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銀玲
一、引言
我們晉江素有“戲窩子”之稱,這就是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戲劇之鄉”,是高甲戲最繁榮最活躍的地區,特別是獨樹一幟的柯派高甲戲丑行,最具吸引力。于2008年入選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名錄。
兒時的記憶,晉江冷得很快,在古厝門前風呼呼地刮到"每一個角落”。入夜后,更是覺得冷了。然而,一到這個季節,每個夜晩卻總是熱火朝天,你聽從那“戲窩子”里傳來的聲音:鑼鼓喧天、掌聲雷動,幾百號人擠在在一起看大戲,一起為了戲中的情節大笑大怒,甚至大哭。在這里,你感受不到絲絲寒意,只有戲里戲外的火熱。這就是晉江高甲文化的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晉江人。本文結合本地區的戲曲特色,以小見大,以丑角表演藝術為側重點,嘗試用探究性學習方式融人課堂教學之中,使晉江戲曲文化的傳承自然而流暢。
二、教學策略
策略一:視頻激趣,觀看經典戲種,營造濃濃的戲文化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通過視頻課件的運用,演繹的精彩視聽盛宴《戲劇薈萃》。課前三分鐘師以木偶的樣子出現,讓孩子們猜木偶的角色,接著教師以角色的身份說道:“我是戲曲中的丑角,我們中國戲曲源遠流長,涌現出許多優秀的劇種,今天我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這些劇目的精彩表演。”通過幾個優秀劇種的精彩展示:川劇——《變臉》;京劇《貴妃醉酒》;豫劇《花木蘭》;高甲戲——《金龍煥彩》;黃梅戲《天仙配》;越劇《紅樓夢》選段等。展現中國的戲曲百花齊放的局面,自然流暢地導入本課題。孩子的各種感官得到了充分地調動,在播放的時候孩子們掩飾不住自己內心的喜悅,有的跟著哼唱了起來,有的跟著演了起來,課前的熱鬧氣氛無以言表。隨后師又以木偶角色的身份進行了小結:“同學們看得過癮嗎?我們中國的戲曲真是百花齊放。”課前濃濃的戲文化,讓孩子一開始就感受到中國戲曲的博大精深,激發了學生對戲曲的喜愛。
策略二:課前儲備,踴躍交流資料,共享高甲丑行表演文化
第一個環節,師巧妙地導語:“通過課前的查閱資料你了解到高甲戲丑角的哪些信息?”由于有了充分儲備,孩子們駕輕就熟,他們踴躍的發言,像一只只小翠鳥,唧唧喳喳“高甲戲丑行表演藝術有男女丑之分”“男丑有破衫丑、公子丑、傀儡丑、服丑、家丁我丑等;”“女丑就是家婆丑,由男扮最富特色。”“高甲戲女丑表演火爆、熱烈、夸張、幽默,帶有濃郁的山野氣息,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美的回味。”看著孩子激烈的場面,教師馬上附和了一句:“丑角行當之齊全在中國戲曲中是獨一無二的。”此時,一個孩子冒出了一句,高甲戲還有“四大名丑”,教師因勢利導:“誰能介紹一下他們獨特的表演風格?”借此機會,教師進一步進行了大膽地拓展:“高甲四大名丑”是高甲戲丑行角色的代表性人物。他們的表演各有千秋,頗具特色。而高甲的丑行表演動作夸張有趣,引人發笑,那么他們的動作和表演是是來源于什么?”在四大名家的影響下,孩子們感受到了丑角表演藝術的多樣性,他們的表演方式是豐富多彩的,不同丑行角色表演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吸取了生活中飛禽走獸的神態,而有的是提取了吸收提線木偶和掌中木偶的特點而形成的一種表演形式。