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小蓉,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為順利實現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理論課與實踐課的結構優化,各高校除了要結合當前旅游發展需要和自身發展優勢對課程設置進行改革外,還需要在具體開展教學過程中,逐漸增加旅游企業需求的實踐課程,減少旅游管理專業理論課內容,保證學生在掌握大量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實踐能力。
1.1 旅游企業專業人才需求;隨著國家對旅游業的高度重視,在為各旅游企業帶來廣闊發展前景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要想在競爭激烈的旅游業中獲得一席地位,就必須要加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在優秀專業旅游人才緊缺和成本有限的情況下,旅游企業向高校招聘的必定是在短時間內能夠贏得經濟效益的人才,并非需要長期培訓的人才,因此,提高專業人才實踐操作能力迫在眉睫。
為滿足廣大旅游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各高校必須要加強對課程設置的改革力度,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比如,適當減少旅游市場營銷理論課的講授,多組織開展一些向飯店、景區等其他現場的實踐活動,從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使其旅游促銷能力得到提高;根據旅游企業人才需要要求實施訂單式模塊培養;為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適當增加實訓課時所占比重。
1.2 國家素質教育要求驅動;實現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理論課設實踐課的結構優化,一方面有利于為廣大旅游業輸送大量專業人才,另一方面滿足國家和社會對高素質、專業性強的復合型人才的要求。旅游專業人才除了要為旅游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外,還承擔著傳承中華文明、傳播中國歷史與現代文化的責任,對于向世界展示“大國形象”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滿足各地消費者多樣化的旅游需求、符合“形象大使”的最新要求,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內容必須要做出相應的調整。首先,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必須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根據當前國際、國內旅游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增加能夠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課程內容;其次,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要適當增加專業課程實訓內容,如:提高學生導游講解能力、培養學生保護文物、文明旅游的綜合素質。
1.3 學生就業與高校競爭;具備“實踐經驗”和“實踐能力”既是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要求,也是實現旅游管理課程結構優化的外部市場動力。素質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及廣大旅游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加快了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結構優化的進程,在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以此性就業率不高的情況下,旅游企業更傾向招聘那些專科或者職高的學生。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學生擇校的首要條件為畢業后有好的就業崗位。正是由于這一點,才導致高校之間為促進學生就業產生激烈的競爭,為了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必須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增加餐廳、宴會、導游講解實務等實踐課程及實訓實習比例。
2.1 科學地設置課程體系;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要想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除了優化課程實踐內容外,還應該科學地設置課程體系。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首先,明確本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和目標,既要明確專業理論、業務基本技能、崗位專業技能要求,又要明確職業素質、道德素質要求。其次,合理設置專業基礎課、公共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等課程類型的比例結構;再次,優化課程體系;最后,要結合本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當前旅游業發展現狀以及師資力量科學合理地設置各課程的實踐內容,除了要確定好實踐內容的課時數量和開課時間外,還需要明確各實踐課程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
2.2 夯實課程基礎理論;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實踐動手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專業的基礎理論作指導,因此,為了順利實現旅游專業管理課程結構的優化,必須要夯實課程基礎理論教學,從而滿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要求。具體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首先,不能以犧牲基礎理論教學課時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此同時,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以及運用能力的考核;其次,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旅游管理基礎理論的時候,一定要與當前旅游企業與旅游市場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再次,要讓學生從意識上認識到旅游管理理論對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才能制定出符合自身發展的職業生涯規劃;最后,為了使學生在實訓實習期間獲得理想的結果,學生必須要在實訓實習前熟練掌握旅游管理基礎理論。
2.3 完善實踐評估體系;完善實踐評估體系也是提高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和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具體為以下四方面:首先,各高校必須要根據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的實踐要求,完善基礎設施、增設校內實訓教師,例如模擬餐廳或者校內宴會廳;其次,在開展教學過程中,多為學生提供一些動手實踐操作的機會和時間;再次,要想制定出科學的、完善的時間評價體系,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必須要到一些旅游企業調研與培訓,從而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最后,校外課程實訓與綜合實習評估必須要與相關企業合作。
2.4 加強校企合作培養;加強高校與相關旅游企業合作,既有利于學生在參與實際業務經營過程中,感知旅游企業的現狀與真實旅游標準服務之間的差距,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其旅游服務意識和職業忠誠度。同時,學校與旅游企業建立穩定的、可持續的聯系,對于實現資源共享具有重要意義,具體地說,企業內優秀的人員可以到高校為學生實訓實習提供豐富的實踐經驗,合格的教師可以給企業員工進行相關企業發展講座。
綜上所述,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對旅游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不僅需要專業人才具有對旅游產業現場感知能力,而且還必須要有符合該專業崗位要求的工作技能,為了滿足多樣化的人才需求,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亟需改革課程內容,優化課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