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艷華
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用水量需求不斷增加的背景下,為了更好地降低水利水電工程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就需要基于生態保護原則進行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我國水力資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因而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將需要面臨不同區域的氣候影響,同時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也使得流域的綠地面積減少,由此將對當地的氣候造成一定的影響。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策略
引言
水利水電工程作為一種民生項目,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有重要的關系。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對推動國民經濟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幾年來,我國工業和農業得到了顯著的發展,對水電資源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多。為了滿足人們生活生產對水電資源的高需求,就需要加快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水利水電工程可以極大解決人們用電緊張問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煤炭燃燒對環境帶來的污染。但是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會對周圍的水文環境帶來影響,要想解決水利水電工程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就需要制定有效措施,規范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促使水利水電工程與生態環境和諧共處,推動我國水利水電事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1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作用
1.1? 改變河流生態環境
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完成后,其周邊河流生態環境系統也會發生較大的改變,降低了河流生態環境的多樣性。特別是在天然河道上進行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會直接提高局部河流的水深與含沙量,減緩河道的水流速度,影響水流與外界環境的交換效率,進而破壞河流自凈能力,對水質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除此之外,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為了施工便利往往要設置攔河壩,這就增加了水域面積,增加河流儲存熱量,進而不利于河流下游魚類的生長和繁殖。在水域面積增大后,會讓該區域大氣層水汽含量暴增,隨之帶來大量的降水量,提高河流區域的空氣濕度,造成大霧天氣頻發,進而破壞該區域原有的氣候環境。
1.2? 破壞陸地生態環境
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會利用耕地與林地區域,這會破壞耕地或林地的植被,造成陸地生態環境的紊亂,對周邊動物生活環境、繁衍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改變原有的陸地生態系統樣貌,使得周邊動物被迫改變原有的生活習慣,甚至有些動物會選擇遠途遷徙。
2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中環境保護策略
2.1? 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機制
要解決水利水電工程中所產生的環境問題,需要完善生態環境的保護機制。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對企業部門進行強制性約束才能有效避免大部分可能會出現的環境問題。還有其他小部分就需要政府部門的監督管理,對破壞環境的企業嚴厲打擊。這樣企業在施工之前就會充分考慮到環境問題,提前做好預防和保護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環境污染。例如,可持續發展政策的提出和實施,人們原來薄弱的環保意識被國家政策強化,社會原本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也得到部分改善。
2.2? 增加植被覆蓋面積
水資源是人們的生命之源,節約水資源人人有責。對于南水北調工程對漢江中下游地區的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是令人擔憂的,但每一項工程都很難做到盡善盡美,只有在調水過程中盡可能地降低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對于如今流域植被指數不斷下降的情況,努力提高植被覆蓋面積也是十分必要的。要大面積種植耐旱耐澇的植被,降低其因水位上升而死亡的幾率。同時要做好城鄉規劃,做好排水措施,降低土壤的硬底化,以保證植被根系的正常發展。
2.3? 補充河湖水源
由于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河水對河床的沖刷能力也在不斷減弱,導致了泥沙淤積,甚至河流改道,嚴重影響了船只的航行。因而要積極地采取措施對下流水量進行補充,抬高河床水位,增加河水對河床的沖刷作用,消除下流工農業用水和出行的憂慮,同時緩解河流下游航深不足和工程建設后枯水期延長的問題。
2.4? 及時檢測周圍生態環境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需要加強對周圍生態環境的保護。工程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對周圍生態環境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需要施工單位和建設部門加強對周圍生態環境的檢測,提高對環境變化的重視程度。對水利水電工程導致的水資源污染、空氣污染、噪聲污染等要定期檢測,檢測過程中一旦發現異常,要立即停止施工,避免繼續施工加大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水利水電工程中產生的廢水污水以及廢氣要經過統一處理后再排放,盡可能減輕對周圍生態環境的污染。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方案需要進行合理規劃,避免施工期間影響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確保水利水電工程在農田灌溉、生活用水和發電上的平衡。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為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順利開展提供有效的依據。最后在必要的情況下,要制定完善的移民政策,避免出現移民糾紛,影響工程項目的順利開展。
2.5? 加強生態環境評估,加強生態保護監控
針對已經建成的水利水電工程項目,要對建成水利水電工程項目進行生態水平評估,了解已建成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生態水平與生態恢復標準的差距,因地制宜,分步實施已建成水利水電工程的生態改造。同時,按照生態修復標準進行水利水電工程生態系統改造,正確劃分已建成水利水電工程的無須改造和生態化改造類別,設計針對性修復方案,對生態受損系統進行系統化修復,減緩已建成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系統、生態功能的破壞。要切實加強生態保護監控,將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應用到生態保護監控中,提高生態保護監控力度,進而促進生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的生態修復與恢復。根據生態保護標準和需求,建設水利水電工程信息平臺,優化生態環境信息監控系統,對水電站基站進行綜合調度,加強生態調度管理,進而實現生態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與落實。通過這種方式,真正落實生態經濟理念,通過生態環境保護的方式,使水利水電工程與生態系統和諧相處,減少水利水電工程的生態資源消耗,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升,水利水電工程在建設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將生態效益與工程建設結合起來,由此更好地降低工程建設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進而提升整體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董哲仁.水利工程對生態系統的脅迫[J].水利水電技術,2017,(7):115-116.
[2]?? 牛朝鋒.芻議濟源市加強生態水利工程建設及設計原則[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6(7):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