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乙鑫
摘要:汽車轉向系統的作用是駕駛員通過轉動轉向盤操縱轉向系統,根據需要改變汽車行駛的方向,以控制車輛行駛方向,在駕駛員的操縱下改變或保持汽車行駛的方向。本文主要對汽車轉向系統大修過程中的關鍵檢驗進行分析闡述。
關鍵詞:汽車;轉向系統;檢驗
一、機械轉向器的檢驗
(1)技術標準。以循環球式轉向器(奔馳G級汽車轉向器)為例。
①殼體無裂紋,接合面平面度誤差不大于O.1mm。
②搖臂軸與襯套配合間隙不大于O.10mm。
③搖臂軸及轉向螺桿無裂紋,轉向螺桿、轉向螺母齒面、循環球及其滾道表面無明顯磨損及點蝕,轉向螺桿軸承及油封完好。
④轉向螺母與螺桿的軸向及徑向間隙不大于0.05mm。
⑤轉向螺桿安裝后,其轉動力矩應為0.7~1.2N.m。(2)齒輪齒條式轉向器的檢驗。
①檢查轉向器外殼有無破裂及破損,如破裂或磨損嚴重,則應予以更換。
②檢查波形管是否完好,如有破損應更換。
③檢查各密封圈和密封環,如有滲漏必須更換。
④自鎖螺母和螺栓一經拆卸,安裝時必須成對更換。
⑤不允許對轉向器零件進行焊接和整形。
⑥裝配后,齒輪齒條間隙應符合要求。(3)循環球式轉向器的檢驗。
①檢查球形螺母(滾珠)和蝸桿是否磨損嚴重或損壞。檢查螺母是否能借其本身的重量順利地在蝸桿軸上旋轉,如發現有任何損傷,應修整或更換。
②檢查轉向臂軸、推力墊圈和調整螺釘是否有磨損或損傷。檢查轉向臂軸的推力間隙(最大間隙應小于0.05mm)是否符合要求。
③檢查蝸桿軸承和油封的磨損及損傷情況,視情況需要更換軸承、軸承座和油封。
④視情況需要更換蝸桿軸內座圈和殼上外座圈。(4)裝配后的檢驗內容。
①轉向器軸軸承預緊度檢驗。用手上下推動轉向軸不得有松曠感,轉向軸應轉動靈活,所需力矩符合要求,可用彈簧秤拉轉轉向盤或轉向軸測其拉力并據此判斷所需力矩。
②嚙合副嚙合間隙的檢驗。嚙合間隙(不大于0.05mm)正常后,用力搖動搖臂軸應無松曠感,在任何位置轉動轉向盤均應輕便靈活。
二、動力轉向器總成的檢驗
(1)?? 技術標準。
①齒條徑向圓跳動量小于0.3mm。
②轉向器螺桿軸承預緊力矩為1.0~1.8N.m。
③壓力標準。急速關閉截止閥壓力為6.8~8.2MPa,當發動機工作時,急速打開液壓表節流閥,轉動轉向盤到左右極限位置,同時讀出液壓表上的壓力,應為6.8~8.2MPa。
(2)?? 檢驗系統密封性。轉向系統密封性的檢查應在熱車時進行。
①將轉向盤快速朝左、右兩側轉至極限位置并保持不動,此時可產生最佳管內壓力。目測檢查轉向控制閥、齒條密封(松開波紋管軟管夾箍,再將波紋管推至一旁)、葉輪泵、油管接頭是否有漏油現象,如有滲漏應更換密封件。
②如果發現儲油罐中缺少ATF油,應檢查轉向系統的密封性是否完好。
③當轉向器主動齒輪不密封時,必須更換閥體中的密封環和中間蓋板上的圓形繩環。
④如果轉向器罩殼中的齒輪、齒條密封件不密封,ATF油液就可能流人波紋管套內,此時,應拆開轉向機構,更換所有密封環。
⑤如油管接頭漏油,應查找原因并重新接好。(3)檢驗轉向液壓泵壓力。
①將液壓表裝到連接管閥體和彈性軟管之間的壓力管中。
②起動發動機,如果需要,向儲油罐補充ATF油。
③快速關閉截止閥(關閉時間不超過5min),并讀出壓力值,表壓額定值為6.8~8.2MPa。
若沒有達到額定數值,則應檢查壓力和流量限制閥是否完好。若其不正常,則應更換壓力或流量限制閥(或更換葉輪泵)。
(4)檢驗系統壓力。當發動機怠速工作時,打開液壓表節流閥,使轉向盤向左或向右旋轉至極限位置,同時讀出液壓表上的壓力,表壓額定值為
6.8? ~8.2MPa。如果向左或向右的額定值達不到要求.,就要修理轉向器或更換總成。
三、轉向橫、直拉桿及其接頭的檢驗
