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照蘭
【摘要】強化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組織適當的課堂討論,進行說數學、寫數學訓練等方面;讓學生寫數學,培養學生交流能力,從以上幾個方面,提出培養高中生數學交流能力的途徑。
【關鍵詞】新課標數學交流能力途徑
一、強化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
所謂數學交流能力就是學生將自己在學習基礎知識、掌握技能技巧過程中“想到的”“說”給別人“聽”,對問題發表看法,講道理,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能力。所以,數學交流是學生數學思想碰撞產生的火花,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培養高中學生數學交流能力呢?筆者認為,首先要強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往,構建起互動和諧的師生關系。
實踐證明,只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益。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接手一個班級首先要做的就是搞好和學生的關系,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且盡其所能地幫助學生解決。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學生就會對這樣的教師產生好感,甚至會成為終身受益的良師益友。
同時,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也要做到身正學高。所謂身正,就是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品德表現,公平對待每一名學生,不歧視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待對待犯錯的學生,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懷和溫暖。所謂學高,就是教師要具備淵博的知識和科學的教學方法。大家知道,學生都喜歡教學水平高的教師,學生只有仰視你才能信任你、親近你,這才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關鍵。因此,數學教師要不斷加強自我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講課水平。
二、組織適當的課堂討論
組織課堂討論,首先,要確定選題,選題不是教師的臨場發揮,而是教師在充分研判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基礎上制定出來的。其次,選題要能調到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也就是選題“生活化”,這樣的選題學生感覺到親切不陌生,才能調動起他們參與討論的積極性,進而完成課堂討論任務。第三,選題要難易適中,如果過難,學生就會覺得如老虎吃天無從下口;如果過于簡單,就會流于形式,起不到培養學生數學交流能力的效果。
在此基礎上,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分組。小組合作學習是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形式,也是組織課堂討論的有效載體。在分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分組,做到一個小組中既要有成績好的學生、又要有中等程度的學生,也要兼顧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做到優勢互補。同時,小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學期要對小組進行重組,這樣才能給小組學習不斷注入新鮮的血液,讓學生永遠對數學小組學習充滿新鮮感,保持對高中數學學習的好奇心。為了保證課堂討論的有效性,教師要做好引導和指導,做到在教材重點和難點處理上進行討論,在學生產生疑惑處展開討論,在學生發生爭執時展開討論,只有這樣才能讓討論更生動、更富有挑戰性,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
三、進行“說數學”的練習
學生進入高中以后,在數學課堂上的說的機會越到高年級說的越少,尤其到了高三幾乎都是“滿堂灌”。課堂教學的“雙邊交流”變成了“單相灌輸”。學生說的機會少了,數學思維訓練少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淡化,致使有的學生對數學學習感到枯燥無味。因此,必須加強“說數學”訓練,讓學生由被動的“學”變成有意識地“說”,思維活躍了,效率提高了,這是培養學生數學交流能力的好方法。
例如,在函數應用的教學中,有大量問題可以用來進行說數學的練習。如如何交納個人所得稅問題、人口增長問題、產品的市場調查等問題的。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函數表達式的特點和圖像的特點設計幾個問題進行說的練習,從而加深對函數概念的理解,并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讓學生寫數學,培養學生交流能力
1.總結回顧寫數學。總結學習成果是培養學生數學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徑。高中數學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及時總結一個階段或者一個專題的知識,明確重點、難點和知識點,形成數學合理的知識結構,方便學生以后的復習和記憶。
2.寫解題反思。在解決數學問題過程中,學生偶有所得或者有了經驗教訓,都可以通過寫解題反思固定下來,這也是培養學生數學交流能力的好辦法。
3.閱讀課本,寫讀書筆記。數學課本凝聚著編纂者的智慧,歷經多次修改完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載體。讀書重在寫筆記,數學也需要閱讀,通過閱讀數學課本寫出學習心得,記下讀書筆記,有利于積累數學學習經驗和階段成果。
4.寫調查報告或數學小論文等。多樣化的數學學習形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擴大數學學習范圍和效果。教師要結合數學教學,布置適當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利用課余時間,寫出高質量的調查報告和數學小論文。
總之,學生數學交流能力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高中數學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循序漸進地開展。在方式方法上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使高中數學成為學生喜愛的一門課程,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