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
【摘要】高中物理學習難度較大,物理教材上物理知識較為抽象,不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物理實驗教學,通過建立起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加強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分組完成實驗任務,促進學生合作意識。課后作業布置物理實驗,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
【關鍵詞】物理實驗 ? 高中物理 ?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8-135-01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素質教育的目標,“課改”也進一步要求培育學生的綜合素養,加強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物理作為一門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十分重要。物理實驗作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平臺,滿足學生探索世界、發現規律的需求,對于高中物理教學的意義重大。
一、在高中的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基于當前高中物理教材的內容來看,知識體系較為復雜,相關理論較為抽象。許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以掌握相關的物理知識。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忽略了學生物理知識的體驗過程中。另外部分學生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采用了題海戰術,所以導致了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失去物理學習的興趣。因此將物理實驗融入高中物理教學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物理實驗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一)激活課堂,激發興趣
高中物理學科知識較為復雜抽象,學生的學習難度較高,部分學生在高中物理學習的過程由于無法把握物理知識的內涵產生畏學心理。而物理實驗將物理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將抽抽象的物理問題具體化。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高中物理教學需要結合生活場景提高學生對于物理實驗的興趣,引發學生對于生活物理問題的思考。因此教師在開展物理實驗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把握物理教材的核心,基于教材的基礎上開展物理實驗,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改變和物理公式。其次物理實驗的設計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例如《測量長度》(人教版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知識時,教師在開展物理實驗時首先準備兩種器材,螺旋測微器和游標卡尺,然后教授學生了解這種器材的使用方法,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測量一些日常生活常見的物體,比如書本的長度、桌椅的高度等。讓學生通過動手在實際生活中理解物理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物理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深化理解,體驗知識
高中階段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了解了相關的物理常識,但是在高中會對于這些物理知識進一步延伸。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只是根據學生當前知識積累進行拓展,教學過程側重對知識的講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展開知識的體驗,無法深入理解理論的內涵。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通過開展實驗,讓學生動手發現物理規律,推導物理公式。有助于加深學生知識的體驗。
例如《力的相互性》教學,如何讓學生深刻感受這個物理規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設計相應的物理實驗。教師可以清楚體重不同的兩個學生在課堂上表演拔河,當其中一方勝出后,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這兩位同學施加給對方的力是否相等?大部分學生根據經驗邏輯,通過眼睛觀測的物理現象得出結論,認為勝出的同學施加的作用力大于負方的作用力。教師緊接著拿出彈簧測力器,讓這兩個同學表演。學生通過觀測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發現力是相互的。教師通過實驗來證明了物理定律,促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獲得了體驗知識的樂趣。
(三)分組合作,培養合作意識
根據學生家庭背景來看,部分高中生是獨生子女。由于生活環境的特殊性,競爭合作的意識不明顯。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缺乏知識分享的意識,只知一味地埋頭苦學。在《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已經明確指出學生需要具備合作精神,敢于堅持自己的觀點,勇于改正自己的錯誤。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通過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有利于培育學生的競爭合作意識,促進學生在合作中探討物理知識。
例如《靜電場》實驗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準備好筆芯、塑料瓶、螺絲等材料,微塵粒子與塑料瓶等實驗器材。緊接著教師布置相應實驗任務,讓學生制作一個靜電除塵器。學生自主提出設計方案,完成實驗。教師則是發揮輔助的作用,調動實驗課堂的氛圍,引導學生討論。最后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總結。并設置激勵措施,增強學生的協作意識。
(四)鞏固知識引導自學
物理實驗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的氛圍。教師可以對物理實驗的作用進一步的延伸,將物理實驗應用到可夠,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的知識,同時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索生活熱情。在布置課后物理實驗時,教師要結合高中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利用常見的生活現狀來設計實驗任務。
例如“單擺”的課后實驗。首先教師在課堂上講解了單擺運動的特性。另外教師在課堂上用礦泉水瓶制作一個“沙漏”,并在“沙漏”上裝滿沙子。學生肯定對于沙子的流動情況感情況十分好奇。教師可以將這個問題作為學生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在課后設計相應的單擺實驗。并引導學生思考一下問題:當模板運動時,對沙漏中沙子的流動形狀進行分子;當模板靜止時,對沙子的流動形狀進行分析。另外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課后實驗進行排評估,并利用教學時間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分享實驗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
三、結論
總而言之,基于當前的形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學習,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物理實驗,將課本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的生活現象,幫助學生提升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物理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李坤松.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祖國,2018(10).
[2]胡思凡,劉竹琴. 核心素養導向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策略研究[J].科技風,2020.
[3]劉洋.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科學思維培養研究[D].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