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繪本故事《逃家小兔》為例,論述指導低年級學生閱讀繪本的方法,提出通過繪本閱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的教學建議,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低年級學生 繪本 閱讀方法 《逃家小兔》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33-0094-03
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可見,課外閱讀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二年級學生的識字量少,讓他們獨立閱讀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如不少學生拿到一本書后,漫不經心地翻兩下就丟一邊了。如何讓他們喜歡上閱讀呢?筆者認為繪本就是一個最好的媒介。
繪本一般以畫為主,字少但畫面豐富,以畫傳達故事情節,以畫表述豐富的內涵。這樣圖文結合的設計更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也更能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如何讓學生從經典繪本中獲得更多的感知,并體會到閱讀帶來的快樂呢?下面筆者以繪本故事《逃家小兔》為例,談談指導低年級學生閱讀繪本的方法。
一、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低年級學生接觸繪本故事時,最吸引他們的一定是繪本上精美生動的圖畫。但由于觀察能力比較弱,他們只對那些顏色絢爛、表情夸張的畫面感興趣,閱讀時缺乏目的性和順序性。這就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圖畫。指導學生閱讀《逃家小兔》時,筆者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的:
(一)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封面
無論什么書,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書本的封面,而多數繪本的封面都是取自于正文里的某一幅圖,是反映書中內容的重要來源。然而,對于封面,很多學生只是匆匆掃一眼,缺乏認真觀察的習慣,也不懂得按照一定的順序認真觀察封面。因此,在學生閱讀繪本前,教師要先引導學生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或從中間到周圍的順序觀察封面內容,從而讓學生掌握看圖的基本方法。
師:(投影出示封面)請你先看封面的最上方,這是繪本的書名。誰能說出這本繪本的題目?
生1:逃家小兔。
師:我們把目光再往下看,你還看到了什么?
生2:小兔和兔媽媽。
師:你們再仔細看看,你們注意到書名下面的兩行小字了嗎?
(生搖頭,表示看不懂這些字)
師:這兩行小字告訴我們這本書的作者是瑪格麗特·懷茲·布朗(寫故事的人),以及圖畫師是克雷門·赫德(畫插圖的人)。
師:這是什么地方?圖上有誰呀?他們在干什么呢?
生3:封面畫的是草叢,草叢里有小兔子和兔媽媽,他們好像在聊天。
師:再往下看,我們會看見最底下還有一行字,這是出版這本繪本的出版社名稱。從封面中,我們獲得了和這本繪本有關的信息,如題目、作者、繪畫者、故事環境和人物、出版社等。有哪個同學能總結一下我們剛才觀察封面的順序是怎么樣的?
生4:我們剛才是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封面的。
師:是的,你真棒!觀察一幅插圖,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只要我們能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插圖,就不會漏掉其中的內容哦。
這樣引導學生觀察封面,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繪本的題目、作者以及大致情節,還可以讓學生懂得觀察是有一定順序的,只有按照一定的順序去觀察才能把圖畫的信息掌握完整。
(二)讓學生通過觀察插圖訓練思維
繪本是用文字和圖畫共同敘述一個故事情節,是圖文的合奏。好的繪本不僅插圖精美,能引起讀者視覺上的愉悅,而且每張插圖都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圖與圖之間能表述出獨特的敘事關系。而在觀察中強調思維參與,主要作用是提高觀察的理解性。因此,教師應該借助繪本故事中的插圖訓練學生的思維,以提高學生觀察插圖的迅速性、完整性和深刻性。
師:(出示最后一頁插圖)這就是小兔和兔媽媽生活的地方!他們生活得多么幸福呀!可是有一段時間小兔卻想離開這個家,這是為什么呢?(出示黑白圖1、2、3)誰來說說在這幾幅畫里,你看見了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生1:我看見小兔自己跑出去了。
生2:我看見小兔變成了一條魚,在水里游。
生3:我看見兔媽媽追出來了。
師:為什么大兔子要追小兔子呢?
