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時代,由于人們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苗族銀飾的傳承與發展正受到嚴峻的考驗。將3D打印技術的快速成型、參數可控等特點,賦予傳統的苗族銀飾,將會在銀飾表現手法、生產方式等方面磨擦出新的火花。對傳統手工藝品,我們需要推陳出新,使之與社會相適應,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
關鍵詞:3D打印;苗族銀飾;傳承與發展
苗族銀飾作為苗族文化的載體,是苗族千百年來歷史文化的結晶。但在互聯網時代下,快節奏、相對獨立的生活,使得苗族銀飾成長、根植的社會土壤已大相徑庭,苗族銀飾的傳承受到了巨大沖擊,銀飾傳承人由于生計等原因對傳承的興趣在逐漸減低,苗族銀飾的傳承隨時都面臨著失傳的危險。本文通過3D打印技術在苗族銀飾創作以及制作領域的研究分析,運用計算機將苗族銀飾數字化設計,提高苗族銀飾的設計水準,加快設計速度,通過數字平臺的存貯功能把原來的銀飾造型、銀飾紋樣等資料進行數字化識別、整理和保存,為苗族銀飾多元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思路。
一、苗族銀飾制作工藝的現狀
在苗族民間,一項傳統的手工技藝一直流傳至今,它被稱之為苗族銀飾鍛制工藝。苗族銀飾的傳統鍛制技藝和圖案創作模式是苗族銀飾藝術得以發展和傳承的重要因素,在苗族銀飾文化傳承保護中,‘傳承是核心,是靈魂,它包涵著制作者對苗族文化的理解與表達,不同的銀匠在銀飾審美創作中又會注入個人的喜好和審美情趣,對此,我們也能從具體的作品中管窺其創作思維的個性化和對傳統創意的超越性。
苗族銀飾的制作技藝傳承一般都是子承父業,但現在少有年輕血液注入,出現繼承人斷層現象。分析原因如下:其一是經濟原因。傳統模式下學習苗族銀飾鍛制技藝,需要花費學習者大量時間和精力,只有少許或完全沒有報酬,缺少收入又耗費精力,相比在外打工較可觀收入來說,學習銀飾傳承技藝的決心產生動搖。其二受到現代技術的沖擊。隨著機械化產業的發展,傳統手工業生產受到巨大的沖擊,不少傳承人迫于生活壓力,不得不尋求新的生活出路。其三是文化因素。大部分青年人對本民族文化了解不多,甚至已被“漢化”,對本民族傳統文化及傳統工藝等知之甚少,更少有人主動學習。
由于制作苗族銀飾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傳統的制銀工藝正在逐漸消失,銀飾制作工藝要想更好的傳承和實踐,只有將銀飾工藝經濟價值,能夠快速給傳承人帶來經濟效益,這就需要在銀飾加工技藝方面要進行創新、創作和生產,以保證其產品或服務滿足市場經濟的需求,從而使得傳統的銀飾藝術擺脫現在所面臨承繼的困境。
二、3D打印技術在苗族銀飾中的應用
3D打印從技術層面來說,苗族銀飾打印流程與工業生產并無分別,其本質還是一樣的。和傳統銀飾制作工藝生產技術比較,通過數字雕刻技術,將3D打印銀飾實現數字化,自動化。3D打印主要特點為增材制造,通過計算機軟件設計出3D的銀飾加工產品樣式,然后采用塑料、金屬、樹脂等各種各樣的材料,通過3D打印機逐層打印出所設計銀飾樣式的產品。目前3D打印機主要的打印技術是利用光固化和紙層疊等技術。所打印物件成型尺寸以及打印耗材的價格和打印精度的要求,選用不同打印技術的3D打印機。針對日常生活需要,通常選用光固化打印技術,能夠滿足日常生活藝術品的打印尺寸要求,同時它的耗材相對比較廉價。但是涉及首飾等精度要求非常高的藝術品的成形,就需要選擇價格相對昂貴的選擇性激光融化成型打印技術來進行苗族銀飾的打印。本文首先采用計算機軟件Zbrush雕刻軟件進行苗族銀飾的三維建模,運用Zbrush數字雕刻軟件能夠很好的提高苗族銀飾的造型設計,可以直觀快速的雕刻出所需的
