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露
在目前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過程中,由于教師和家長缺少互動,或多或少地產生了家校聯系割裂的現象。一方面,英語教師由于課堂形式和時間的局限,無法在有限的課時內讓每個學生的口語得到充分操練和即時反饋,會在課后給他們提供口語練習的意見或布置口語訓練的內容;另一方面,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口語學習是教師和學校的責任,對其英語口語學習任務缺乏應有的重視和支持。家、校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結果是學生對于口語練習缺乏足夠的自覺和有效的方法,從而影響了學生口語能力的發展。
因此,要真正把學生的口語表達訓練落到實處,就必須架構一座高效、順暢的家?;訙贤ā皹蛄骸保尲?、校雙方良性互動,共策共力,為學生營造個人口語能力發展的有益環境。針對上述現實困境,嘗試在教學實踐中利用微信來搭建家校聯絡平臺,通過家校攜手促進形成學生“口語習慣養成—口語興趣提升—口語能力發展”的路徑,讓微信成為促進學生口語發展的“家校橋梁”。
總體而言,相較于職業和知識背景不一的家長,教師在教育和教學方面的專業度更高。因此,教師作為英語教學的主導者和實施者,應該主動打破藩籬,搭建班級英語口語練習和交流平臺,與家長密切聯系。而通過對微信的通信功能與社交功能的梳理分析發現,將其應用于小學英語口語練習可以讓原本“無聲無息”的口語練習具備切實的呈現載體(伊毅 2016),從而讓家長和學生雙方重新明確對口語練習重要性的認識。
通過微信群創建功能為不同的班級學生創建各自的口語練習平臺(楊爍 2012)。首先,學生可以發送實時語音,可以發布音頻、視頻,也可以在“趣配音”等學習輔助軟件里完成誦讀后分享鏈接到微信,隨時隨地在線展示和交流。其次,教師輔以在線指導和評價,有針對性地反饋口語表現。最后,家長也可以及時了解孩子的口語任務完成情況,并且與孩子、教師及其他家長進行充分交流,甚至可以參與到孩子的口語作品創意中。通過微信群平臺,利用即時聊天功能,家、校雙方也能夠及時交流,及時反饋,針對出現的問題,共商對策,取得共識,及時解決問題,保證口語訓練效果,如此便可以形成學生、教師、家長三方之間多主體、多維度的緊密交流,既有助于學生完成口語任務的浸入感和成就感,又可以讓原本家校之間的弱聯系發展為強聯系(楊、陳基偉 2013)。具體操作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在生活中,有些家長錯誤地認為“只要把單詞和句子記熟就可以了”,認為口語練習是可有可無的,也有些家長能夠意識到口語能力的發展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但始終以完成任務的方式去督促孩子完成口語練習。因此,作為教師,首先要在思想上消除家長對口語的認知偏差,要讓家長認識到口語練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以學生的長期口語能力發展為目標,一開始是培養學生的語感,讓他們通過大量聽說對英語有所熟悉和感知,其次是培養學生的語音語調,讓他們感知語音的準確性與不同語調之間的差異性,最后是要達到逐漸激發他們表達欲的目的,讓其愿說、想說、敢說。一旦家長能夠在口語能力發展上與教師達成共識,他們自然會和教師一起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口語能力發展環境,家校攜手,從以口語任務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把對口語任務按期完成的期待轉化為對學生口語自主發展的期待,從一個學生的堅持到通過微信群聊帶動其他學生的示范效應,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養成口語發展的自動力(見圖2)。

圖2
班級是一個大家庭,只有所有學生、家長、教師融入其中,才能全面了解學生的口語能力情況。同時,基于充分了解,才能匯聚家校合力,促進學生形成充分的口語練習意識和習慣。
很多家長工作較忙,不能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進度,因而無法對孩子的口語進行持續性、針對性的督促和輔導。而通過群聊建立班級口語學習共同體,可以讓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內容和進度一目了然。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口語練習情況在群里發布“溝通便箋”,一方面可以總結每一階段學生的口語練習表現,另一方面會對練習內容的重難點進行分析,讓家長對學習內容也有大致的了解。
微信具有一對一即時聊天功能,基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教師可以與個別家長互發消息,有針對性地就學生的個性問題進行溝通。第一,針對表現不足的問題溝通。如果學生有表現不好的地方、待改進的地方,可與特定的家長進行溝通與反饋,這樣比群聊溝通更及時,同時也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與隱私。第二,針對信心不足的問題溝通。對個別性格內向、不夠自信的學生,可以鼓勵其先私發給教師,教師給予積極的點評與反饋。這樣,這些學生可以在通過一段時間的私聊后慢慢建立起自信心,在后期自主地過渡到班級群聊中,并且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口語作業。第三,針對典型性不足的問題溝通。對于及其個別的現象,如語音問題,通過私聊可以更好地對癥下藥,通過教師示范朗讀和糾音,學生反復練習,有效解決語音問題。
在家庭中,家長也應該為孩子起示范作用,積極參與并體驗孩子的口語練習。既可以“重現”書本中的對話內容,又可以充分發揮創造性,創編自己與父母間的趣味對話情境。通過實踐可以看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完成口語練習的形式越來越不拘一格,家人的參與度也越來越高??谡Z的進步固然與平時扎實的訓練有極大的關系,但不可否認“親子口語”讓孩子和家長更加關注口語練習的實踐和創新,也更能塑成融合學生生活的良好口語習慣。
