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摘要]做好采訪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是確保采訪順利進行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也是第一環(huán)節(jié),唯有采訪前的準備工作詳備,才能使采訪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更精準的獲取有價值、有分量的內容,這是采訪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新聞采訪;采訪準備;重要性
當今媒體事業(yè)競爭日益激烈,受眾對新聞質量、電視節(jié)目內容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要報道出真實、新鮮、簡明、精深的新聞或做出好看的電視節(jié)目,就離不開采訪前期的功課,這是獲得優(yōu)質的采訪效果的基礎。做好采訪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是確保采訪順利進行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也是第一環(huán)節(jié)。
一、采訪準備工作的必要性
毛澤東說過,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采訪雖然不是打仗,但同樣需要記者做好訪前準備,我個人認為,做任何事情,預則立,不預則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美國著名新聞記者約翰·布雷德在他的《采訪技巧》一書中說:“采訪寧可準備過頭,也不要準備不足。”很多記者的采訪經驗表明,采訪成功與否與采訪前的準備工作息息相關,準備充分,被采訪者的主動性會隨之增強,所獲取的信息也會越加詳實生動,采訪的效率也會隨之提高。所以,采訪前的準備工作不可忽視。
(一)可以縮短記者與采訪對象的距離
采訪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記者通常面對的都是陌生的采訪對象,如果前期不了解好相關信息,上來就像展開詢問履歷表一樣的采訪模式,不僅會讓被采訪者覺得浪費時間,還會大大降低接受采訪的興趣。
筆者在工作中遇見過這么一件事,一位實習記者前去采訪一位演員,問“你在表演生涯中都出演過什么角色呢?”立馬引起該演員的不快,直接回答道:“你都不知我表演過什么角色,還來采訪我做什么呢?”尷尬的一問一答,瞬間讓采訪工作停滯了。這說明,采訪前缺乏充實的準備工作,不僅會讓受訪者無法愉快地接受采訪,還會產生不被重視、尊重的感覺,相反,如果采訪的前期功課做得充足,不僅會讓采訪對象覺得遇到知己,雙方的共同語言也會明顯增多,當采訪對象滔滔不絕地講述時,記者也許會有意外的收獲,使新聞報道內容更加豐滿、立體、多元。
(二)有利于明確報道主題
采訪的主題必須要鮮明,如果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被采訪對象會覺得話題散亂,這就需要采訪前做足功課,規(guī)劃好采訪主題,讓采訪對象明確你想要了解的內容,從而讓報道主題更加明朗,所獲信息更加充實。
我們近期要做一個關于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的節(jié)目,而《條例》中涉及的內容很多,如果我們不提前做好功課、詳讀條例,就不能從眾多條例中抓住想要探討和采訪的主題要點。我們從眾多條例中聚焦大家平時都會觸及但又會被忽視的文明細節(jié),將主題鮮明化,這樣在采訪北京市文明行為立法研究課題組的負責人的時候,才做到了從容應對。比如,在采訪中我們針對《條例》中明確指出的,對不文明行為采用拍照、錄音、錄像等形式所做的合法記錄可以提交行政執(zhí)法部門作為執(zhí)法的參考這一條例,采訪了相關負責人:什么人拍攝或錄制的內容屬于有效執(zhí)法參考;還是人人有責都可以拍等細節(jié)?這樣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受訪者只能給予直接、精準的回答。而如果記者事先對《條例》不做了解與研究,只是問些片面、廣而泛之的問題,不聚焦采訪主題,受訪者不僅回答得無趣,還會質疑你的采訪水準和工作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采訪效率
采訪活動是有時間限定的,如果事先不了解好相關信