生4:因為小兔子逃走了。
師:(出示彩圖1)在清澈的小河里,小兔變成了什么?媽媽呢?她在干什么?
生5:小兔變成魚游走了,兔媽媽要變成一個捕魚的人。
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生6:兔媽媽走向一面墻,那兒掛著一只魚簍、一只漁網和一根魚竿,靠墻的地上還放著一雙長筒膠靴。
師:為什么媽媽用紅蘿卜做誘餌呢?
生:媽媽知道小兔最愛吃的是胡蘿卜,用胡蘿卜一定能把小兔這條魚釣上來。
師:是啊,兔寶寶最喜歡什么,兔媽媽是最了解的,因為兔媽媽是最關心兔寶寶的人。
師:(出示彩圖2)從這幅圖上你們看到了什么?請認真觀察兔媽媽,你們覺得兔媽媽上山找小兔,容易嗎?
……
在引導學生看圖的過程中,教師一步步地領著學生深入細致地觀察插圖,使學生初步感受到圖中所傳達的兔媽媽對小兔的愛,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又能為進一步地閱讀奠定基礎。
二、猜——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低年級學生天真活潑,圖文并茂的繪本正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最好媒介。只要教師把握好時機,適時引導,就能讓學生的想象力在閱讀中得到充分發展。
(一)觀察封面,大膽預測
一本繪本的名片,筆者認為絕對不僅僅是封面上的作家、畫家名字,而更多的應該是第一眼吸引我們眼球的封面畫。教師可以利用封面上的畫引導學生對故事情節進行猜測,從而激發他們進一步閱讀文本的欲望。在指導學生閱讀《逃家小兔》時,筆者是這樣引導的:
師:(投影封面)通過這個封面你能猜出它講的是什么故事嗎?
生1:逃家小兔的故事。
師:《逃家小兔》說的可能會是什么故事啊?你覺得這兩只兔子可能是什么關系?
生2:逃離家的小兔子。
師:哪只兔子要逃離?
生3:小兔子。
師:那大兔子呢?大兔子可能會是它的——
生4:媽媽。
師:小兔子為什么要逃?逃之前他會對媽媽說什么呢?
生5:小兔子想要找他的朋友玩。
生6:小兔子做錯事被媽媽批評了,所以想離開家。
……
學生精彩的回答讓筆者驚嘆,沒想到一幅封面圖畫竟然能提供這么大的想象空間。可能學生的預測跟書中的情節并不一致,但學生的閱讀興趣顯然已被激發了出來,很多學生都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翻看后面的內容了。
(二)分析情節,合理猜測
繪本故事的文字不多,每一頁往往只有幾句話甚至一句話來揭示整頁故事的發展。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更多地蘊藏在繪畫之中,這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多可以想象、補白的地方。閱讀繪本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畫面發揮想象力,讓簡短的文字變得豐厚起來,使故事情節更生動、更飽滿。
例如,繪本《逃家小兔》一直圍繞著“小兔逃和媽媽追”,不斷地制造懸念,筆者就選擇其中一個情節,引導學生根據畫面展開想象,感受兔媽媽表現出來的偉大的母愛。
師:(出示彩圖2)小朋友們快看,這是一座什么樣的大山?
生(全體):又高又陡。
師:小兔子靈巧地爬到了山頂,可兔媽媽年齡有點大了,身體不太靈活了,要爬上去肯定會很吃力。她會遇到什么困難呢?
