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妍


摘要:本文主要從經濟生活、公共服務、文化素質三個方面,構建了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的指標體系以及評價模型,測算出2019年中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綜合指數為51.49%,可為我國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提供相關數據參考。
關鍵詞: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城鎮化
1引言
自我國大力推進城鎮化進程以來。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1990年的26.41%上升到2019年的60.6%,城鎮常住人口同比增長2.05%。但由于我國城鄉分割戶籍制度的存在,從常住人口城鎮化的角度來看,城市中的農民工大多并未獲得城鎮戶口。未能享受到和城鎮居民同等的社會政治權利及公共福利待遇。其在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各方面與城市居民也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市民化進程對我國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農業人口占比較大,提高人力資本存量和質量成為現今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而本文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進行測度,對中國城鎮化現狀提供了參考。
國內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測算在市民化進程的指標設置方面,學者多從經濟、政治和文化素養這三個方面進行設計,估測領域涉及到農業轉移人口在城市的定居時間、接受的教育程度、享受到的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參與程度等客觀領域,還包括對他人的信任程度、自我認同程度等主觀領域。從測算方法上來講,采用專家賦值法和等全賦值法的較多,也有使用幾何平均法。魏后凱(2013)選取政治權力、公共服務、經濟生活條件、綜合文化素質五個指標,運用專家賦值法測算2011年市民化進程為39.56%。[1]魯強、徐翔(2016)運用TT&DTHM模型,制度歧視系數算法,選取2 個一級指標,6個二級指標測算2015年市民化進程為50.2%。
2市民化進程的測度
2.1? 指標選取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主要涉及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四個層面。本節估算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進程主要從經濟生活、公共服務、文化素質三個方面進行指標設計。采用專家賦值法對各項指標賦予相應的權重,同時選取相應的標準值,再計算每項標準值和實際值的差距,通過加權計算出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實現程度。計算公式為1:
其中,P為市民化總進程,ωi表示各大首指標的權重,xi為實際值,Xi為標準值。每個指標的進程計算公式為:
市民化程度的綜合指標體系的計算公式為:
2.2? 數據來源
基于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的標準數據和實際值數據主要取自國家統計局(歷年《中國統計年鑒》、《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等)。其中,月平均工資和人均月消費支出標準值取自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月均工資,人均月消費支出標準值取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現金消費支出,城鎮社會保險參保率的標準值取城鎮各項保險參保人數與城鎮常住人口之比,居住支出外的支出占比實際值取除城鎮居民家庭中人均居住支出之外的占現金消費支出的比重,部分指標取值“100”表示城鎮居民該指標全部實現或基本實現(魏后凱,2014)。
2.3? 測算結果
由以上測度指標、測度方法和相關數據測算出我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進程如表1,數據顯示,到2019年底,我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程度約為51.49%,經濟生活、公共服務、文化素質三大指標測算的市民化程度分別為59.99%、49.3%和43.96%,公共服務和文化素質的市民化程度低于經濟生活指標,說明當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水平整體不高,而公共服務和權利的缺失及文化素質水平結構失衡,增量不足、總體存量低。
3、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
針對中國農業轉移人口人力資本結構失衡,增量不足、總體存量低。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任重而道遠,國家應積極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的住房保障體系。給農民工市民化的進程掃清障礙,提供保障。
3.1?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升農民工市民化意愿和能力教育水平
針對我國農民工受教育程度總體偏低、結構失衡的情況,政府應加大教育資金投入,實現教育公平化,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教育領域,創辦更多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大力滿足農業轉移人口隨遷子女的教育需求,讓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引導農民工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重視自身及其子女的教育。完善農民工技能培訓機制,提高農民工職業競爭力。實現其在生存職業、社會身份、素質修養以及行為意識等方面向市民的轉化。
3.2? 建立健全的社會保障機制
多渠道增加農業轉移人口的健康投資,建立健全的城鄉統一社會保障機制,加大對企業是否給予農民工正常繳納“五險一金”的審查,確保企業依法、依規為外來務工職工購買好醫療保險,切實保證農民工的權利和利益。同時,對農民工要加大法律知識普及,提升和加強其對于侵害自身其中,Pj表示第j項的市民化程度,pji表示第j項第i個指標與標準值????? 權益的違法行為的自我保護意識,做到知法懂法、依法用法。
3.3? 大力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城市保障房建設
政府應結合戶籍制度對住房制度進行改革,把農民工納入到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的保障體系中來,加大廉租房對于農民工的優惠力度。因工作要求,需要居住單位宿舍的,也要規范單位宿舍的生活環境,避免臟、亂、差等較為惡劣的生活和居住條件,使得農民工在城市中有所居、有好居,增強農民工的市民化能力和城市歸屬感。
參考文獻:
[1]?? 魏后凱,蘇紅鍵.中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13(05):21-29+126.
[2]?? 吳佳佳.人力資本投資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影響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