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秀媛
【摘要】“科創時代”背景下,學前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主要體現在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創新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面臨新的挑戰,廣大幼師需要結合信息技術創新教育模式,從而優化學前教育課堂。
【關鍵詞】“科創時代”幼兒園早期閱讀活動思路
一、“科創”背景下幼兒閱讀教學優勢
1.有助于豐富傳統閱讀教學。傳統的幼兒閱讀教學活動的展開通常都是根據特定教材,由教師對幼兒在教室里進行教授式教學,教學形式單一,多為教師單純的對問題進行言語講解,而幼兒往往只是被動的接受,多以背誦、復述等方法進行學習。這種機械式的學習使得幼兒比較呆板,不懂得自己思考,很難將文章的主旨加以準確把握。在傳統的幼兒課堂閱讀教學中缺少網絡技術的參與,教學中的效果也往往會大打折扣。如果我們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運用網絡資源的幫助,將會使得幼兒閱讀教學更加繪聲繪色、形象生動等。
2.網絡資源形象生動。在傳統教學中,有些課文若只是單純地靠教師的講授達到的效果往往不是很好,此時若是加上網絡資源的輔助,達到的效果就會更好一些。例如,在學習《普羅米修斯》時,面對宙斯的最嚴厲懲罰,普羅米修斯沒有害怕和屈服,他的勇敢和獻身精神很讓我們感動。但是,教學時若是只是單純地讀課文中的文字,無法很好地對普羅米修斯勇敢無畏的精神進行把握,這時若是將普羅米修斯被宙斯鎖在懸崖上受到的各種折磨以視頻的形式展示出來,會使幼兒更直觀地感受普羅米修斯所受到的折磨,對普羅米修斯的獻身精神感受更深刻。
二、傳統閱讀教育存在的缺陷
1.教育目標不科學。傳統的閱讀教育中,課堂活動都是由老師講,幼兒聽,幼兒跟著老師讀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而組成的,這種教育方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快課堂活動的進度,但是難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課堂效率自然也就會大打折扣。同時,有的教師忽略了每個幼兒的興趣愛好以及接受知識的能力,往往這些教師的教育內容都限制在教學大綱上,缺乏創新,教育目標也缺乏針對性,這都不利于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正常開展,幼兒一味地被動學習語言知識,難免會喪失學習語言的興趣,課堂教學質量自然也難以提高。
2.教育內容不合理。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對廣大幼師開展學前教育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促進幼兒園一日活動教學正常有序開展的前提,是教師能夠合理地設置教學內容。但是,通過調查發現,很多教師并沒有注重相關內容的總結和歸納,只是一味地向同學灌輸知識,這是不利于幼兒成長的。筆者認為教師應當有選擇,有目的地采納相關教學內容。
三、“科創”環境下幼兒閱讀教學策略
1.教師利用網絡的新穎性,有針對性地使用網絡資源。課前布置幼兒利用網絡收集閱讀教學的相關材料,從幼兒現狀中得知幼兒對于利用網絡進行網絡資料的收集是有偏好的,他們一般都選擇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資源,而教師為了開展幼兒的閱讀活動,可以在課前就給孩子布置需要收集的資料,讓幼兒在閱讀時不僅僅局限于課本上所傳授的知識,而是可以通過網絡擴大幼兒的閱讀視野,提升幼兒的預習效果,使幼兒在進行新課之前就已經對閱讀材料有了大體的了解,減輕了課堂負擔并提高了幼兒學習的效率。還記得在《生命生命》這一篇課文,向我們展示了絕境中奮力求生的飛蛾對生命的熱愛,很有感染力的一篇文章,不知道這個年級的孩子能不能體會到其中的精神,也是抱著嘗試著看一看的方式,學習本篇課文時,我就借助了網絡資源,讓幼兒課前去觀看電影《海倫·凱勒》。上課時,我問了一下觀后感,孩子們都積極地舉手談感受,而且感情把握很準確,然后我就很自然地導入到課文的內容:除了人對生命有一種深切的感情外,本課的小飛蛾對生命也存在著深深的熱愛之情……果然,這節課進行的超乎想象的順利。可見,課前給幼兒呈現一個“先行組織者”是很有必要的。
2.課堂教學利用網絡特點,針對不同學段使用不同的網絡資源。幼兒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任務,而每個階段的幼兒對網絡材料的需求類型也是不同的。對于低年級的幼兒來說,因為他們大多才剛進入具體運算階段,他們往往更喜歡具體直觀、生動形象的網絡閱讀材料,這些直觀的閱讀材料能在更大程度上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如在教授一年級的幼兒學習《小蝌蚪找媽媽》時利用網絡視頻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真真切切地看到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讓他們在視覺上加深對小蝌蚪的理解,看完視頻后再進行文本講解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到了幼兒高年級,他們慢慢具備了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能力,此時若再采用形象直觀的材料,將不利于他們抽象思維的發展,
綜上,利用多媒體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規劃合理的閱讀內容,可以幫助幼兒很好地理解文本閱讀資料。在幼兒階段,教師應當注重對于網絡資源的利用,通過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蔥蔥.電子繪本閱讀活動的有效指導策略——《指南》背景下的早期閱讀新思路[J].幼兒教育研究,2015,(1)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