俗話說“臺下十年功,臺上一分鐘”,師:“除了高甲四大名丑各自有擅長的表演角色和技巧,更特別的是有些高甲丑行表演藝術家還掌握了一些特殊的絕活,加上了雜技的表演。如:吞火吐火、吊辮子、栽人頭、雙手捧水、兩肋夾雞蛋、從三層高桌上翻下來等等。”為了讓孩子們身體力行的感受,師特地請一位同學來體驗丑角訓練的其中一項功夫“矮子功”。孩子們在體驗中知道了矮子功只是丑角功夫的其中一項,丑角演員平時的訓練是多么辛苦,學習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也因此孩子們在自己的體驗中多了一分對丑行表演藝術家的敬重,抓住這有利的契機,提升了人文精神,課前的收集資料和欣賞戲曲表演等活動,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戲曲的藝術特色及戲曲人物的表演特征。
策略三:觀察體驗,吸取角色精髓,感受高甲丑行表演藝術
課內課外充分地積累,孩子們顯然已經對高甲的丑角表演藝術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為他們更進一步探索丑角表演藝術打下堅實的基礎。師精心地設計了問題:“高甲丑角外形給人一種什么樣的感受呢?”(幽默風趣、好笑)那你是通過什么方式來辨別的?(服飾、動作和妝容來辨別的)同學們看得可真仔細!丑角在外形上給人一種幽默風趣的特點,在妝容上盡量丑化自己,夸張而不失實,以一個十足的小丑形象來愉悅大家,給我們帶來了歡樂!”首先教師通過對丑角裝扮的大探秘,鼓勵學生自主探究,他們嘗試裝扮,感受丑角妝容妙不可言,和我們看到的馬戲團小丑的化妝有著相似的地方——夸張、滑稽。他們正一步一步地喜歡上丑角夸張滑稽的丑態形象。知道了在妝容和穿著上都是根據人物的性格、人品、身份而定,而“豆干塊”和“家婆痣”是男丑和女丑在裝扮上最大的特征。其次在表演體驗中,教師選取了三個典型的角色,引導學生進行探索。課前孩子收集了有關丑角動作來源的資料,因此在探索中孩子顯得輕松自如,借助視頻,了解典型的丑角人物家丁丑,家婆丑,公子丑的精彩表演,感受不同角色類型帶來的視覺沖擊。孩子對三個不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進行了深刻地剖析,有孩子說:“公子丑全身抖動,身體的每一塊骨頭好像都動了起來。”教師告訴學生公子丑之所以這樣表演是與公子丑的性格有關系的,因為有了他是一個愛玩貪玩,好吃懶做的花花公子,先前鋪墊,孩子們馬上“對號入座”,知道了公子丑是模仿飛禽走獸的神態,提煉成優美的身段,體態輕佻,詼諧入妙。接著觀看視頻春節戲曲晚會柯賢溪嫡傳弟子賴宗卯表演《花婆鬧春》,孩子們感受高甲戲女丑表演火爆、熱烈、夸張、幽默。在充分地感受體驗中,學生通過細致地觀察,知道高甲戲丑角表演藝術形式。
策略四:引用經典,創編趣味生活,延續高甲丑角表演藝術
例一、創編時可引導學生到劇情的表演,公子丑是個養尊處優的人物,常伴有兩個家丁,這個花花公子平時游手好閑,無所事事,整天在大街上閑逛,現在誰能結合剛才我們看到的動作來創編表演這個反面角色——肖公子。
“他運用了什么道具,對他的表演有什么幫助?”你能不能拿著扇子給大家演示一下?孩子們通過扇子的巧妙運用,把公子丑想看又不好意思的樣子表現得淋漓盡致,充分地彰顯人物的性格特點。
例二、教師啟發學生,“如果我們也把丑角形象帶進我們的游戲中和生活中你將會如何演繹呢?”孩子思維的火花在瞬間點燃,,有的演繹家婆丑聞花香、照鏡子、跳繩;有的演繹破衫丑接電話、吃飯、抽煙等等。
孩子靈動地想法已成了整個活動中一道最靚麗風景線。為繼續傳承高甲戲文化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