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迷失與堅守

2020-11-06 04:14:01徐莉茗
社會科學動態 2020年10期
關鍵詞:社會責任

摘要:李洱的《應物兄》以主人公應物兄的遭際為主線,勾勒出知識分子的當下社會處境,讓讀者反思知識分子在傳媒時代何去何從。應物兄雖有對媒體的反思和拒絕,終究未能超脫媒體時代娛樂化與平庸化的洪流。知識分子文德能,是拒絕媒體的典型,但如此具有思想深度的知識分子也被媒體拒絕。另一知識分子形象小顏,利用網絡媒體建構自己的學術圈,但仍局限在自己的圈子內,缺乏對時代的關注與反思。傳媒時代固然眾生喧嘩,“娛樂至死”與文化平庸盛行,但知識分子須承擔起社會責任感,積極融入媒體,堅持知識分子的理性精神與批判意識,力圖矯正時代風氣。

關鍵詞:《應物兄》;傳媒時代;知識分子;社會責任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社會啟蒙與文學思潮的雙向互動”(16JJD750019)

中圖分類號:I2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982(2020)10-0014-05

優秀的小說家善于將個體對于時代的思考滲透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以獨特的敘事藝術強化小說的審美意蘊,并在一定意義上銳化社會批判角度,由此引發讀者思考。李洱長篇小說《應物兄》講述濟州大學為引進海外學者開辦儒學院所做的各種籌備工作,圍繞著主人公應物兄刻畫了官場與商場的各色人物,塑造了知識分子的眾生相。小說以應物兄的遭際為主線條,勾勒出知識分子在當下媒體的處境,讓讀者反思知識分子在傳媒時代應何去何從。有研究者認為:“《應物兄》對于當代知識分子和社會生活方式的呈現方式,幾乎是一種絕響,它以一種極致性拒絕著可模仿性和類似的形象。當代學院派知識分子和由他們而牽動的社會生活,以對中國時間和地點的構筑表達著一種整體性的關照。”①的確,小說以切近當下現實的描寫,使得小說與時代同構。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傳媒業正發生急遽變革,報紙、廣播、電視以及產生的各種新媒體,當下成為傳媒時代。知識分子體驗傳媒時代信息便捷的同時,也無法逃脫傳媒時代的喧鬧與浮躁。在小說結尾處直擊靈魂的發問中——“你是應物兄嗎?”② 知識分子如何在傳媒時代自處成為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

一、傳媒時代中迷失的靈魂

電子信息技術改變媒體生態,進而重塑人們的社會生活。當下的媒體以娛樂、消費為導向,整個社會的文化氛圍似乎也倒向娛樂化與平庸化。誠如陶東風所言:“如果說90年代初、中期人們還習慣于以官方—精英—大眾(消費/娛樂)的‘三分天下或‘三足鼎立來描述中國的文化格局,那么在今天,‘三足或許依然,鼎立卻已不再。大眾消費/娛樂文化一頭獨大,占據了文化地盤的大半壁江山。”③ 《應物兄》書寫如此文化語境下知識分子的生存困境與自我迷失:他們看似在傳播自己的知識與價值觀念,實則被媒體裹挾;知識早已失去與真理的聯系,成為一種牟利的工具。

小說主人公應物兄是一位研究儒學的教授,他在將一本關于《論語》研究的書稿交給出版商季宗慈后,就開始成為出版商的“人質”。出版商不僅有書的銷售權,還有對作者的“擁有權”,如小說中所寫:按著出版合同,應物兄有義務參加必要的促銷活動——電臺節目、電視節目以及赴各地參加各種售書活動。

