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城市化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就出現了以去工業化、人口遷移為特征的“逆城市化”現象,本文從協調發展的角度,分析研究當前面臨的機遇、挑戰并給出具體建議,具有一定的理論參考意義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城市化;逆城市化;協調發展
一、城市化與逆城市化發展現狀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截止2019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0.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4.38%。[1]按照現有人口如果城市化率提升至70%,將有大約1.4億人進入城市,人口的流動和聚集蘊含著巨大的消費潛力,將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持續增長。
然而,集群的發展和城市的擴張并非沒有界限,當邊際交易成本大于邊際分工收益時將出現城市層級化和產業轉移現象。[2]在東北老工業基地、四川都江堰,甚至長三角、珠三角等相對發達地區都出現了城市人口外流、人口密度下降的逆城市化現象。2019年 4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也首次提出了“收縮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強體”這個全新的理念。
城市化與逆城市化本質特征是什么,學術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不可忽視的是,二者共同存在已成為現實,還將繼續保持且互相影響。因此,研究二者協調發展面臨的機遇、挑戰及應對挑戰的方式有著更加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二、城市化與逆城市化協調發展新形勢
1、成就巨大、基礎扎實、保障充分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持續深入,為城市化與逆城市化二者協調發展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同時,戶籍制度改革的持續推進,也為促進生產要素充分流動、公共服務共享普惠人民建立制度保障。
2、協調發展一盤棋、齊心協力機遇好
近年來,國家不斷出臺新的政策,全面促進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如表1 所示:
同時,“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也為城市化與逆城市化協調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共商、共建、共享的價值觀深入人心。
三、城市化與逆城市化協調發展新挑戰
1、資源約束為協調高質量發展帶來沖擊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動,資源約束日益明顯。土地資源、水資源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關鍵因素,同時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噪聲污染、電磁污染等帶來的危害也要求資源使用必須低碳高效。
2、公共服務問題供需不協調
伴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交通堵塞、住房緊張、教育醫療資源緊張等問題為城市化可持續發展帶來挑戰。公共服務供需不平衡制約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能得到充分滿足。
3、中心城市帶動能力不強
無論生產要素向何處流動,它所改變的只是城市的規模和城市的生長點,而不可能改變消費選擇聚中和工商企業扎堆規律,故城市化的趨勢不可能逆轉。[3]但是,部分區域中心城市尚未充分發揮出作為協調中心、創新中心、人才中心、金融中心、數據中心、服務中心的巨大帶動作用。
4、中小城市承載能力有限
人口在一定的區域內及區域之間流動,盤活了存量,但是中小城市與大城市相比在人才發展、資本投入、公共服務等多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粗放的投資帶動發展模式帶來了區域發展的同質競爭現象,特色區位優勢有待深入挖掘、體制機制障礙未完全解除。要著力提升中小城市及鄉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交通運輸網絡,吸引各類城市人才及農業轉移人口自發“逆城市化”,到中小城市及鄉鎮兼職或創業,引導要素在城市之間及城鄉之間的合理配置。[4]
四、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若干建議
1、正確認識二者關系
城市化是國家發展的必然趨勢,逆城市化作為城市發展的特殊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城市發展的部分弊端,為小城鎮發展帶來資本、人才和良好的契機。管理者要轉變慣性發展思維,合理利用二者關系促進協調發展。
2、掌握先進技術,推動協調發展
利用先進技術及時掌握人口、環境、經濟數據,助力精準決策。
先進技術就是核心生產力,是應對社會發展挑戰的有力武器。響應國家號召,在新基建的帶動下,找到低耗、高效、快速協調發展新模式。
3、統籌規劃、整體發展
找準協作定位,發揮自身優勢,合理規劃發展路徑,讓歷史積淀煥發新的光彩。在協調發展的過程中,實事求是充分考慮資源約束、長期發展、短期增長之間的關系。既要快速獲得收益,也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實踐中分清快慢、緩急,時間上吸取教訓、放眼未來,空間上拓寬視野,不拘泥于一城一地。
4、對接互補、合作共贏
深化合作機制,建立互相成就,長期可持續發展創新機制。建立高層定期會晤聯動機制,掃描協調發展盲區,創建協調發展優良環境。
參考文獻:
[1]?? 經濟 日報 -中 國經 濟網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002/28/t20200228_34360903.shtml.20200228
[2]?? 李軍輝.產業集群與城市化協同的內生機理及模式研究[J].天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05).
[3]?? 王東京.論城市化與逆城市化[J].中國經濟時報,2019(005).
[4]?? 張啟春.長江經濟帶人口空間分布的_ 逆城市化_ 趨勢及影響因素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01)
作者簡介:
張淳晟1981.10-男,漢族,甘肅省定西市,博士研究生在讀,助理研究員管理科學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