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冰清
【摘 要】 每個地方的鄉鎮教研都有自己的特色,如何在大概念背景下有效組織開展有溫度的集體教研活動,促進青年教師專業素養成長,提高鄉鎮教學質量,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鄉鎮學校 ?有效教研 ?教學質量
在大概念下鄉鎮學校教研工作如何發展已經成了社會共同面臨的一個課題,由于地理環境差、交通不便利、專職教師較少、音體美專業師資匱乏、教師專業素養低、鄉鎮教研不太完善等原因,導致鄉鎮教學質量相對薄弱。
如何才能使鄉鎮教研工作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通過數年多地區大量的調研走訪,提出“教研4+3”即:四個加強和三個結合的鄉鎮教研模式。
一、四個加強
鄉鎮學校教研工作要堅持“三項原則”即:統籌性、協調性、指導性,抓住教育重點難點,盡可能避免一些華而不實的措施,實事求是地根據具體的鄉鎮情況定方案做計劃,著力去解決存在問題,我以為只有做到“四個加強”,才能有效推進教研往“實”里走,進一步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提高教學質量。
(一)注重資源整合,加強教研力量促進教學質量
鄉鎮要整合各村級優秀資源建立起一支的高標配專業化教研團隊,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一是要配齊配全學科教研員,從全鄉鎮的村級學校抽選出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科學合理地建立各學科教研組,以小組為單位制定實施方案。二是建立教研組長制,明確任務目標,定期在村級學校舉辦一些如:集體備課、集體磨課等教研活動,每月開展小組會議,對上個月教研工作進行集體討論,每學期評選出優秀的教研組,加大評優評先考核獎勵,塑造團隊整體榮譽感,激發教師好研樂研享受教研的興趣。
(二)注重調研指導,加強教研創新提高教學管理
一是鄉鎮教研人員要及時深入到村級學校開展教研調研工作,每個學期不少于2次,重點圍繞推門課、教案書寫、課堂管理,隨堂抽測等事項進行工作,歸納問題總結方法提出建議,為鄉鎮今后的教研發展提供有力的材料及數據保障;二是每季度召開鄉鎮教研座談會,各學科組長匯報教研情況,小組共探討研究;三是分批開展教材研究,針對部編教材及時組織學科教師參加網絡培訓學習,并做好培訓筆記以及心得體會。
(三)注重課題帶動,加強教學研究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一是各鄉鎮教研小組要加大對于課題研究,每學期科學制定各學科教研計劃,加強青年教師人才儲備庫建設,督促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變,研究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轉變;二是在課題研究要做好開題報告,根據教師個人能力及特長分配目標任務,所有參與課題的人員一定要相互合作團結,才能順利地完成課題研究。
(四)注重課堂實效,加強課堂管理增強教師授課能力
教學成效是課堂的生命線,是教師走向成熟的階梯。一是首先作為一名教研員要具有發現問題、提出思路、解決問題基本素養,還要具備豐富教育教學經驗,主動走進不同層次村級學校班級;二是要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站穩講臺積極鉆研課堂教育教學,如:授課語言的魅力、導入新課方法、講授新知過程、分析問題總結能力、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不斷完善,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學管理體系,只有這樣牢牢抓住課標、教材、學生,才能使課堂有溫度。
三、三個結合
一是堅持“教”與“研”相結合,在“研”字上下功夫。在教研過程中要制定相關制度,明確責任分工,堅持問題導向,創建微信群、QQ群信息交流平臺,及時分享經驗做法。二是要堅持“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在“實”字上做文章。許多鄉鎮教研規章制度看起來很科學,但實際上不符合各村學校的實際情況,因為學校整合,教師缺少等原因,有些學校甚至只有幾個教師,在這種情況下無形中給教師增加了許多負擔,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起不了積極推動的作用。理論要來源于實踐,也要能指導實踐,所以說每一項制度的制定需要集體商議共同決策,盡可能留下實用可操作的事項,以“實”為主,找試點逐步全面推廣。三是堅持“教”與“學”相結合,在“教”字上見實效。各鄉鎮多開展一些聽評課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多去發現教師身上的亮點、閃光點,評課不是批判大會,要學會鼓勵的藝術,引導教師發現自己存在問題,指導教師改進教學,放大自身的優點,最終形成的教學藝術。各學科教研員要沉下心,用心關注教研,用情鉆研教研,用理指導教研,不斷激發學生想學好學樂學興趣,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四、結束語
總之,鄉鎮教研工作應著眼于整體,抓住各村級學校,合理調整配備教師,優化教學資源,補齊教學短板,創新教研模式,在提高教育質量上下功夫,讓教研扎根于基層學校才能更具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王興橋.研之有理:一位教研員“全科教研”的課例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03.
[2] 王新年.有效教研案例分析[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7.06.
[3] 王福強.用心做教研——一線教師需要教研策略[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