益分配及風險規避的機制?
我們經常講平臺經濟靠流量,孵化器靠股權,也就是說股權的設置在孵化器模式中很重要。很多人對股權激勵并不太懂,所以不太重視。但是需要意識到的是,在股權激勵方面需要學習的東西非常多。
總體來看,一個孵化器模式要想成功,下面這16個字至關重要:獨立品牌,各自為戰,共享資源,生態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