祎興旺慕 林杉 次仁曲珍
摘要:特種設備安全關乎著每個公民的安全,隨著特種設備的增多,西藏全區的經濟水平也跟著穩步提高,消除特種設備使用的安全隱患,能更好的服務于企業生產,促進西藏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特種設備;安全;對策
一、特種設備安全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西藏特種設備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西藏經濟快速發展,我區特種設備使用量的持續劇增,使用范圍的不斷擴大。西藏到處都有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道路交通不斷改造擴建,各種國營和私企的紛紛落戶,都需要特種設備的輔佐,才能使高樓大廈利用起來,才能使路橋建的更安全,使各種國營和私企有效的運轉起來,因此,特種設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萬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區特種設備的數量隨著西藏經濟穩步發展也隨之飛快增長,全區的特種設備按照檢驗檢測相關規則,實施著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為特種設備安全有效的運行,相關檢測機構和監察機構都以特種設備法和相關監察細則對特種設備進行不定期的有效監管。特種設備數量的增多,必然使得特種設備安全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
(二)當前西藏特種設備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西藏特種設備的安全在國家質檢總局的帶領、各個相關兄弟特檢院的幫助和西藏黨委政府的關懷下已步入正軌。但是,進步的空間還很大,存在的問題也很多。
首先,特種設備多,技術人員嚴重缺少。如今西藏特種設備檢驗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不少,其中最根本的還是我區強勁的特種設備增勢與檢驗檢測機構緩慢的發展速度之間的矛盾,保障生命財產安全比天高的責任與檢驗檢測機構服務能力水平差距之間的矛盾。隨著我區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特種設備數量的不斷增加,我區特種設備檢測技術人員極度緊缺、檢不完的問題逐年突出,人員問題變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其次,檢驗檢測機構發展緩慢,資質受限。如進口鍋爐安裝監督檢驗、大型電站鍋爐定期檢驗等檢驗項目,因我區檢測機構無資質,使用單位只能邀請區外專家進藏開展相關檢驗工作,這大大增加了使用單位經濟負擔。
最后,體制機制不完善。一是監察模式不完善。目前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模式主要是日常檢查、全面檢查和專項檢查。但受人力、物力、信息化等客觀因素影響,難以做到全覆蓋,也造成多個部門的重復交叉檢查情況,浪費大量的監察資源,而且由于對所有企業和使用單位采用統一的模式,不僅降低了監察效率,也使得企業和使用單位忙于應付,監察效果大打折扣。二是特種設備動態管理系統不完善。由于特種設備檢驗管理系統信息更新不及時,安裝維修改造信息與特種設備檢驗管理信息不對稱,企業疏于管理不報停等申請造成的陳舊信息消除不及時、統計不完全,錄入數據和統計方式不全面等問題,導致特種設備監察人員需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挑選、制作自己所需要的數據庫,找相關企業核實相關信息。所以管理系統的不完善影響了監察的效率。三是宣傳教育培訓不完善。特種設備種類多、專業性強,監察人員如果沒有足夠的專業素質和廣泛的知識面很難做到執法的準確性,而針對特種設備監察人員的執法培訓和專業教育屈指可數,只靠自我學習無疑是" 杯水車薪"。對于企業來講,每年的特種設備作業證考試次數少,間隔周期長,再加上審批制度未對持證情況和制度建設做出明確規定,對于基層企業,未持證操作是無賴之舉,同時給監察工作造成極大的困難。對于群眾來講,國家層面的電視媒體至今沒有做過類似消防、交通一樣的詳細和系統的報道,地方宣傳能力有限,因而群眾對特種設備知之甚少,特種設備安全沒有深入人心。
二、解決西藏特種設備安全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解決西藏特種設備安全問題,大方向上必須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提高特種設備人員意識
第一、大力宣傳特種設備安全知識,不斷提高公民群眾安全意識。
保障特種設備安全,必須增強人員的安全責任意識,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大力開展特種設備安全和節能法制知識宣傳,讓生產及使用單位和普通公民了解特種設備,深入的了解特種設備安全意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懂得特種設備的使用者應當履行的安全義務,主要義務有:一是做好設備使用前期、運用中期的相關登記。二是做好隱患設備的報廢。對于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無改造、維修價值,或者超過安全技術規范規定使用年限的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及時予以報廢。三是做好設備安全的臺賬。
第二、保障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提高監察人員責任意識。
一是根據條例法律來進行約束性的管理。保障特種設備的安全,相關部門的監察和管理是必不可缺少的。特種設備是高危行業,只有相關部門按照《特種設備條例》和《特種設備法》來監管特種設備使用方和維保單位,監管方必須要責任到位,落實到位,才能確保特種設備的安全、標準的使用。二是根據職能的轉型來實現服務性的管理。三是運用社會的監督功能來實現落實到位。要積極發揮社會力量在安全監管中的作用。
第三、保障特種設備安全運行,提高檢測人員服務意識。一是根據安全的重要性加強檢測人員的責任意識。特種設備檢測是保障特種設備安全最基礎的第一步。檢測的結果關乎著相關人員的生命和財產,因此,檢測人員的服務意識必須要高于一切。二是根據時代的變化性加強檢測人員的創新意識。創造性地開展特種設備的監管,向工作形式的多樣化發展、向服務對象的廣度推進,向工作質量的深度完成、向服務質量的高度研究。
(二)建立健全體制機制
第一、健全法律法規制度,做好權利和責任的協調統一。監督部門的職責只能是避免和有效遏制事故的發生,特種設備的安全的主體責任還是企業自身,依靠的是自律和安全意識。因此我們需要完善和補充法律法規,不僅要將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還要把制度作為責任的分界線,制定好權利責任清單,保障監察人員的免責權益。
第二、做好關口前移,創新監察和檢驗檢測模式。將安全技術規范中的使用單位人員持證要求和制度建設前移,無證件和制度不予售賣給使用單位。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特種設備的制造、銷售、安裝、使用、檢驗、監察的統一管理,各個平臺集成互通,數據實時更新,實施全方位監控記錄。同時,根據整理和梳理的特種設備綜合安全等級,進行分類監察,抓好重點、管好一般、下放低安全級別設備的監察權利,讓企業自行管理,如叉車、簡單壓力容器。加強源頭治理,增強企業主體安全責任意識。
第三、創新教育培訓宣傳模式,加強特種設備監察隊伍人才建設。一是邀請學者、專家對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人員定期開展執法和專業知識的教育培訓工作,定期開展現場執法觀摩會,取長補短,提升執法效率,并保證基層市監部門執法人員均持有安全監察員證件,有利于全面監察。二是把好" 入口關",應多吸收有相關專業知識、工作責任心強、有一定管理工作經驗的人員。
三、結論
對于人員意識薄弱的問題,要提高各層次安全管理者的責任意識,可以使得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更為有效,可大大地降低特種設備的事故發生率。還有檢驗檢測人員對特種設備檢驗工作需要更細心更認真,技術規范的知識更需及時更新。對于體制機制不完善的問題,需要借用信息化科技手段加強把控設備的原始信息存檔和使用狀況的信息更新,從全方位監管特種設備的使用狀態,能夠做到無遺漏、無狀態設備全方位把控。只要做到提高特種設備人員意識,宣傳特種設備安全使用家喻戶曉、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借用信息化手段,強化監察力度無死角,檢驗檢測機構把好技術關,西藏特種設備安全必能立竿見影,欣欣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