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菲
[摘要]基于互聯網背景,信息量不斷增加,使得社會民眾在信息質量方面的要求也持續增加。而新聞是民眾獲取信息的關鍵渠道,所以,記者需要不斷提升自身采訪水平,以提高新聞質量。對此本文簡單介紹新聞采訪特點,分析現階段新聞采訪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幾點提高記者采訪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技巧
在科技速發展推動下,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有效提高了信息傳播速度,民眾獲取信息的渠道得到拓展,致使媒體行業競爭也日益激烈,要想保證自身競爭優勢,及時獲得信息,并保證信息量充足,新聞節目應該持續升級,提高節目新鮮感或是增加新節目,以滿足民眾需求。
一、新聞采訪特點
(一)時間限制性
該特點主要為時效性,其也是它與其他信息的關鍵區別,屬于新聞信息獨特特點。記者開展采訪工作時,需要在規定時間內結束采訪,對采訪中相關信息進行整理歸類,并完成采訪過程撰寫"。整個過程中的各個步驟對于新聞質量而言均十分關鍵,在保證效率的同時還應該保證質量。基于此特征要求,新聞記者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采訪工作與稿件撰寫工作,同時及時向公眾與社會播報這些新聞內容,進而快速準確報道新聞事件。
(二)知識全面性
新聞信息主要就是通過采訪獲取,在記者不斷努力過程中,可以為社會民眾提供大量新聞信息。傳播新聞信息時,記者具有重要作用,特別在新聞行業持續發展以及新媒體背景下,民眾在新聞信息方面的要求不斷增加,對知識類信息需要日益增加,所以新聞報道還有著知識全面性特點。現階段,民眾非常重視精神生活發展,因此涉及的領域較為廣泛,記者為了提升采訪效果,不僅應該具有良好專業技能,同時應該對相關領域知識進行充分學習,進而滿足受眾需要。
二、現階段新聞記者采訪工作的不足
(一)傳統采訪思路使得新聞采訪創新受到阻礙
基于傳統思維影響,一些新聞記者開展采訪工作時循規蹈矩,僅僅在傳統采訪流程以及相關環節的框架內開展工作,實際工作中缺少創新勇氣以及創新意識,所以在新媒體快速發展背景下,新聞采訪中的新鮮性、速度等方面劣勢日益明顯,采訪方式缺乏新意,節目制作缺少創新,致使電視受眾出現流失問題。
(二)表達方式不夠靈活,無法吸引受眾
雖然一些電視臺積極創新采訪形式,然而現今社會的信息呈爆炸式發展,所以在采訪速度方面始終存在不足,并且電視新聞特點,導致其在采訪過程中需要從頭到尾地進行,同時需要保證新聞要素完整性,導致其不僅速度無法得到有效提升,還需要保證新聞質量。另外,我國近年新聞采訪同質化問題較為嚴重,各個媒體之間的采訪特色培養與塑造略顯不足,個性化是新聞質量重要部分,若是電視媒體無法將此種優勢與特色充分展現出來,則其傳統新聞媒介地位、傳播話語權等優勢會逐漸被其它媒體形式取代。
(三)記者雙向互動思維不足
現階段,一些新聞記者工作思路并未得到充分拓展,開展新聞采訪工作時無法充分理解強化節目互動性含義,導致工作過程主要以“講述”形式為主,缺少懸念設置,無法引導受眾進行思考,進而無法和受眾進行良性互動。另外,新聞媒體在新媒體技術應用方面不足,無法有效拓展互動途徑,與受眾的聯系不夠密切,使得電視新聞和受眾的黏合度逐漸降低,進而無法進一步占據市場份額。三、提高新聞記者采訪能力的策略
(一)積極創新工作思維,認真挖掘素材
基于新媒體背景,為了保證新聞采訪改革效果,應該積極培養新聞記者互聯網意識以及創新意識等,提高新媒體背景下傳統媒體參與度,在工作中能夠熟練運用新方法與新技術"。新聞記者應該將新時代采訪要求不斷融合于采訪思維中,構建“電視+新媒體”思維導向,勇于采用新媒體采訪形式,對新媒體報道動向保持良好關注度,在發現相關新聞題材具有重大價值之后,應該及時到達現場收集資料,并且進行深入調查,促使該新聞報道的社會脈絡更加完整,將電視媒體權威性充分體現出來,進而達到即便其它媒體也報道了該新聞事件,但是受眾能夠通過電視媒體獲得深層次內容的目標。
同時,記者應該積極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及時更新采訪技術,應該充分了解受眾信息接受習慣與信息需求,盡量突破長篇累牘報道方式的限制,使采訪內容更加精煉,進而滿足人們在快節奏生活背景下的新聞信息閱讀需要。應該勇于借助互聯網技術與信息技術,采用互聯網采訪形式制作節目,借助互聯網直播、線上交流以及電視直播等性質,促使新聞采供具有良好即時性。
(二)突破傳統表達方式,持續提升采訪特色與質量
