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世界各國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國際經濟的合作和競爭日益加劇。各國都在加速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以便更好的融入國際經濟的大環境中。如何著眼全球資源和市場配置,優化本國的產業結構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文章通過分析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和特點,對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產業結構;產業結構調整;產業鏈升級
一、產業結構調整的相關理論
產業結構,指的是國民經濟各個產業部門內部構成和產業部門相互之間的經濟聯系和數量對比關系,亦稱國民經濟結構。它是通過產業之間的關系有機結合,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產業結構調整包括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兩個方面。產業結構合理化是指各產業之間有較強的轉換能力和良好的適應性,能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并帶來最佳效益,具體表現為產業之間的數量比例關系、經濟技術聯系和相互作用關系趨向平衡的過程。產業結構高級化又稱為產業結構升級,是指產業結構系統從較低級形式向較高級形式的轉化過程。產業結構調整是當今各國發展經濟的重要課題,調整和建立合理的產業結構,目的是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還有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世界各國都在大力推動本國的產業結構升級,以適應當前的全球市場環境,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
產業結構的調整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首先是供給結構的調整,供給結構是指作為生產要素的資本、勞動力、技術、自然資源等在各產業之間的供應比例及產生的相互關聯關系,產業結構優化就是要對這些因素進行結構性調整優化,使其能夠更好地為經濟增長服務。其次是需求結構的優化,需求結構是指在一定的收入水平條件下政府、企業、家庭或個人對各產業產品或服務的需求比例,它包括政府需求結構,企業需求結構,家庭需求結構或個人需求結構等各種需求的比例,它也包括中間產品需求結構和最終產品需求的比例,還包括作為需求因素的投資結構和消費結構的比例等。再次是國際貿易結構的優化,國際貿易結構是指國民經濟各產業產品或服務的進出口比例,以及以這種進出口關系為紐帶的產業關聯關系國際投資結構就是指對外投資與吸收外資的比例結構,以及對外投資在不同產業之間的比例和外國投資在本國不同產業之間的比例,國際投資結構的優化是當前各國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時采取的重要的手段。
二、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新趨勢
(一)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增長速度、比例以及就業人數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
第三產業以上數據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當前整個世界產業結構處在工業為主導的階段,但以美國為首的許多發達國家已經完成工業化進程,逐步向" 后工業化" 階段過渡,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日益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
(二)全球產業結構調整方向逐漸扁平化、主體更加多元化
國際產業結構轉移由以前的發達國家向次發達國家、次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的單向模式逐步向發達國家、次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雙向平行推進轉變,發展中國家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其經濟地位也在逐步上升。以中國為例,近年來一直推行的“一帶一路”戰略,對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已經超過千億美元的規模,逐步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在推動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周期逐步縮短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誕生了一大批跨國公司,它們不再局限于本國的資源與市場,而是放眼全球,跨國生產、跨國經營、跨國并購等經濟行為日益頻繁,一個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往往需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配合。生產環節全球化、分散化使得生產效率提高,同時大大加快了國際產業轉移的步伐,縮短了產業結構調整的周期。
(四)全球產業調整受保護主義的影響日益加劇
首先是環境保護主義,許多發達國家在國際產業轉移過程中將環境因素納入考慮范圍,通過產業轉移將高污染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讓它們承擔環境污染的嚴重后果。近年來,由碳排放增加引起的氣候環境問題不斷加劇,國家間對碳排放責任劃分方案意見紛紜。發達國產業轉移過程中優先轉移資源密集型產業,發展中國家進行產業承接的過程中也必須承擔因此帶來的大量碳排放。其次是貿易保護主義橫行,許多國家或者地區經濟體為了優化自身的產業結構,在國際貿易中采用關稅或非關稅手段等阻礙自由貿易的開展,用行政力量甚至軍事力量來維護自身利益,影響和干預全球產業結構的調整。
三、中國產業結構的現狀
(一)產業結構需要優化
農業等第一產業技術含量低,缺乏創新,農業科技人才少,這進一步阻礙了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工業制造業科技化水平和集約化程度低,缺乏支柱產業,區域產業結構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占優勢的行業多為高消耗、高污染行業,傳統主導行業如鋼鐵、機械、煤面臨著設備陳舊、技術老化、產品落后的局面;第三產業的內部結構不合理。低端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如餐飲等發展迅速,過度競爭,而較為高端的金融、物流倉儲、信息服務、軟件開發等服務行業卻缺乏專業人才,發展相對緩慢,中國第三產業當中房地產行業的比重相對過大,容易造成經濟泡沫。
(二)產業結構調整優化阻力重重
1、復雜的國際形勢對中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一定的阻礙作用。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許多發達國家經濟陷入危機,投資難以為繼,出口受全球需求疲軟的影響,經濟調整和復蘇阻力重重,中國的傳統出口型加工制造業受到劇烈沖擊。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后,其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嚴重,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美國正采取大規模減稅等措施促進制造業回流,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影響了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步伐。