息、明確采訪的主題方向,就會讓采訪工作陷于被動繁瑣,若是時間緊迫,還會導致信息了解不全面,造成新聞內容不屬實。所以,采訪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會讓你在采訪過程中心中有數(shù)、手中有策,讓采訪有條不紊一步緊跟一步地進行內容跟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采訪前的準備工作
(一)日積月累的知識儲備
知識是一朝一タ積累而成的,采訪功底也需要日積月累,優(yōu)秀的記者在經驗以及知識儲備中逐漸磨礪而成。正如有句俗話說,養(yǎng)兵千日,用在一時,如果記者總是臨時抱佛腳,那樣的采訪只能是淺表的、倉促的應付,不會產生什么深度報道。
首先要了解政策、法規(guī)。記者只有認真了解黨和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才不會在報道中出方向上的錯誤。記者要做到全局在胸,就要了解一個時期總的報道形勢和動向,掌握當前社會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例如,我在實際工作中,如果不了解廣電總局或教育部提倡的中小學不允許舉辦比賽類活動,還一味地將線下比賽搬到節(jié)目中大肆宣傳,就會造成錯誤的輿論導向。所以,日常的知識積累,時時關注時局、社會情況等等,都是記者采訪前必備的基本功。
(二)采訪前的準備工作
記者在明確采訪選題、采訪對象后,還要做具有針對性的采訪前準備工作。
1.資料的準備
記者不做充足的采訪前準備工作,就像上戰(zhàn)場不帶武器一樣,沒有底氣,也沒有防御能力,更別提會打勝仗。我國上世紀30年代著名記者范長江有一個習慣,他每到一地采訪,總是先搜集查閱當?shù)氐牡胤街竞褪窌@說明,一個好的采訪離不開前期的資料準備工作,從而和采訪對象產生共同話題。例如,2015年,世界聞名的經典音樂劇《劇院魅影》首次來華巡演,我在采訪相關男女主角——扮演魅影的布萊德和克里斯汀扮演者艾米麗時,如果前期沒有做大量功課的話,就不可能了解到布萊德出演魅影2000多場,這次怡怡是他最后一次出演魅影一角兒,更不會和采訪對象產生話題上的共鳴。
2.采訪提綱的擬定
新聞采訪工作不是隨機和無序的,采訪提綱是對將要進行的采訪活動進行的大致規(guī)劃,包括明確采訪主題、采訪對象、采訪的時間與地點,以及要采訪的內容。明確的采訪提綱有助于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占據主動位置,采訪的前期規(guī)劃會讓記者做到心中有數(shù),忙而不亂,用清晰的頭腦應對采訪,同時也考驗了一名記者的綜合能力、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
3.采訪事務的籌備
采訪前的準備工作不單單體現(xiàn)在資料及主題策劃上,還有工具上的準備,例如紙、筆、攝像裝備等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缺一不可,以確保整個采訪過程順利完成。一次,記者去國際電影節(jié)采訪明星,時間有限,當一切準備就緒時,發(fā)現(xiàn)機器發(fā)生故障,錄制聲音帶有雜音,沒辦法進行采訪和拍攝,導致采訪失敗,白跑一趟不說,還讓明星很生氣,覺得對方不專業(yè),自己講述的內容完全沒被記錄下來,還耽誤了自己的時間。所以,采訪前記者要做好每一個細節(jié)的準備工作,不能有絲毫的松懈,才能保障采訪順利進行。
結語
新聞采訪準備工作對新聞采訪具有基礎性、指引性和原則性的意義。有人說,記者就是一個提問者、聆聽者和記錄者,而我想說,要想先做好這個提問者,就要了解對方,做足采訪前的準備工作。新聞事件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不可預知的復雜情況,這就還需要記者具備較高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能力,才能在采訪前有針對性地制定采訪計劃、收集相關資料信息,并通過自身廣博的知識儲備和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從容駕馭整個新聞采訪全過程,而不會讓采訪對象認為你是外行,失去交談的興趣。
參考文獻:
[1][美]約翰·布雷德.采訪技巧[M].中國新聞出版社,1985年8月版,第50頁.
[2]巴方.功夫在詩外——采訪成功的另類技巧[J].新聞導刊,2008年第01期.
[3]何煒.談電視采訪如何營造對話語境[J].美與時代(下),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