在傳統新聞采訪模式中,一般存在原則性、嚴肅性較強等問題,導致采訪內容缺少活潑性,采訪內容不夠接地氣、不夠豐富以及過于“高大上”,無法充分吸引90后與00后年輕受眾。基于新媒體背景,新聞技術需要對人們在娛樂化新聞方面的需要予以尊重、重視,在保證采訪素材完整、內容真實、報道及時性基礎上,對新聞表達方式進行充分創新,將節目特色充分展現出來,進而吸引年輕受眾4。例如央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朱廣權,其播報新聞節目時,經常使用一些深入淺出的話語播報新聞,使得整個過程更具幽默特點,被年輕觀眾授予“段子手”稱號,獲得廣大網民喜愛,充分提升節目關注度。另外,還可以積極借助新媒體手段播報。比如新聞聯播節目通過開通抖音賬號等形式,實現創新發展,不僅使得播報內容更加精簡,還充分滿足年輕觀眾需要。
(三)堅守工作原則與底線,強化觀眾互動
電視媒體屬于傳統媒體,屬于真正新聞事業單位,基于新時代背景,電視記者應該積極學習新媒體工作手段與創新性思維,同時需要認識到一些新聞媒體為了提高自身傳播優勢,所采用的“不擇手段”方式應該完全摒棄。電視媒體應該具有甘于奉獻、甘于寂寞的精神,需要克服工作過程中遇到的誘惑,始終“講真話,走正路”。同時電視記者還需要牢記自身使命,開展采訪工作時,能夠堅守原則與底線,不斷提升、豐富自己。
同時,在新聞媒體背景下,新聞出現膨脹現象,其中摻雜大量虛假新聞,從促進自身穩定發展與認真履行社會責任角度分析,新聞記者需要強化觀眾互動與交流,進而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勇于報道真相、堅持真相,進而創造良好社會風氣與行業風氣,提高自身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四)提升采訪速度
時代發展節奏較快,新聞記者需要不斷提高自身效率,在采訪前記者要對事件來龍去脈以及相關人員信息進行充分了解,及時構建采訪步驟以及采訪問題等采訪思路,進而才能夠有效利用采訪時間,使得被采訪者能夠予以主動配合。在采訪政要以及名人時更需要注意這個問題,以體現自身專業素養。
(五)合理運用采訪技巧
記者和受訪者展開交流時,交流技巧非常重要,主要涵蓋傾訴與傾聽等內容。認真傾聽能夠使受訪者感受記者的友善,使其心情更加放松,在表達對受訪者尊重的同時,還能夠有效保證采訪成功。在一些采訪中,受訪者基本上不愿意向記者傾訴,難以消除戒備心理,所以記者難以獲得充足的信息。因此,記者和受訪者交流時,應該堅持公正原則,并保持良好耐性,充分了解受訪者想法,進而獲得真實信息。
另外,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應該具備察言觀色能力。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在采訪過程中受訪者心理狀態是持續變化的,極易出現戒備、緊張等心理,記者應該對受訪者情緒與反應保持良好關注度,合理確定提問時機。并且,受眾在某個事件中的看法主要來自記者的具體描述,所以記者提問相關問題時,應該積極思考與觀察,以掌握受訪者真實想法,進而提高采訪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在時代快速發展過程中,對新聞記者的工作要求不斷增加。記者應該積極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并保持良好職業道德。通過積極創新工作思維認真挖掘素材、突破傳統表達方式持續提升采訪特色與質量、提升采訪速度、合理運用采訪技巧等策略,不斷提高自身采訪能力,進而為社會民眾提供高質量、精煉的新聞信息,提高電視新聞媒介在新聞行業中的地位。
參考文獻:
[1]常亞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和技巧分析[J].傳媒論壇,2019,2(06):58-59.
[2]楊威.淺談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和技巧[J].西部廣播電視,2018(21):165-166.
[3]李云輝。電視新聞采訪中記者的提問藝術與技巧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17,8(03):200-200.
[4]宋劉明.新媒體下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的提升策略[J].新聞傳播,2017(13):81-82.
[5]李化棟.淺談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和技巧[J].人文之友,2019(02):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