(1)?? 技術標準。以東風EQ1090E型汽車轉向橫、直拉桿裝配技術要求為例進行說明。
①橫、直拉桿球銷使用的磨損限度為0.5mm。
②橫、直拉桿不得有裂紋和其他損傷;橫拉桿的直線度誤差不得大于2mm,各球銷錐頸小端不得露出節臂錐孔上端面(但最大不應低于2mm)。
③裝復總成時,應在球銷、球碗表面涂抹潤滑脂;總成裝復后,應在兩個總成(各兩處)的注油嘴處注以潤滑脂。
④直拉桿球銷的調整:用彎頭扳手將螺塞擰到底,然后退回1/4圈,并對準開口銷孔,插入開口銷,鎖止螺塞。
⑤橫拉桿球銷的調整:將螺塞擰到底,再退回1/4~1/2圈,裝上開口銷鎖止螺塞,按規定的記號,把轉向垂臂裝到轉向器搖臂上,擰緊夾緊螺栓。
⑥將拉桿球銷裝到轉向節臂上,為使球銷錐體與上下節臂孔緊密配合,應用128~157N.m的力矩擰緊球銷螺母,然后用手錘敲擊接頭處的節臂,邊敲擊邊把螺母旋入1/3~1/2圈,并達到上述規定力矩,到剛能插入開口銷為止。不允許為了對正開口銷孔而松退螺母。
⑦在拆卸橫拉桿接頭時,不能用錘子敲打螺紋頂部,以免損壞螺紋??砂亚藯U插在轉向節臂和橫拉桿接頭之間,由一個人用力扳壓撬桿,另二人用錘子從對面敲擊轉向節臂球座外端,使橫拉桿接頭受震后脫掉。若用上述方法還不能拆卸下來,可將球頭螺母裝在球頭上,與球頭端頭齊平,由一個人將小錘子平的一面墊在球頭端頭上,另一人用大錘猛擊小錘頭,將球頭打下,此時一般螺紋不會損壞。若球頭端頭螺紋損壞,可用三角銼或鋸條加以修整。
(2)?? 轉向橫、直拉桿的檢驗。
①檢查橫拉桿是否彎曲,必要時校正。
②檢測調整螺栓有無亂牙現象。
③檢查轉向橫拉桿內、外球接頭(球銷)的轉動力矩和擺動力,用彈簧秤檢測內、外球銷的擺動力,其數值應分別為5.9~51N和6.9~64.7N。用力矩扳手檢測轉向橫拉桿外球銷的軸向間隙,其數值應為0.05mm,轉動力矩應為0.3~4.ON.m。若達不到要求,則應更換球銷。
④檢測轉向器搖臂軸的軸向間隙。用手握住垂臂用力推拉,看有無松曠之感。如覺松動,則為轉向器指銷與蝸桿的嚙合間隙過大,應予以調整。
4)轉向節的檢驗
(1)?? 轉向節重點檢驗內容。應重點檢查軸頭是否有損傷和裂紋,軸承是否有損傷或裂紋及軸頭螺紋與螺母的配合情況。轉向節軸頸的磨損量一般應不大于0.10mm。軸頸裂紋應用磁力探傷儀檢查(檢查完畢后退磁),無探傷儀時可用敲擊法檢查,其方法是:先將轉向節軸頸用煤油洗凈,用銅錘在轉向節錐形部分輕敲數次,將油跡擦干,然后在軸頸上撒涂白粉,用銅錘輕敲,如軸上有煤油滲出的痕跡,則為轉向節軸頸有裂紋。前輪外傾角應符合原廠規定。轉向節軸頸與軸承的配合間隙,如超過0.08mm或油封軸磨損超過0.25mm,應堆焊或刷鍍修復。對于修復后軸承與軸頸的配合,內軸承過盈量應為0.003/~0.035mm,外軸承過盈量應為0.002~0.03mm。
(2)?? 前軸轉向節軸向間隙的檢驗。為保證轉向系統各零部件之間的正確連接關系,各零部件相互裝配位置和配合間隙必須達到工廠規定的要求。當將推力軸承或止推墊圈裝在轉向橋與轉向節之間后,應檢測其間隙。這一數值一般應為0.05~0.10mm。檢測時可插入塞尺檢查,如間隙不當,應增減墊片予以調整。
(3)?? 轉向節主銷與襯套間隙的檢驗。把汽車前輪置于直線行駛位置,把千分表架夾固在前軸上,使表指針水平抵在制動器底板下部。然后支起車輪,將千分表調到零位,放下車輪,使之著地。這時可從千分表中讀數。主銷與襯套的間隙最大不能超過0.20mm。
(4)?? 轉向橋和轉向節端隙的檢驗。為保證轉向系統部件之間的正確連接關系,其相互裝配位置和配合間隙必須達到工廠規定的要求。當將推力軸承或止推墊圈裝在轉向橋與轉向節之間后,應檢測其間隙。這一數值一般應為0.05~0.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