生1:被石頭絆倒了,差點兒摔下山去。
生2:腳一滑摔倒了,膝蓋都流血了。
生3:爬山爬得滿頭大汗,累得快喘不過氣了。
師:是啊,對兔媽媽來說爬山是多么艱難危險的事呀!可兔媽媽卻不怕。看,她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背上背包,帶上繩索,拄著拐杖,一心要去找她的小兔。她為什么能堅持下去?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4:兔媽媽怕小兔有危險,想快點找到小兔,去保護他。
師: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遠,兔媽媽是絕對不會放棄逃家的小兔的。
通過想象,以及教師對情節的補白,學生更能體會到母愛的偉大。
(三)續編結局,延伸想象
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個結局,而每一個結局又可以成為下一個故事的開頭。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抓住學生還沉浸在繪本故事之中、難以自拔時引導他們對故事進行續編。例如,在讀了繪本《逃家的小兔》之后,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如果你就是故事中那只逃家的小兔,你還想變成什么?如果你是故事中的那位兔媽媽,你又會怎么追小兔呢?”讓學生盡情地想象后面的情節,充分領略閱讀的樂趣。在學生想象續編的時候,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用上書中反復出現的“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的句式進行模仿表達,深刻領悟繪本語言表達的形式與精髓。
三、演、寫——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繪本故事的特點是故事性強,故事的主人公形象,且語言、動作富有趣味性,適合學生表演。在指導學生讀繪本故事時,考慮到學生具有愛表演、樂表現的特點,筆者鼓勵學生用形象的語言、表情、動作表現故事中的角色特點和情節發展,同時,還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再現繪本內容,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繪本故事的內容。仍以《逃家小兔》為例,在學生讀完整個故事后,筆者讓學生找自己的好伙伴進行合作表演,一個人扮演小兔子,一個人扮演兔媽媽,首先進行對話練習,引導學生讀出小兔的調皮、可愛,讀出兔媽媽的溫柔、慈愛。在學生表演對話的基礎上,還鼓勵學生帶著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用上得體的肢體動作將繪本內容演繹出來。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繪本故事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當然,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僅可以通過表演的形式,還可以通過“以讀促寫”的形式。語文課標指出小學低年段寫話教學的要求是“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可見,對低年級寫話教學而言,激發興趣是關鍵。而繪本故事的語言簡練生動、活潑有趣,主題鮮明,結構簡單反復,正是學生仿寫的好媒介。因此,教師可以把寫話訓練有機地融入繪本閱讀中,如可以提煉其中反復出現的經典句式,引導學生“遷移”,以讀促寫,通過讀寫結合,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和熱情,使學生享受寫話的樂趣,提高寫話能力。
《逃家小兔》中,就出現很多緊密搭配、重復的結構,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模仿中學習語言的句式。“如果你是(? ? ),我就是(? ? )”,這是書中重復出現的句式。在繪本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進行了仿寫創編。
師:(出示圖)咦!小兔子怎么長翅膀了?它要變成什么?
生:小兔子要變成小鳥飛走了。
師:呀!小兔子要飛走啦!兔媽媽怎么辦?
生:兔媽媽就變成藍天,讓小兔永遠飛不出自己的懷抱。
師:用這樣的句式怎么說?如果你是( ? ? ),我就(? ? ?),讓你(? ? ? ?)。
生:如果你是小鳥,我就變成藍天,讓你永遠在我的懷抱里。
師:小兔還想變成什么,兔媽媽又會跟著變成什么?發揮想象,用這樣的句式“如果你是(? ),我就(? ? ),讓你(? ? ? ?)”寫一寫。
(學生發揮想象,練習寫話)
學生練寫后,進行交流展示。有學生寫道:“如果你是蚯蚓,那我就變成廣闊的大地,讓你永遠生活在我的懷抱里。”有學生寫道:“如果你是小船,那我就變成船長,讓我駕駛著你回家。”……在仿寫訓練中,學生體會到了寫話的輕松和有趣。
在繪本樂園里,學生聆聽故事,發揮想象,積累語言,學習寫話。繪本閱讀不僅可以提高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點燃學生創作熱情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充分認識繪本閱讀的特點和優勢,通過看、猜、演、寫等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愛上閱讀。
注:本文系2017年度南寧市教科所“十三五”規劃課題“書潤鳳翔 謙謙君子——用悅讀浸潤學校君子文化建設的研究”(課題編號:2017B083)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顧燕(1979— ),女,江蘇南通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