2、經濟體制改革的不完善使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變得困難。中國國有企業改革雖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部分領域國有企業市場化程度不足,存在壟斷現象和擾亂市場的不公平競爭行為。金融改革遲遲不到位,大部分金融機構都愿意貸款給房地產這種低風險收益快的行業,使得投資周期長,科技含量高的研發型的企業面臨資金短缺的困境。
3、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不足影響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效率。國際產業轉移帶來的先進技術要素,在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起到了積極作用。與此同時,對轉移企業的技術依賴,會導致企業缺乏自主創新的動力和意識,難以掌握核心技術,使產業長期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技術提升不能只依靠被動的接受和模仿,需要提升中國自主創新能力,從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這方面中國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四、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策略
(一)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積極轉變政府職能,為產業結構完善升級提供政策支持
加強信息平臺建設,降低稅費,為企業生產經營創新和創業提供更好的環境。加強市場監管,切實保護知識產權,嚴厲打擊假冒和侵害消費者行為,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減少政府直接參與企業決策,真正實現政企分開,充分發揮政府的服務和監督職能。消除產業結構中的人為扭曲,消除妨礙產業結構協調發展,影響競爭力提升的政策和制度障礙,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加強國家產業政策的合理引導,著力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在經濟政策、信息咨詢、技術服務等方面改善企業生產經營的外部環境,構建有利于產業、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形成獨特的有活力的產業結構。
(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過程中堅持低碳經濟和綠色科學發展戰略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一段相當長時間的高速增長,傳統高能耗、高排放的產業占了很大的比重,粗放式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已經不符合當前經濟發展的需求。要實現經濟增長的高質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就必須進行產業鏈升級,堅持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發展,降低對資源的過分依賴,注重提升科學技術水平,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相關產業,把整個產業鏈系統推向高級,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全面協調發展。保證中國在全球產業結構中處于有利地位。
(三)產業結構優化過程中重視科技創新和新技術的應用
中國在參與國際產業轉移中必須注重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加大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研發”,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中心環節,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提升產業整體技術水平。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發展道路,努力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促進產業協調健康發展。發展先進制造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城鄉區域產業結構和布局,優化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結構,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四)產業結構優化過程中更好的融入國際貿易大環境
要調整產業結構,必須要明確西方國家去全球化的原因和國際貿易的相關規則。逐步建立國內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同時,廣泛參與國際經濟組織,讓更多的企業參與到國際競爭中來。在充分利用國際分工比較優勢的基礎上揚長避短,有選擇有重點地發展中國在區域甚至全球中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當前,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中國產業中凸顯核心技術,保障在國際貿易中尋找到優勢開發的突破口。比如,中國在高鐵、航天領域已經走在了國際前列,要站在全球視野下以高鐵、航天領域的高精尖領域的技術作為國際合作的突破口,帶動服務業、工業的發展,帶動農業的出口,以點帶面來促進產業結構完善升級。
(五)產業結構優化過程中重視國際化、專業化的人才培養
從中國的產業結構優化實際情況來看,不僅需要有自己的高新技術產品和支柱企業,更需要培養自己的金融、企業管理、法律、自然科學等方面的人才,在引進國外資本和先進技術的同時重視人才的引進,為高級人才提供各種便利,培育自己的全球化的人才,遏制人才流失,為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總之,經濟全球化實現了世界范圍內的資源互補,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充足的動力。目前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與國際貿易發展存在著一定差距,產業結構調整結構缺乏創新,對外依賴程度還是較高。面對去全球化的浪潮,中國產業結構更要通過不斷的調整優化,來提高整體的競爭力水平,以滿足國內和國際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張斌,齊鷹飛.去全球化沖擊與中國產業結構調整[J].財經問題研究,2017(08):17-24.
[2]?? 高智,梁世雷.加快推進產業鏈現代化[N].河北日報,2019—9—18(007).
[3]?? 李燕.夯實產業基礎能力,打好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N].中國工業報,2019—9—12(002).
[4]??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課題組.進一步落實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N].經濟日報,2019—1—30.
作者簡介:
姜志(1976.5--),男,漢族,遼寧省盤錦市人,本科,南開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世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