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
[摘要]媒體從誕生至今,它的改革與發展成長過程,具有歷史必然性。當今社會瞬息萬變,在融媒體時代主流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是必然的。在媒體融合背景下鍛造出新型主流媒體,不僅是當前信息技術革命推動下應對媒體轉型的重要舉措,也是發揮主流媒體價值、完善國家社會治理的關鍵媒介載體。
[關鍵詞]融媒體;主流媒體;融合發展;突圍
一、融媒體時代主流媒體的核心內涵及必要性
(一)主流媒體的核心內涵
伴隨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媒介技術的革新,主流媒體也隨之迭代升級。從核心內涵來看,媒體融合主要包含理念層面的融合、操作層面的融合和工具層面的融合。從理念上來看,媒體融合是在國家發展、媒體傳播及受眾認知上實現共享和融合。從操作上來看,媒體融合包含經營管理與新聞傳播的業務融合,前者是指媒體產業結構、經營管理方式及組織資源方式等要素的融合,后者是指媒體從業者在新聞生產流通時所涉及到的信息、方式及技能等方面的互融互通。
(二)主流媒體融合的必要性
1.媒體發展亟須運用現代媒體傳播技術
當前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主流媒體面對新媒體的沖擊以及新技術的蓬勃發展,亟須與時俱進地汲取新技術新應用,結合新聞傳播的核心價值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趨勢,展開深層次的研究與探索。事實上,盡管新媒體的到來,對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發布產生了極大的沖擊,不過從信息層面來看,傳統媒體傳播速度與新媒體技術相比確實存在不足之處。同時,作為一種較為先進的生產力,新媒體信息在傳播速度、內容廣度及技術深度上有較大的優勢。所以,主流媒體應該客觀的認識、全面的分析,借鑒新媒體技術,進行適度的改造升級,從而提升主流媒體的價值,達到二者的融合。
2.新聞出版行業亟須加強信息化建設
目前,新聞出版行業的發展舉步維艱,而手機報成為數字出版新亮點,國內手機報也呈現快速發展。事實上,這一發展正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的結果。通過追根溯源分析可知,許多手機報上的內容絕大部分屬于新媒體研發單位提供,比如互聯網公司的技術研發部門等,傳統出版機構對這類快速的內容研發力度較為薄弱。由此可見,如今主流媒體缺少信息化建設,也缺少對高新技術與研發內容的深入研究,需要以信息化提升新聞出版行業實力。
3.新聞出版行業需要融入新技術
基于科學技術的立場,如今新聞出版行業的技術標準還停留在傳統階段,嚴重影響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在數字出版建設的過程中,相關系統及技術建設比較落后,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敢于破局創新。然而,令人尷尬的是,國內新聞出版行業缺乏標準化的原始數據,也沒有重視信息的版權保護,尤其是對重要新聞的保密問題缺乏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因此,通過與主流媒體的融合,能夠盡可能的發揮互聯網的優勢,融入新技術,提高媒體行業的技術水平,在保證新聞傳播價值的基礎上實現互聯互通。
4.媒體從業者需要應對媒體融合環境
伴隨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而且還作為一個新的傳播載體影響人們的思想認知。媒體融合趨勢的日益增強,涌現出許多新媒體平臺及相關從業者,尤其是網紅、草根主持人、網絡大V等的到來,為媒體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并且,對于絕大部分青年來說,他們了解世界、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互聯網,而對于媒體從業者尤其是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而言,需要結合媒介特點,積極應對媒介融合的趨勢,客觀認識媒體融合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比如,通過聯想和想象的訓練,借助直播的方式,更加提高受眾看到新聞事件的視聽體驗。借助表演元素來展開訓練,主持人應該將表演及播音主持能力有機結合,借助新技術加強感受力、表現力的訓練,將“融合思維”貫徹到工作中。
二、融媒體時代主流媒體融合的現存問題
(一)企業制度與資本運作問題
我國絕大部分傳統媒體仍然屬于事業屬性、企業化經營的模式,具有較為穩定的運作管理機制,不過在活力及創新力上仍然有待加強,尤其是在業務管理、資源支持等方面帶有較為濃厚的行政氛圍,機關特色較為突出。因此,傳統主流媒體與新興媒體在市場熔爐中千錘百煉不同,難以順應融媒體的發展環境。此外,部分媒體單位的內部管理結構設置,無法充分發揮部門的協同意識,也較難激發媒體從業者的創新創造能力。上海報業集團、浙報集團等借助并購重組、政府引導及多元化經營等方式,開展了一系列的投融資行為,不過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定的100佳融合創新具體項目中,實際上的融資項目少之又少。并且,部分媒體單位的資本與業務運營雙軌并行,而源于資本的財務效益難以與資本環境所催生的新產品徹底對接,并且主流媒體的事業單位管理機制又難以符合現代資本市場的企業化運作要求。
