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成玲
摘要:本文提出中職學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要注重結合實操技能與服務文化,改善國內旅游行業的一些不良行為。同時提出融入旅游英語專業教學,提高學生的國際化服務技能。最后通過引入企業新型學徒制,實現校企聯動,使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及時了解市場動向。
關鍵詞:旅游專業;市場需求;學徒制
我國旅游業發展經歷了觀光旅游、休閑旅游到個性定制旅游的發展歷程。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與國外的交流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國人走出國門到國外參觀,同樣也有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開始前往國內旅游,在這個過程中對我國旅游專業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要求其適應市場的不斷變化,用更好地服務精神為顧客服務。
我國傳統的中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始終在“教師——課堂——書本”的框架內活動,基于此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缺乏實踐基礎,很多學生不能很好地將課堂所學習知識進行運用,致使其所掌握的知識不具備實效性,因此要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不僅具備專業的知識,而且具有較高的實踐能力。
更新教師理念,重視結合旅游管理與文化教學
在我國目前的教育體系中,中職院校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為主,通過相關的技能學習,為社會輸送專業化的人才。由于其教學目的強調專業化,因此在教學階段老師過于看重在未來的就業環境中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因素,而忽略了相關專業的內在文化傳承,旅游管理專業也不例外。在當今的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活動中,有部分老師過于看重學生對導游講解技巧、餐飲服務技能、景區維護能力的掌握,而忽視了對中職院校學生進行道德與文化知識的教育。
最近幾年我們經常在網絡新聞中看到“導游強迫旅游者消費”“景區亂收費”等新聞,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在于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缺乏一定的道德與文化知識,致使其在實踐中過分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了旅游者的主觀感受,進而影響了社會對“導游”“景區管理者”的印象,甚至部分旅游者一聽到“跟團旅游”“導游帶團”等詞語,便害怕被強制消費,由此產生抵觸心理。
為改變這一現狀,提升中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道德文化水平和服務意識,首先要從觀念上進行改變。相關專業老師要清楚,旅游管理專業相關技能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過反復地練習,而只注重專業技巧和實操技能的掌握,沒有對學生進行一定職業操守、道德觀念和文化內涵的教育,即使學生能夠從技巧上把導游詞講解得很好,酒店客房服務做得很好,但由于缺乏發自內心的服務意識,導致顧客得不到良好的體驗感和被重視感。老師要轉變教學方式,在教學內容上注重將實操教學、服務意識、道德與文化融合,同時要將這種理念傳遞給學生,提醒學生不要一味地追求實操技能的掌握,而要在理解“服務業”內涵基礎上掌握技能,把消費者利益放在首位,成為國家真正需要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
教學內容創新,融入涉外旅游英語教學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化,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旅游、政治、經貿和學術等交流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到我國參觀游覽活動,這對于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同時這對我國中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培養出符合國際性企業和單位工作的旅游專業人才,增強旅游管理專業英語教學內容。
鑒于中職院校學生自身英語底子薄弱,再加上目前在我國中職院校英語課程教學中,仍然以學習英語日常生活對話、句型語法和寫作為主,缺乏針對某一專業的英語課程安排,內容比較單一和陳舊,缺乏對旅游管理專業知識系統性的英語專業教學課程設置,其教學內容已經不適用目前的涉外旅游工作。
為培養出符合國際化經濟發展趨勢的旅游管理專業涉外旅游人才,應增強旅游管理專業英語的教學內容。一方面,提高現有中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老師的英語水平。旅游管理專業英語教學不應局限于生活交流類內容,也要涉及到國內歷史文化、風景名勝等專業化程度較強的英語知識教學。由于旅游管理專業老師不具備專業英語學習基礎,因此可以利用中職院校自身資源,鼓勵英語專業部分老師深入到旅游管理專業領域中,鼓勵對旅游管理專業感興趣的英語老師,專注于旅游管理專業涉外英語研究,從而為提高學生涉外英語水平奠定基礎。
企業新型學徒制,校企聯動培養人才
企業新型學徒制是指由企業和學校之間簽訂協議共同培養人才,企業可根據社會對某一專業的需要制定學習計劃和具體的培養目標,在此指引下企業和學校承擔不同的培訓分工。在企業中往往是實行老帶新的培訓政策,在學校則注重采用工學一體化的培訓路徑。這是一種比較新穎的人才培訓模式,可以有效深化校企合作。
新型學徒制主要具有以下特點:首先,雙師制。學生有兩重身份,一是員工,一是學生,通過企業招聘形式進入醫療企業進行工作,可以享受一定的薪資待遇,同時在學校的培訓下,又可以掌握一定的理論技能。其次,學習時間具有彈性。由于學生既要到學校學習,又要到企業上班,學制具有彈性,因此學生的學習時間也相對自由。再次,享受經費支持。一般進行企業新型學徒制教學的專業都是社會需求量大的專業,需要國家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企業新型學徒制對于培養既掌握一定理論知識,又具備專業實操技能的綜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三段培養”模式是指將人才的培養分為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綜合技能三個方面。基于新型學徒制的“二元合一,三段培養”機制,能夠真正實現旅游企業與旅游管理專業的結合式教學,同時將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在實踐中需要的專業技術教學內容融合到學校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綜合技能教學的各個方面,對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掌握程度、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可以培養出“技能+知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新型學徒制對學生在基礎知識、專業技巧和綜合素質三方面都提出了較高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基礎的旅游股管理知識,而且要求具有一定的綜合素養和道德水平,因此針對新型學徒制學生的考核制度不能只依靠過去經常采用的試卷式的考核制度,而要構建“試卷+技術+評價”式的新型考核制度。
首先,針對學生的基礎知識,采取“試卷+課堂表現”形式的考核。通過試卷形式可以考察學生的學習成果,通過課堂表現則可以考量學生的學習態度。
其次,針對旅游管理專業實操技能,采取“試卷+技術+評價”的考核形式。由學校老師出具關于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試卷,旅游相關企業則可以指派實際工作考核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另外結合老師和員工對其綜合評價了解學生的人際關系、溝通與處理問題的能力。如針對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可以將其在酒店中的實操能力納入評價機制,這將有利于更好地適應其未來的工作。
再次,針對學生的綜合技能,主要采取旅游企業老員工和老師共同觀察學生綜合表現,打分制的形式。
結束語
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屬于服務產業,相關工作人員的素質高低決定了整體服務質量。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化,國際旅游業務不斷增加,這對我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旅游管理人員時刻謹記服務精神,同時要注重提高自我的實操技能,以良好的服務和專業素質提升自身形象。
同時由于旅游的涉外性決定了在學習中要注重旅游英語知識的學習,通過提高自己的英語溝通與交流能力,讓國外游客了解我國的風景名勝、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知識。由于旅游管理是注重實踐的學科,因此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引入企業新型學徒制,創新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對未來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有具體的了解,并用這些知識指導專業學習,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尹靜.基于行業需求的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方案設計與構建研究[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03):54-59.
[2]沈軍,楊鴻,朱德全.論職業院校專業建設“兩效四核”評價模型的構建——基于CIPP評價視角[J].職業技術教育,2016,37(34):19-24.
[3]劉艷華.透視旅游專業大學生供需錯位現象——兼論飯店管理專業本科教學模式改革[J].旅游學刊,2005(S1):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