應物兄原本將書命名為《〈論語〉與當代人的精神處境》,然而出版商未經作者允許,擅自將書名改為《孔子是條“喪家狗”》。作為儒學教授,應物兄當然知道書名是錯誤的,他曾與出版商爭論:“孔子什么時候自稱‘喪家狗了?孔子說的是‘喪家犬。”“‘喪家犬是對一種狀態的描述,但‘喪家狗在倫理上卻是罵人的。用這個做書名,真是莫名其妙!”④ 但書業已出版,應物兄無力回天,他只能在各種場合解釋書名的來由。出版商是趨利而為,關于書名的更改,一則想使書擺脫學術著作的姿態,擴大讀者群,二則題目頗有“標題黨”的特點,即題目標新立異,以博取讀者眼球。對于出版商而言,書籍只是商品。但對知識分子而言,當書籍轉化為商品,知識分子就喪失了對知識的掌控權,知識本身被商品化。弗蘭克·富里迪說過:“把知識轉變為產品,也就剝除了它一切內在的價值和意義;而由知識經濟的商人沿街叫賣的知識,事實上是知識的世俗化漫畫……缺少了與真理的聯系,知識也就失去了其內在意義。”⑤

小說詳細描繪應物兄參加午夜交通電臺節目的一幕,媒體操控下的知識分子不由自主地成為自己厭惡的模樣。應物兄反感知識分子心得老師,因為他對孔子的解讀有知識性錯誤,并認為沒有一個問題不是“從研究角度看是錯的,從普及角度看是對的”⑥。然而,作為說教者的應物兄犯了常識性的錯誤,很快被聽眾指出。不知覺間,知識分子成為自身原本嫌棄的對象——符合媒體要求,卻不符合自己心中嚴肅的知識分子形象。如節目中提到關于性的話題,應物兄意識到“這是午夜節目,它的真正意義是給司機朋友提神,是陪夜貓子們聊天”⑦,因此應物兄大談古典文學中的性。小說以切實的筆法揭示現實——知識成為供人娛樂的“景觀”。媒體邀請知識分子做嘉賓,只為裝點“門面”,成為大眾娛樂的附屬品。

實際上,小說中應物兄并非一味地沉浸在媒體的包圍中,對于書名被改的憤怒、對電臺上自己的厭惡、對電視臺邀請的拒絕,都是應物兄對傳媒的抵觸。然而,他卻也無法擺脫媒體規訓的心理慣性,他在拒絕電視臺邀約的同時,也在私下模擬登臺。在小說的結尾處,應物兄出車禍后,一個聲音問:“你是應物兄嗎?”“他清晰地聽到了回答:‘他是應物兄。”⑧ 應物兄是否死亡不是重點,重點是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的時刻,對主人公是否是應物兄本人的發問,不僅是路人對受害者身份的確認,更是主人公對自身的主體性產生懷疑。應物兄本名應五,上學后被老師改名為應物,出版商安排出書時,對責任編輯說這是應物兄的稿子,由于原稿沒有署名,編輯順手填上了“應物兄”三個字,結果作者就變成“應物兄”。從“應五”到“應物”再到“應物兄”,主人公逐漸喪失原初的“本我”,經過世事紛擾,他多次嘗試找尋自我。即使瀕臨死亡,他對自己的確認仍是“應物兄”,可見他已經忘卻致力于學術的“應物”和本真的“應五”,最終迷失在時代與媒體的喧囂洪流中。

