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記鋒
摘要: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大約只有8%,1980年約為12%,如今提高到22.96%,特別是2011至2020年,我國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增長持續加快。林業的快速提升與苗木的培育和發展息息相關。經走訪調研和資料查詢,我國綠化苗木市場行情在2003年前后達到頂峰,自2013年逐步下滑,如今小規格苗木市場價格有所抬頭,常規性中、高規格苗木價格仍然是下行趨勢。那么,現階段綠化苗木的培育和發展方向在哪里?這一問題不但直接決定著苗木行業的發展走勢,也對國土綠化和生態建設方面產生深遠意義。
苗木培育和發展的現狀
(1)苗木市場的快速發展。20世紀90年代前期,我國苗木培育主要依托于國有單位,以用材林苗木培育為主。受到生態化環境建設和鄉鎮綠化的發展,以及新農村建設等刺激因素的影響,最近幾年綠化苗木生產規模發展非常迅速。根據《中國花卉園藝》2005年第17期公布的中國花卉統計數據,截止2004年底,全國苗木花卉的種植面積達954萬畝,比2003年增長了47.5%,其中觀賞苗木是面積增長的主力軍,一年內增長約185萬畝,增幅高達52.7%,已占各類苗木花卉面積的大半壁江山。據統計數據計算,全國苗圃年平均收益7.5萬元/公頃(約合5000元/畝)。據國家林業局統計,1998-2001年全國育苗面積平均每年以24.32%的高速度增長,2001年達到33.74萬公頃,苗圃存苗量376.98億株,當年可出圃苗木250.93億株。隨著近些年苗木花卉種植業的飛速發展,有些地方甚至成幾倍的速度增長。新建的苗木以企業和苗農自發培育為主,主要集中在:首先大、中城市周邊;其次是著名苗木之鄉附近;最后是啟動“林業六大工程”帶動的部分省市。數據顯示,從1998年到2003年,短短6年的時間苗木花卉面積增長了5.5倍。
(2)苗木生產過剩。由于近幾年育苗面積高速發展,苗木數量直線上升,極大地超出了城鄉園林建設的需要,加上國家宏觀調控側重于糧食生產,造林面積大大減少,導致對苗木需求降低,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尤其常規中、高規格苗木樹種出現嚴重過剩的局面。就魯西平原而言,其中以楊樹、法桐、白蠟、紫薇、紫葉李、垂柳、白榆、臭椿等品種居多。造林用苗過剩,綠化苗木過剩問題更嚴重,生產規模呈萎縮狀態??傮w來看,當前苗木產業的這種發展局勢面臨非常大的挑戰。
(3)苗木經營主體多元化,市場競爭激烈。早前苗木生產的主體以國營林場、苗圃為主,現在則以國有、集體、苗農共同參與為主,而且社會資金投入苗木培育的比例快速提高,成為改變苗木生產規模、更新品種和樹種的更大促進動力。國家林業局林木種苗統計顯示,近年來,在綠化苗木發展過程中,個體苗木的比例由1998年的45.5%提高到2004年的73.7%,國有和集體的比例逐年下降。民營企業的成長是苗木產業的最大亮點,大型苗木園林企業的崛起,與國有和集體苗圃、苗農個體苗圃形成三足鼎立的形勢,改變了以往的苗木生產格局。民營企業在市場引導、高新技術引進、管理模式提升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4)規模和技術的競爭。近年來,苗木生產領域中資產上億、面積萬畝以上的苗木集團生產企業比比皆是。如參照2016年相關數據,山東昌邑金絲達集團現有綠化苗木1.1萬畝;河南鄭州鴻寶園林集團投資1.1億元,發展園林綠化苗木1萬畝以上;浙江杭州藍天園林集團現有園林綠化苗木1.3萬畝,投資超過6000萬元這些大型企業,在資本運作、選育品種、開發市場、綠化苗木銷售等方式上都進行了創新,擺脫了以往個體苗農投入低、產出低的套路。
苗木培育和發展的前景分析
當前苗木市場需求由快速增長轉為正?;l展。針對前期的快速發展,下面從五個方面進行分析。
(1)西部開發、生態環境建設帶動了綠化苗木市場。近年來,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啟動了西部開發工程、萬里綠色通道工程以及林業六大工程等重大項目,這些國家級重點生態工程的建設關系到人居環境和經濟的發展,關系到國際影響力,生態建設的載體就是綠化造林,這給苗木產業帶來了巨大生機。
