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宏萼
【摘要】“互聯網+”時代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方式,對教育領域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通過大數據智能化能有效分析學生學習情況,做到精準實施學生的課后作業布置。本文主要對基于大數據智能化處理的作業布置做了重點闡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 ? 大數據 ? 智能化 ? 作業布置
【中圖分類號】G6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8-183-01
引言
隨著時代進步,教育行業也在不斷創新,為課堂教學改革注入新的活力。而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智能化的應用就有效改變了教學結構和教學流程。傳統的靠教師自己分析學生情況、進行作業布置、根據作業批改、掌握學生知識鞏固情況等都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主觀性質,而經由大數據智能化處理,能夠科學分析學生情況、精準實施作業布置,進而達到精準教學、科學教學的目的。本文即對大數據智能化處理下的學生作業精準布置做一定的分析。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布置作業大多都是從課后習題或網絡上搜尋與本堂課知識點相關的習題,并未針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針對性布置。而基于大數據智能化平臺就能有效根據數據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針對性布置相關作業。以智學網為例,其智學網的智考試、智作業、自適應學習、口袋直播、知學寶、評價報告和智批改等大大優化了教師的作業布置,實現了大數據智能化。
一、大數據分析實現作業分層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個性得不到發展,為此教師即可借助于大數據智能化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學生過往的學習資料、習題練習、考試試卷等等,有效生成一份學習數據報告,通過數據分析,能有效了解到學生的學習薄弱點。教師即可再次利用大數據智能化分析學生的數據,將班上學生的具體學習進度和知識掌握情況分組,采用分層教學方式,進而有效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二、大數據布置分層作業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布置作業大多都是一概而論,根據本堂課所講授的知識點進行題目的布置。但學生學習掌握情況不一,部分優等生可能覺得題目較于簡單而不感興趣;部分學困生又覺得題目偏難主動放棄,因此極大影響作業質量和學生成績。但通過智學網的大數據智能化處理,教師即可在對應章節,通過智考試后,將班內學生分為“優秀生”、“中等生”、“學困生”。由于智學網內的智作業平臺有豐富的作業資源,同時題庫里面還涵蓋有“簡易”、“中等”、“困難”等不同類型的題目,題目有選擇題、填空題、計算題、應用題等多種題型。所以教師即可借助于智學網大數學智能化平臺,一鍵選擇,借助于平臺資源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如“優秀生”布置“困難題型”;“學困生”則布置“簡易”題型。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此外利用大數據布置分層作業后,教師還可在后臺分析學生的情況,當有“學困生”借助于智學網不斷進步后,大數據即會將學生數據分析遞交給教師。教師即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再次分層,這樣能有效實現作業分層。
三、大數據智能批改,及時反饋提高效率
通過智學網的智批改平臺,教師在后臺布置作業后,通過線上限時答題,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寫作業的緊迫程度,進而不用教師監督學生也能達成自我監督的目的;此外學生作業提交完畢后,只需等待5秒后刷新,系統就能自動幫助學生作業評分,大大節省了教師批改作業的時間和準確程度;此外智批改平臺在批改學生的作業后,還能將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通過數據分析后呈現在教師后臺,教師通過查閱學生成績,能一目了然學生的答題情況,了解學生的薄弱點,實現批改作業及時反饋、科學精準的目標。
四、大數據整合錯題庫,鞏固薄弱點
通過智學網后臺的評價報告和智批改平臺,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錯題情況,了解知識點掌握的情況,進而根據作業數據有針對性地調整課堂教學的進度、課堂內容的難易度等等。此外,教師通過智學網平臺,能在后臺通過大數據精準地整合學生的錯題數據庫,并將錯題庫分享給學生。學生根據錯題庫能了解自身薄弱的地方,進而實現針對性學習、達到查漏補缺的作用。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錯題進行更為精準、有針對性的課后輔導,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五、大數據作業分析學情
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一樣,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知道的問題。但是學生成績不一樣有多方面的因素,學生為什么成績不一,教師卻不能及時了解情況。而通過大數據智能化處理平臺,通過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就能得到每個學生的真實、準確、客觀的評價。比如在智學網平臺,教師可通過自適應性學習、智考試、智評價等平臺,從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中,有效分析學生的學習特性、學習成績趨勢、學生的社交關系、學生的性格特征等等進行分析,進而得出一份學生的評價報告。比如學生是屬于天賦型還是努力型,是屬于學習困難型還是屬于學習優良但毛躁馬虎型。通過這些對學生的精準評價,教師即可針對學生評價開展針對性的教學策略,進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教育模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大數據智能化平臺處理學生的相關數據,就能有效得出一份數據分析報告,通過數據分析教師能精準實施課后作業布置,進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發展。
【參考文獻】
[1]迎接人工智能給教育帶來的改變[J].教育家,2020(4):6-7.
[2]屈娟娟.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技術在數字營銷中的應用[J].商業經濟研究,2020(10):78-80.
[3]彭湘華.基于大數據驅動的個性化精準教學模式研究[J].科教文匯,2019(36):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