作者以戲謔的筆調書寫知識分子在當代傳媒中的種種尷尬處境,表現出強烈的批判意味。首先,以應物兄為代表的知識分子,他們看似有自己的追求與堅持,實則既沒有超脫的精神,也沒有獨立的氣魄,更加缺少對抗時代風氣的勇氣和力量,最終迷失在形形色色的媒體影響之中。其次,是對傳媒時代的文化風氣的不認同。應物兄的迷失固然有知識分子本身的弱點,但更是時代的文化語境使然。波茲曼曾指出:“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奧威爾式的——文化成為一個監獄,另一種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⑨ 當下的傳媒時代的文化語境無疑是后一種——赫胥黎式的文化。媒體中“笑臉”話語占據主導地位,嚴肅話語逐漸卻是疏離的,滑稽性話語以其輕松、搞笑的特質受到廣泛歡迎,“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稱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⑩ 在這樣的文化語境下,媒體正不知不覺改變著大眾的思維方式、興趣和習慣,人們將會成為“娛樂至死的物種”{11}。知識分子在娛樂化的語境中難免隨波逐流,改變自己的言說方式。小說敘述在《孔子是條“喪家狗”》中,應物兄略為學術性地解釋“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之后,以一對夫婦無法生育而采取的各種措施為例進行闡釋。這樣的反諷修辭令人啞然失笑的同時,也帶有沉重的意味:一部學術著作已然失去嚴肅的知識分子立場,代之以媚俗、取悅消費者的商品屬性。難道解釋“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一定要大寫特寫性嗎?如是寫作揭露知識分子言說的尷尬處境——“娛樂至死”的文化語境,必然要求知識通俗易懂;嚴肅話語由于內在先天的深刻和莊重,意味著與普羅大眾的絕緣。這樣的文化語境下,知識缺失本身的深邃和理性,知識分子只能將自己的知識淺白地甚至“弱智化”地傳播給社會大眾。小說選擇的是雙重敘述,一面談論應物兄作品的內容,一面講述這本書的社會反映,在二者的對照中諷刺意味盡顯。

小說通過應物兄的刻畫來書寫知識分子在傳媒中的生存困境:一方面各種媒體將知識分子置于利益的鏈條中,使其無法擺脫傳媒的商業性特征,進而成為工具性、符號性的存在;另一方面,傳媒娛樂化占據主流的大環境中,知識分子也必然受到“娛樂至死”的熏染,不再崇拜學術理性,進而導致自身知識結構的平庸化。光怪陸離的傳媒時代,知識分子確乎容易喪失自身主體性,成為傳媒的附庸與工具,但這并非不是個人選擇的結果。小說在講述應物兄個體悲劇的同時,也探討了不同的知識分子的道路選擇。

二、傳媒時代知識分子的自我堅守

早在1999年,學者吳義勤曾撰文討論知識分子在傳媒時代的主體立場問題:“面對‘媒體,知識分子的主體立場又一次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妥協?還是對峙?平靜?還是焦慮?獨立?還是媚俗?居中心?還是處邊緣?”{12} 而今媒體發展愈發迅速,知識分子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小說中,應物兄處于媒體困境中無法脫身,終以悲劇收場,但也有與應物兄完全不同的知識分子形象:一種堅持自我,選擇完全與傳媒隔絕;另一種將媒體作為工具,疏離主流媒體話語主體。

小說中的哲學研究者文德能堅持“述而不作”,他是一個拒絕媒體也被媒體拒絕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選擇拒絕媒體的行為值得商榷,但具有獨立思想的知識分子被媒體所拒絕,則是時代的悲哀。文德能看過很多書,卻沒有出版過任何文字,他用一種近乎原教旨主義的精神拒斥任何關于媒體和出版的行為。他自己解釋學術研究成果未發表的原因是“覺得那些知識還沒有內化為自己的經驗,所以無法舉筆成文”{13}。實際上,他在看過的書上做了大量筆記。但不論知識分子的思想多么深邃、多么具有獨創性,只有傳播擴散才能完成價值體現,否則思想就像死在腹中的胎兒。文德能對知識的熱愛是純粹的,也是嚴肅的,在他因白血病而過早離開人世之前,想到的是自己的學術關鍵詞:Thirdxelf(第三自我),他對知識的思考至死方休。從學者的標準看,他是合格的。他去世20年后,弟弟文德斯整理并出版了他的筆記,書名即為《The thirdxelf》。小說“摘錄”其中的段落,也借書店老板評價這本書說,“讀這一本書,等于讀了一屋子書”{14},可見,這本書涉及內容之廣,具有學術價值與思想價值。然而“這本書沒有書號,沒有出版社”{15},就連賣這本書的書店也即將倒閉,換句話說,這是一本被傳媒拒絕的書。文德能學術著作的遭遇,無疑是對當下傳媒時代的一種諷刺與批判。如《孔子是條“喪家狗”》一般的著作風靡社會,而《The thirdxelf》作為知識分子嚴肅思考的學術結晶,有著沉甸甸的思想重量,但這樣的書不僅得不到讀者的認可,甚至沒有出版社愿意出版。這從側面反映了娛樂化、平庸化、以消費為導向已經成為當今傳媒的特質,在媒體持續性的“引導”下,多數民眾愈加遠離嚴肅與理性思考;反之,普通民眾對理性的遠離、對娛樂化的親近更使得傳媒舍棄嚴肅文化。在這種文化怪圈中,淺層解讀、快餐式的書籍朝著媚俗方向發展,嚴肅的學術著作無法獲得讀者的青睞。這是知識分子的悲哀,也是傳媒時代的悲劇。

