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杰
教育天生就應該是一個傳播幸福的行業。教師要通過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導向,讓學生對幸福有一個精準的定位,了解幸福感對人生成長的重要性。可以說,幸福教育是學校教育中的“德育第一課”,不能有半點輕視。
感知職業幸福,做幸福的源泉
很難想象,一位總是滿肚子怨氣的教師能給學生傳遞正能量與幸福感。雖然我們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經常會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但只要調適得法,絕大多數教師都可以避免被負面情緒所牽引。我們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跳出來,把日常工作當作真正的事業來經營,以勤勉進取的態度創造性地開拓教育疆域,以寬容的態度和領導、同事、學生相處,用贊美的語言去激勵同伴、鼓勵學生,就會得到來自方方面面的肯定和贊美。
我曾經給自己定了一個原則:不把自己生活中的煩惱帶入課堂和工作中。而要百分百地做到這一點,最好讓自己保持在一種幸福的自我評價中。很多年前,我在某個學校實習,第一次走上講臺,因為學生不太配合,課后自己感覺非常糟糕。正在暗自失落之際,那個班的原科任教師興奮地對我說:“李老師,你的課上得太好了,學生今天的表現也出乎我的意料。”驚訝之余,我也調整了自我評價標準,重新投入課堂。那位老師也放手將所有的課讓我上,學生也在我的激勵下,全身心參與到學習中。期中考試時,學生成績居然大幅提升,學生也普遍愛上了語文課。
有儀式感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幸福
除了“成人儀式”“畢業典禮”“體育藝術節”“聯歡晚會”等全校性活動外,班主任還可以經常組織一些有儀式感的小活動,加深同學間的感情。
例如,“竹筒傳書”活動,每名同學都給另一名未知的同學寫一封信,放入竹筒中,隨機抽取,想要傳遞友誼的同學還可在全班誦讀。再如,為某個特殊學生舉辦一次燭光生日會,所謂“特殊”是指需要特別關愛和照顧的學生,他們或是家庭困難,或是有心理障礙,等等。任何一次有儀式感的活動,都會強化學生對校園生活的記憶,增強他們的心理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同時也會在他們心中植入幸福的人生體驗。對于學生而言,他們記憶最深的往往是這些有儀式感的活動。
和諧人際關系,為學生未來幸福奠基
在學校,學生不只是通過學習系統知識提升能力素養,還需要了解和適應人際間的合作關系,只有這樣才能融入社會,面對挫折時有勇氣和信心重新站起來,面對榮譽時不驕不躁繼續前行,最終創造屬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我一直告訴學生,我們既要與人為善,又要保持不卑不亢的獨立人格,既要獨立完成自己的任務,又要在互動協作中給予他人幫助。需要強調的是,校園中最難處理的是朦朧青澀的“早戀”,教師一定要謹言慎行,不要單純地“棒打鴛鴦”,尤其不要在公開場合粗暴對待學生,而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異性關系,在學習中互幫互助,互相關心,在保持純潔友誼的同時為未來幸福打下基礎。
好的教師,一方面讓學生學會直面人生,理性分辨善惡;另一方面,則要把幸福感帶給學生,讓他們學會創造幸福,做一個溫暖他人的人。這是教師的義務和責任。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