苗族銀飾數字模型,再通過激光打印設備進行銀飾的鑄造輸出。設計制作思路:確定苗族銀飾的基本造型→確定銀飾上的圖案→數字雕刻→輸出打印。利用銀飾3D數字模型,通過3D打印設備輸出為雕塑實物,為后面的苗族銀飾加工建立基礎。
三、3D打印技術在傳統苗族銀飾制作工藝上的創新
3D打印將苗族銀飾實體數字化,使之能夠在數字媒介中復制與傳播。除此之外,3D打印銀飾技術可以彌補傳統苗族銀飾存在工藝繁瑣,工期較長的局限性,縮短制作工期。與此同時,3D打印技術還可以省去工匠對于選材的比對,完美復制設計樣圖,產品制作上也會更加精巧。在銀飾創作中,3D打印技術作為一種全數字化的信息科技技術,完全依靠樣圖本身進行繪制雕刻,所得及所在。將傳統銀飾分成絕對的兩個部分——創作與生產。這樣一來,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得到的靈感體驗全部濃縮于設計樣稿之中,設計樣稿在不經過人為因素的影響下,可以直接將其精神情感傳達出來,創作性得到完全的發揮。
苗族銀飾的設計工作主要是由傳承人在銀飾的制作過程中相傳和創新,整個設計過程都是在藝人腦海中構思,使銀飾形成了自由和隨意的風格,這種簡單隨意設計方式,不便將銀飾設計保存,隨時面臨著失傳的危險。數字雕刻是隨社會發展出現的一種新型設計開發模式,通過雕刻軟件結合各種數字雕刻刀工具對模型進行細分雕刻,然后調整和精雕成為我們想要的銀飾數字模型,最后將模型3D打印輸出。與圖紙設計、塑形量產的傳統銀飾工藝制造流程進行比較,傳統苗族銀飾工藝制造方式技術復雜、周期冗長、過程緩慢、原料消耗大,生產過程通常伴有一定的廢棄副產品和粉塵污染,這些都無形中抬高了銀飾的的開發和制作成本。而苗族銀飾 3D打印流程則具有開發周期短、按需制造、成本低廉、環保高效等諸多優勢,苗族銀飾數字雕刻縮短了產品的研制周期,可快速搶占苗族銀飾的市場商機。
四、總結
我們處在一個極度膨脹、爆發的時代之下,新興產業技術正在以迅猛的姿態向我們不斷涌來。3D打印技術能夠讓苗族銀飾藝人突破限制,為銀飾傳承與發展提供更多的形式。3D打印技術在苗族銀飾工藝制作的應用中,不僅要繼承苗族文化,還要保證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讓苗族銀飾原汁原味。當前,苗族地區旅游業處于不斷發展的時期,由過去僅滿足苗人生活使用的銀飾,已擴大到為特色的旅游產品,這些微弱變化的背后對苗族銀飾生產的數量和質量都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將3D打印銀飾技術應用在苗族銀飾這一傳統手工藝上,對苗族銀飾的傳承與發展十分具有意義。
參考文獻:
[1]?? 秦建華.數字建模技術在藝術品設計中的應用——以雕花銅爐開發設計為例[J].美術大觀.2018.
[2]?? 王耀希.民族文化遺產數字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藍嘉昕,張文之,梁文海,藍超,羅鯤,羅志虹.基于3D打印的熔模鑄造工藝設計[J].熱加工工藝.2019.
作者簡介:
姓名:劉自政出生年月:1995.01性別:男民族:漢籍貫:河南南陽職務/ 職稱:無學歷:碩士研究方向: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