小說中的另一人物形象小顏,與文德能截然不同,他將媒體作為交流的工具,在網絡信息時代保持自身獨立性。小說中,敘述者沒有介紹小顏的身世,也沒有介紹他的學術背景,讀者可以看到的是,小顏似乎是一名生物學家,他關注鳥類,還會專業地制作“濟哥”(一種蟈蟈)、貓等昆蟲與動物的標本。從博客文字看,他不僅清楚地自己專業領域的知識,還有著廣博的文學知識,并將文學與生物學有機結合:他用孔子的話闡釋為何生態保護意識西方落后于東方;解釋鳥兒飛行時為何不會相撞;用科學的方法研究杜鵑,也寫關于杜鵑與儒學的文章;甚至知道莎士比亞作品中出現多少種鳥類,《圣經》種出現的第一種鳥是什么。可以說,小顏代表著傳媒時代中另一種知識分子的生存方式——不隸屬于任何機構、不依附任何傳媒,也無意成為“意見領袖”,而是追求一種獨立自由的存在。對于小顏而言,博客只是他與網友交流的工具,他不用醒目的標題,也沒有花哨的言辭;他撰寫博客不為“吸粉”,知識沒有被娛樂化,也不為取悅任何消費者。小顏的博客雖然受眾較少,但他們能相對自由的發表見解、互相提問,形成良好的交流群體。從這一點來說,網絡傳媒具有便捷、迅速、相對自由等優勢,知識分子可以利用網絡創造自己的話語空間,既不與娛樂化的媒體合流,又不拒斥媒體。

從本質上說,小顏與文德能是一致的,他們都缺乏對現實社會的批判性關注,更缺少對現實事件的參與。這樣的知識分子形象十分貼近中國當下的部分知識分子群體。對于現實的重大事件,很多知識分子仿佛在媒體中“噤聲”了,他們缺少對社會正確價值觀的引導,造成大眾對事件缺乏一種具有深度的價值參照。當下的社會,報紙、電視、廣播已不是新鮮事物,自媒體在移動網絡和便攜電子設備的影響下應運而生,“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已經來臨。這樣的時代背景,本該是知識分子自由言說的時代,成為“意見領袖”,發表具有深度的價值判斷,為大眾提供思想性分析參照。然而正如小說書寫的,知識分子卻主動走向邊緣。即使知識分子參與社會表達,也有很多是閃爍其詞,甚至趨炎附勢。

小說中,文德能與小顏不被社會大潮裹挾,這樣的知識分子試圖在傳媒時代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與被娛樂化、消費至上觀念浸染的知識分子相比,他們堅持自身理性,沒有迷失在時代的洪流中。但另一方面,他們卻未能在傳媒時代介入社會,在很多社會重大事件中“缺場”,失去“社會的良知”這一角色擔當。

三、傳媒時代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

《應物兄》書寫了三代知識分子形象:老一代知識分子雖經歷“文革”,但學術底蘊深厚,卻即將走向生命的尾聲;中年一代知識分子可謂是當下學術界的中流砥柱,難以抵擋時代的洪流,但大多知識分子喪失批判社會的精神,在物欲橫流的時代選擇視而不見;青年一代知識分子則更加懂得“審時度勢”,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甚至有人無所不用其極。小說中,眾多知識分子生活在傳媒時代,或者有自己的學術追求,或者為生計委曲求全,或者甘愿沉迷于物欲中,但他們似乎都忘記了作為知識分子的另一重身份——社會道德的良心。媒體一向趨勢于金錢,這無可厚非,可是作為生活在媒體紛擾時代的知識分子,原本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直面媒體,用學識與理性,以犀利的批判介入媒體,努力改變社會“娛樂至死”的趨勢。正如丁帆所言:“知識分子只有進入公眾領域,保持社會良知,對于重大公眾事件進行無情的文化批判,方才能造就一代真正的知識分子!”{16}