(2)城市化進程加快,綠化苗木需求快速增加。根據2001年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建設的通知》,到2010年,全國城市規劃綠地率達到35%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0平方米以上,2001年全國城市建設統計公報顯示,2001年全國城市新增公共綠地為20093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4.6平方米,若要達標,在2002-2010年間,全國平均每年城市公共綠地面積還要增加2萬多公頃,為綠化苗木產業提供了充足的發展空間。
(3)道路綠化、城市森林建設苗木需求快速增長。2000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國綠色通道建設的通知》下發后,各省綠色通道建設發展迅速,2001年全國共完成綠色通道總里程12.05萬公里,折合綠化面積22.79萬公頃,綠色通道和森林城市建設成了綠化苗木需求新的增長點。
(4)城鎮建設是促進苗木產業發展的又一潛力。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明確提出加快城鎮化進程,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2002年,中國農業銀行承諾在未來10年內,提供總額為300億元人民幣的信用額度,重點支持小城鎮建設項目,推動了綠化美化事業的快速發展,為綠化苗木市場的持續穩定奠定了基礎。
(5)加入世貿組織,開拓了國際苗木市場。加入WTO后,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形成一體,國外高檔花卉增加的同時,我國苗木產業打進國際市場,從規模、品質和服務上培養了自身的品牌和信譽,增強和提高了苗木的出口能力。據調研,自2016年苗木產業逐步走向正規化,市場逐漸理性化,由快速發展過渡到了正常性發展。由感性發展走向理性發展,逐步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接軌。
綠化苗木培育新技術論述
(1)控根育苗技術,能使苗木根系健壯,生長旺盛,縮短育苗周期,提高成活率,減少工作量。控根育苗容器由底盤、側壁和扣桿3個部件組成,極大地增加了短而粗的側根數量,產品可反復使用,壽命長達5年以上。控根專用栽培基質以動物糞便、秸稈、玉米芯、刨花、生活垃圾為原料,經微生物發酵制造,配加保水、生根、緩釋肥以及微量元素等復合而成,有袋裝和散裝產品。
(2)ABT生根粉在綠化苗木培育中的應用。ABT生根粉是一種新型、高效的生根劑,是補充植物生根所需外源生長素與促進內源生長素合成的雙重作用,在苗木移栽過程中,促進受傷根系的回復,能在常溫下保存,更具廣譜性。
(3)全光照自動間歇噴霧扦插技術,與傳統露地育苗的主要區別是需建造全光照自動間歇噴霧前插床,安裝間歇噴霧設備,按需噴霧,降低空氣溫度、保持葉面濕度,有利生根。該技術使用的基質必須是疏松通氣,排水良好,防止枝條腐爛,保持插床濕潤。
(4)容器育苗技術,是現代育苗技術的特色之一,育苗的容器很多,有各種型號的營養缽、營養土塊和育苗盤,便于機械化操作、苗木運輸,提高成活率和產量,實現種苗商品化。
(5)高位嫁接改冠換頭育苗技術,運用大規格的彩葉樹種進行綠化、美化,達到快速形成景觀目的。生產中可通過高位嫁接的方法,縮短育苗周期,迅速改良提高樹種的觀賞性,提高大規格苗木的出圃數量。高位嫁接是指把觀賞樹木的枝或芽嫁接在大規格的砧木上來快速形成樹冠一種培育大苗的方法,一般嫁接高度在2.0—3.0米,快速形成景觀,縮短育種周期,拓寬栽培條件。例如金葉女貞和紅葉石楠色彩艷麗,但由于是小灌木,沒有高度,在大的園林景觀中收到限制,可用大葉女貞、小葉女貞和楠木類喬木作砧木,在2.5米左右的高度嫁接金葉女貞和紅葉石楠,嫁接后既有高度和造型,還有色彩,市場歡迎程度高,經濟效益明顯。
(6)組織培養和工廠化育苗技術,組織培養就是用無菌操作的方法,將植物的一個離體器官、組織和細胞使其再生成無數根芽齊全的小植物株,以達到快速繁殖的目的。工廠化育苗技術是以組織培養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一項育苗技術,是一種全新的育苗體系,采用穴盤育苗,成苗時一室一株,每株苗的根系與基質纏繞在一起,稱為機械化育苗或穴盤無土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