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勝
摘要:會計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是我國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護財經紀律和社會經濟秩序、健全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工作秩序起到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紀委四次全會上對包括財會監督在內的各項監督提出了“契合黨的領導體制,融入國家治理體系,推動治理效能”的更高要求,為我們做好會計監督指明了方向。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社會經濟逐步與國際接軌,會計監督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單位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和國家監督“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本文就現階段企業會計監督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對策,以期對會計監督工作提高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會計;監督;問題;對策
會計監督是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根據國家財經政策、會計法規,通過會計手段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的一種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會計監督的對象和內容是本單位的經濟活動,其表現為會計工作中對經濟行為的引導力、制約力和對管理的保證力、促進力。在當前經濟運行機制轉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會計監督在內容、重心、難度、時效、依據、責任等方面發生新變化、新趨勢情況下,會計監督存在以下問題。
一、會計監督中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操作性、約束力不強。新的《會計法》雖已頒布,但仍存在操作性不強的條款,導致法律操作性、約束力不強。有些法規缺乏明確而嚴肅的執法機構,使法規形同虛設。一些行為主體的法制觀念淡薄,無視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會計信息失真、虛假會計報表層出不窮、履禁不止。會計人員既是國家財經法規的維護者,又是本單位的經濟管理人,這種雙重身份決定了會計監督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二)誠信缺失、企業內在控制力不夠。誠信缺失是造成一些企業會計監督弱化的重要原因。在委托代理契約制度下,契約交易不僅需要權利的分立和保護,更需要契約的責任倫理。委托人與代理人會利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和優勢,通過會計舞弊等違法、非道德行為損害其他產權主體的利益,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
(三)所有者和債權人的監督被忽視?,F行法規沒有對所有者和債權人的監督作出相關規定,加上現行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存在的弊端,使得所有者和債權人的監督被弱化。
(四)信息缺乏溝通,難以形成監督合力。在現行模式下,各專業監督分別由不同的部門實施,各部門之間在某些方面權責不清,使得某些領域沒有部門去監管,難以形成監督的威懾力與合力。
(五)財會人員監督意識不強。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職業道德在會計監督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會計人員水平雖有很大提高,但整體素質、知識結構和業務水平仍然偏低,監督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缺乏職業風險意識。
二、會計監督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會計監督方面的許多問題不容忽視,要解決存在的問題首先要優化監督體系的內外環境,包括優化法制環境、企業制度環境的、會計職業道德環境的和會計技術環境;其次,建立協調有序的監督機制,包括內部約束機制、外部約束機制、會計人員管理機制以及社會輿論監督機制,從而保障現代企業會計監督體系的有效運作。
(一)優化會計監督法制環境。監督者與被監督者的權利義務關系必
須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會計監督才能得以實現,因此法律環境對會計監督體系的正常運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要完善立法。新《會計法》的頒布和實施對加強會計監督,充分發揮會計監督作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健全和完善會計法規體系成為重中之重,使《會計法》成為會計管理真正意義上的根本性法律,會計準則成為會計操作的根本性技術標準。二要加大執法力度。要增強法制觀念,理順執法體系,規范執法行為。
(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會計監督作為現代企業管理機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建立完善的會計監督體系及會計監督機制來實施并完成其保護各委托人利益的職能。健全的法人治理結構,可為會計監督的有效實施提供制度保證。在這種制度結構下,會計通過預測、計劃、審核、核算、檢查、分析、考核等手段,對公司治理結構中各有關方面的責權利進行反映與監督。因此,現代企業制度是高效合理的會計監督體系運作必不可少的條件。
(三)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養。樹立會計人員遵守職業道德的良好風尚,將獨立、客觀、公正的社會性作為會計職業道德的最高境界,使會計人員遵紀守法,實現由“他律”向“自律”的飛躍,逐步樹立起會計職業的尊嚴和榮譽感。始終站在公眾利益的角度,以法律為行動準則,確保會計資料的真實公允。綜合治理會計秩序,明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各崗位人員各自的職責和要求,為會計監督實施創造良好的職業道德環境。
(四)建立完善的內部監督機制。
健全的會計監督體系應是完善的會計監督模式結構和有效的會計監督運行機制的有機結合。一是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從會計環節入手,并向其他管理環節延伸,逐步形成內部控制網絡。二是合理設置、科學定位內部審計機構。三是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內部審計隊伍,以加強內部審計控制,堅持獨立性和權威性原則,為內部審計工作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建立有效的外部監督機制。一是建立協調政府監督機制,做到政府各監督部門依法監督、相互協調,協同開展會計監督,突出監督重點,轉變監督職能。二是規范社會監督機制。增強注冊會計師獨立性,完善注冊會計師監管。三是強化社會輿論監督機制,保證公平競爭。逐步解決企業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監督。
參考文獻:
[1]?? 孫曉丹.企業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7(22):154+156.
[2]?? 于菲.企業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外企業家企業家,2016(1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