知識分子與媒體的關系問題不是新出現的問題,中國現代文學的產生與發展與媒體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如有學者所言:“中國的文壇和報壇是表姊妹,血緣是很密切的”,“一部近代中國文學史,從側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聞事業發展史”{17}。晚清時期,中國報刊業就逐漸發展,開啟了紙媒時代。梁啟超、吳趼人、陳景韓等近代知識分子不但為報刊撰文,還自己主辦刊物。他們闡述自己對改良社會的見解,探討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啟蒙民眾。近代知識分子將印刷技術的發展服務于社會文化訴求,視報刊為實現自我變革社會、開啟民智的工具,知識分子在媒體中掌握話語權,處于主導地位。

晚清時期紙媒逐漸發展,改變了傳統的文化傳播方式,成為知識分子群體擴大言論影響的平臺陣地。當下的傳媒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時代,自媒體、網絡媒體、紙媒、電影、電視為知識分子提供更多發表言論的渠道。但當下的知識分子又與晚清知識分子利用紙媒關懷社會、開啟民智截然不同——很多人文知識分子缺少對現實的充分關注,更多的選擇據守書齋,他們即使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也幾乎不見其思想深度。我們由此所見的,在喧囂的傳媒時代背后,是公共話語的嚴肅性缺失、價值立場模糊,知識分子在傳媒中的主導性不復存在,失去了對文化話語權的掌控。究其根源,應該說很多知識分子沉浸在體面與舒服的“樂土”中,缺乏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當然,作家創作文學作品并非為解決某種社會問題,但他們的創作卻能引發讀者的思考。《應物兄》對知識分子在傳媒時代的敘事,即讓讀者關注當下文化場域的變化,并讓我們思索知識分子究竟應如何自處。

首先,作為文明社會的良知,知識分子應堅持自身獨立性,保持理性思考。不論媒體的運行法則如何,知識分子都不應順從媒體及其運作機制,這是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基礎。知識分子理應保持清醒的理性思考和批判意識,如薩義德所說,知識分子應當是“特立獨行的人,能向權勢說真話的人,耿直、雄辯、極為勇敢及憤怒的個人,對他而言,不管世間權勢如何龐大、壯觀,都是可以批評、直截了當地責難的”{18}。置身于媒體中間,知識分子要用清醒的理性批判其弊病,勇敢地對抗時代的糟粕。知識分子要在不順從與批判意識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便捷以及相對自由的空間,重建自身話語權,用理性的思想批判現實。即便是有些人不愿與主流媒體抗衡,那么像作品中的小顏一樣,著力構建自己的“學術圈”、“話語圈”,這雖無法改變媒體風氣,卻也是匡正娛樂與平庸風氣的一份微薄力量。

其次,現實固然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媒體要搶奪消費者注意力,就勢必提供滿足其“期待視野”的文化產品。相對于普通民眾,知識分子群體更具理性精神,因此,抵制娛樂化與消費主義傾向,身體力行呼喚嚴肅與理性,也應成為知識分子的責任。具體來說,傳媒時代知識分子說出的話語從知識層面來說必須是沒有夸大、也沒有隱瞞,應該是客觀的陳述與理性的表達;知識分子要堅持自己的價值立場和觀點,堅定地表達自己的真實理念,不能服膺于消費文化的需求而遮蔽自身的文化姿態。“知識分子扮演的應該是質疑,而不是顧問的角色”{19},這話或也可以改寫為:知識分子扮演的應該是嚴謹,而不是娛樂與商品的角色。