對于提升學生口語練習興趣來說,在微信群中營造多元評價的良好氛圍至關重要。在日常練習中,教師會及時對學生的口語展示進行反饋和評價。同時定期組織班級的學生在線下利用10—20分鐘就近期的口語展示情況進行推薦和點評。家長也對評價其他孩子的口語作品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常常自發地發出反饋意見。評價主要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榜樣具有無聲的力量,是學生養成自主口語習慣的典范。剛開始進行口語練習時,有些家長不重視,覺得考試才是最重要的。經過長時間的微信交流,樹立班級里口語優秀的學生榜樣,家長對英語口語的重要性又有了新的認識,慢慢地開始關注并督促學生完成口語練習任務。在微信群中,當學生完成口語作業后,教師需結合學生的語音語調、表演展示、創新創意作出及時評價,慢慢建立起口語練習的氛圍。在每一次口語練習中,找出優秀的學生作品加以點評,指出每一個優秀作品的“獨到之處”,可以是語音標準、語氣生動,可以是肢體語言貼切、表情豐富,也可以是形式新穎,設計用心,為當日的口語練習樹立“內容榜樣”?;谖⑿湃褐械目谡Z練習情況,通過線下班級的討論和推選,評選出每月的口語光榮榜。將入榜學生的事例發布在微信群中,為一階段的口語練習樹立“堅持榜樣”。在這樣精確的點評下,其他學生會自發去對照并模仿,吸收別人的長處,有目標地追趕和努力。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評價,分層評價不可忽略,尤其是基礎弱的學生,要對他們的每一分進步細致點評,及時表揚。例如,班級里有一名基礎弱的學生,很少能把單詞讀準確,發音存在一定問題,但他每一次都是第一個發練習視頻,而且在視頻中總是站得筆直,面帶微笑,因此每次一收到他的練習視頻,教師都會在群中表揚他的及時,贊賞他的儀態,并給他指出進一步練習的建議。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觀看他的口語練習視頻發現,他可以清楚地把當天學的單詞拼讀準確,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進步。于是,第一時間與其家長微信溝通,反饋學生的進步。家長反映說,孩子這一段時間也對自己的進步深有感觸。在教師和家長的鼓舞下,學生有了練習的動力。
為了保持和加深學生的口語興趣,進一步促進其口語能力的提升,家校應該合力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口語提升空間。
每一個學生的口語能力都有所差異,有的學生基礎弱,只能按照書本知識按圖索驥,有的學生基礎好,可以自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編與豐富(沈珊萍 2017)?;趯W生能力的差異,教師分層布置口語任務。根據當日的話題,設計一個表達的“支架”,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完全采納“支架”,可以部分采用再加以補充,也可以完全拋開,進行個性化表達。這樣可以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最大限度地表達自己。
例如,在學習了人教版《英語》三年級(下)Unit 2 My family后,學生可以“我愛我家”為話題,運用在該單元所學的句式,在鏡頭中介紹自己的家人。教師結合前兩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對其表達進行了豐富,并為學生提供了“支架”(見下表)。在學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每一個學生都在自信并繪聲繪色地展示。通過這些自主選擇的語言“支架”,讓學生差異化表達,教學目標才能真正達成。

T a s k: M y f a m i l y H i,f r i e n d s!M y n a m e i s________!L o o k,t h i s i s m y f a m i l y!T h i s i s m y m o t h e r.S h e i s_________.T h i s i s m y...H e/S h e i s___________.I l o v e m y f a m i l y.W o r d b a n k:F a m i l y m e m b e r s:g r a n d f a t h e r,g r a n d m o t h e r,f a t h e r,m o t h e r,b r o t h e r,s i s t e r...P e r s o n a l f e a t u r e:b e a u t i f u l,c u t e,c o o l,c l e v e r,g o o d,g r e a t,n i c e,t a l l,s h o r t,t h i n,s t r o n g...
學生每學習完一課,都有固定要鞏固的學習內容及對應的口語任務。為了增加學生對口語練習的興趣,拓寬口語練習的思維空間,可以布置“設定核心內容,形式不限”的口語練習。一方面,學生可以在開放的形式內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形式;另一方面,學生會因此而形成比較強烈的自主意識,他們作為自己口語練習的負責人,愿意花時間去思考自己的練習呈現方式,盡其所能(李佳 2019)。在這個過渡過程中,思維便可以發揮最大的作用。
從平時的口語練習情況來看,學生完成練習的形式不拘一格,多種多樣:有“全家總動員”的家人助演;有“志同道合”的同學合演;有生動活潑的玩偶表演;有“自編自畫”的繪本講演;還有靠一張生動變換表情的臉、自由切換的粗細嗓音和手舞足蹈的肢體語言的表演,等等。在一堂英語課中所學的內容固然有限,但因為學生在完成口語任務過程中思維火苗的迸發,讓這些語言也煥發了無限的可能性。
總之,通過實踐發現,微信所構建的家校橋梁可以讓教師、家長、學生三方默契配合,對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口語習慣和促進其口語能力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微信平臺,發揮家校協作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內在認同,使其在口語能力發展上“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