(二)組織部門建設問題
目前,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青年報、上海報業等媒體均加大了對大數據新媒體的建設,不過結合現有的主流媒體應對融媒體的發展趨勢來看,在新傳播技術運用方面,部分媒體單位存在盲目跟風、完全照搬等不立足于實際新聞傳播生產的情況。此外,還有部分媒體單位過于謹慎,不愿意擁抱新技術、新應用,認為融媒體中心脫離實際經營生產,擔心出現技術誤判選擇按兵不動。
事實上,“中央廚房”作為媒體融合的龍頭工程,必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過建設“中央廚房”可以構建系統全面的日常運行機制,尤其是在部門溝通、采前采中采后的資源調度、效果評估等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所以,對于主流媒體來說,應該看到自身組織部門建設的問題,汲取“中央廚房”建設的成功經驗,完善采編發網絡。
(三)人員培養及激勵問題
首先,傳統媒體優秀人才流失率高。由于經濟效益的下降,再加上新媒體的沖擊,傳統媒體原先無冕之王的專業新聞生產能力遭遇網絡化大量信息的挑戰;老一代新聞工作者被鼓勵提前離崗內退,中青年骨干大多選擇轉行或者自主創業,新生代員工的流動性和離職率又比較高。此外,越來越多的主流媒體高管級別人才離職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也導致還在轉型階段的主流媒體遭遇雪上加霜的困境。
其次,缺乏完善的新興媒體人才引進機制。進入互聯網時代,傳統的采編人員難以有效的適應媒體融合的發展趨勢,尤其是對新技術、新工具及新軟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陌生度,需要提升自我融媒體能力。時至今日,除了少數媒體具備較為合理的新媒體運作團隊,在絕大部分主流媒體的人才結構中,新媒體人才的比重較低。
最后,盡管部分主流媒體重視新媒體人才的培養與引進,不過也出現了較高的新媒體人才流失率。造成這種現象原因包括:一是團隊內部缺乏長效的長期激勵機制來保留與激勵新媒體人才尤其是技術人才;二是新媒體人才的職業發展通道單一,晉升機制不夠完善,激勵手段相對單一;三是對新媒體人才的培養機制不能滿足公司戰略發展目標,不能有效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
三、融媒體時代主流媒體融合突圍的發展路徑
(一)大力推進轉企改制,健全管理層和骨干員工持
主流媒體融合發展必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通過引進戰略投資的方式來加強混合所有制改革,借助“特殊管理股”來加強管理層與企業的利益綁定,形成有效的導向管理機制,并對骨干員工起到較好的激勵作用。
媒體融合創新的基礎條件是真正融入互聯網基因的新體制、新機制,在舊機制里面終究難以孕育出新業務。傳統媒體的互聯網化趨勢,應當是整個媒體集團的戰略性轉型,而以往傳統媒體試探性先遣隊(即只是成立新部門)的融合發展嘗試,恐怕難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主流媒體的整體融合,必須要積極學習互聯網的發展和管理特點:扁平化,項目制,網絡化管理,用戶至上,強調創新與靈活,協調性與互動性較強。
主流媒體轉型發展既需要打造全新的互聯網平臺,又需要優化和升級現有的隊伍結構,這都需要巨額的資金來支持。縱觀國內外主流互聯網平臺(Facebook、今日頭條等),不僅需要多次融資,而且還需要5~8年的培育期,這對于想依靠自身力量和政策扶持實現融合發展的傳統媒體不具有現實可行性。因此,主流媒體要融合轉型,必須要透過資源和資本撬動更多的社會力量培育新動能,實現跨界創新、協同發展。
(二)完善組織架構,實現定制化扁平管理
從實踐探索來看,在深度融合過程中,一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采編指揮調度、重大選題策劃、采訪力量、稿件資源方面可以嘗試統起來,增強調度指揮能力、一線采寫能力、新聞原創能力。二是編輯力量可以有統有分,“分”就是按業務領域分設經濟、政治、文化、國際等專業編輯部門;“統”就是改變報網、臺網分辦的做法,讓這些按專業劃分的編輯部,既管報紙版面、廣播頻率、電視頻道內容,又領辦網站、“兩微一端”的頻道欄目內容。三是可以按媒體形態分設報、臺、網、微、端負責內容總成的總編輯室。具體到每個新聞單位、不同形態媒體,哪些該統、哪些該分,怎么統、怎么分,要具體分析。
此外,要按照新的業務流程調整機構設置、人員配備,按照產品需求建立靈活多變的小型團隊,形成協作創新的良性機制,破除采編部門間相互分割、自成一體的藩籬,破除傳統媒體、新聞網站和新媒體采編發環節的壁壘。
參考文獻:
[1]薛艷麗.傳統媒體在融媒體時代的轉型與突圍路徑[J].新聞采編,2018年05期.
[2]董天龍.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轉型路徑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8年03期.
[4]趙瑩屏.融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應對沖擊的改進措施[J].傳媒論壇,2018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