最后,語言淺顯化是媒體話語的特征之一,加之“娛樂至上”與消費主義,勢必造成知識愈發平庸化、扁平化。知識分子理應避免傳媒消解知識的分量。無可非議的是,知識分子是科學理性的集合體,也擔負有傳播知識的責任,這份責任的完成固然需要全社會各個層面的配合,但就其本身而言,保持嚴謹的學術態度,讓知識能深入淺出地傳播給普通大眾則是其分內之事。“深入”是知識分子在專業領域必須具備良好的學術素養,有著扎實的學術根基,豐厚的學術底蘊;“淺出”不是沒有深度,更不是“弱智化”,而是“是真佛只說家常”。如王彬彬所言:“‘只說家常,當然不是說只講那種淺顯易懂的道理,而是在強調,總是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那些深奧的佛理。”{20} 對于傳媒時代的知識分子而言,語言的淺白不代表思想的淺白,能夠將深奧的、真理性知識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普及給大眾,則是對知識分子群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應物兄》對知識分子群體在傳媒時代如何生存的關注,為我們提供一劑反思的湯藥。作者以現實筆觸描摹知識分子的真實處境,為我們反思自身在傳媒時代的生存現狀提供契機。當下,互聯網信息技術已經發展到我們無法輕易拒絕傳媒,智能手機、便攜電腦等移動電子設備早已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知識分子群體再也無法將自己關在書齋,或者封閉在學術的象牙塔中。與世隔絕必然會被時代所拋棄,因此,知識分子既然無法拒絕,也不應該拒絕傳媒。傳媒時代需要知識分子的自我堅守,這種堅守不是拒斥媒體、固守書齋,而是積極融入媒體,堅持知識分子的理性精神與批判意識,力圖矯正時代風氣。

注釋:

① 項靜:《聲音、沉默與霧中風景——〈應物兄〉》,《南方文壇》2019年第3期。

②④⑥⑦⑧{13}{14}{15} 李洱:《應物兄》,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1040、35、40、32—33、1040、878、890、890頁。

③ 陶東風:《去精英化時代的大眾娛樂文化》,《學術月刊》2009年第5期。

⑤ 弗蘭克·富里迪:《知識分子都到哪里去了?》,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頁。

⑨⑩{11} 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章艷譯,中信出版集團2015年版,第185、4、4頁。

{12} 吳義勤:《媒體時代知識分子的選擇》,《學問》1999年第1期。

{16} 丁帆:《知識分子的幽靈》,東方出版中心2017年版,第17頁。

{17} 曹聚仁:《文壇五十年》,東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第83頁。

{18}{19} 愛德華·W·薩義德:《知識分子論》,單德興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年版,第29、121頁。

{20} 王彬彬:《“是真佛只說家常”》,《文學報》2012年8月16日。

作者簡介:徐莉茗,南京大學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南京,210023。

(責任編輯? 莊春梅)

猜你喜歡
社會責任
關于近現代音樂家社會責任的思考
藝術評鑒(2016年17期)2016-12-19 18:05:09
新傳播時代傳媒人的社會責任
供電企業社會責任的探索與研究
中國經貿(2016年19期)2016-12-12 22:11:04
農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內容披露的橫向分析
淺談大眾傳媒社會責任的缺失
論社會責任和企業發展的關系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3:45:11
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00:53
《新聞晨報》:如何不跟著某些“網紅”玩“反轉”
中國記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28:51
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存在的問題分析
企業導報(2016年9期)2016-05-26 20:23: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jizz在线观看| jizz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欧美有码在线|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亚洲视频二| 五月综合色婷婷|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青青草一区二区免费精品|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欧美成人一级|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丝袜亚洲综合|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 草草影院国产第一页|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91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色噜噜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国产精品不卡永久免费|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国产大全韩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91久久精品国产|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99re视频在线|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无码AV动漫| 久久久久久午夜精品|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亚洲熟女偷拍|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91精品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午夜精品影院|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福利视频一区|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毛片网站| 欧美亚洲欧美| 亚洲最新在线|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区91|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亚洲人在线| 日本成人一区|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欧美激情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