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文泉
(株洲市中心醫院(田心院區),湖南 株洲,412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主要表現為患者的呼吸持續氣流受阻,進而造成患者氣流不出、呼吸受阻等等[1]。該病癥在中老年人群體中有較高的發病率,統計數據表明,在四十歲以上人群中,該病癥的發病率在9%到10%之間[2]。研究表明,導致慢阻肺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受煙塵或化學物質侵襲、空氣污染、遺傳等等[3]?;颊咄ǔ憩F出氣短、胸悶、咳嗽、喘息,而如果任其發展進入急性加重期,則可能會引發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對患者的生命直接造成威脅。我院近年來采用了糖皮質激素聯合特布他林治療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現就此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8例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為對象展開此次臨床研究;以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全部患者分成各44例的參考組和研究組。參考組44例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最小者43歲,最大者75歲,平均年齡(54.8±3.5)歲;病程最短者2.5年,最長者9年,平均病程為(4.8±1.1)年。研究組44例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20例;年齡最小者45歲,最大者75歲,平均年齡(54.8±3.8)歲;兩組患者的各項一般資料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可以用于對比分析。
1.2 納入標準 納入標準:(1)依從性良好且愿加入該研究者,(2)符合急性加重期慢阻肺診斷標準者。排除標準:(1)合并存在心功能不全及肺動脈高壓疾病者;(2)存在糖皮質激素、特布他林藥物過敏史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先給予平喘、化痰、止咳、抗感染、糾正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等基礎治療,在此基礎上,兩組患者接受不同治療。參考組患者接受單獨特布他林實施治療,為患者提供5mg特布他林(As-traZeneca AB,批準文號 H20140108)霧化吸入,3次/d。研究組患者接受糖皮質激素聯合特布他林實施治療,特布他林的用藥方法與參考組患者相同,2mg糖皮質激素(布地奈德,AstraZeneca Pty Ltd,批準文號H20140475)霧化吸入,2次/d,兩組療程 14d。
1.4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療效標準分為無效、有效和顯效三個標準。無效指動脈血氣指標無變化或者惡化,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無改善。有效指動脈血氣指數有所好轉,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有所改善。顯效指動脈血氣指標恢復正常,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消失或顯著改善。(2)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動脈血氣指標,主要包括PaCO2(二氧化碳分壓)和PaO2(氧分壓)。(3)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主要包括FVC、FEV1、FEV1/FVC。(4)對比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見效時間,主要觀察咳嗽、咳痰消失時間與X線結果正常時間。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對研究中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展開統計分析,計量數據運用t檢驗,計數數據運用χ2檢驗,以P<0.05作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判斷標準。
2.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如下表1所示,研究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5.5%顯著高于參考組患者的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動脈血氣指標對比 如表2中數據所示,兩組患者治療前的動脈血氣指標PaCO2、PaO2均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PaCO2為(43.06±4.68)mmHg顯著低于參考組患者,PaO2為(74.33±8.31)mmHg顯著高于參考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動脈血氣指標對比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對比 如表3中數據所示,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肺功能指標FVC、FEV1、FEV1/FVC均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FVC、FEV1、FEV1/FVC分別為(2.25±0.29)L、(3.26±0.58)L、(65.19±5.48)%,均顯著高于參考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對比
2.4 兩組患者治療中的見效時間 如下表4中數據所示,接受糖皮質激素聯合特布他林治療的研究組患者的咳嗽消失時間、咳痰消失時間,X線結果正常時間分別為(5.3±1.0)d、(5.2±1.6)d、(6.0±1.7)d,均顯著短于參考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4 兩組患者治療中的見效時間對比
慢阻肺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一旦進展到急性加重期,則可能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直接威脅。因為慢阻肺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相對較高,所以對于該疾病的治療必須給予高度重視。當前,臨床上對于慢阻肺的治療,主要是以抗感染、止咳祛痰為主展開的[4]。然而治療過程中,抗生素的使用不僅容易造成諸多副作用,而且長期使用還會產生抗藥性,對于治療效果會造成較大的影響。
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特布他林,是一種短效β2受體激動劑,用藥以后會造成β2受體興奮,進而產生相應的化學反應,以幫助患者的平滑肌保持松弛狀態,進而達到擴張氣道的效果,而且還能夠有效抑制炎性介質釋放,從而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5]。另外特布他林還能夠通過促使氣道纖毛運動的方式,有助于患者排痰,進而達到改善肺功能的效果。糖皮質激素是我國目前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最強藥物,它可以有效地抑制炎癥介質的釋放,使氣道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降低,緩解支氣管痙攣癥狀,有效控制肺部的感染,是被認為是臨床上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首選藥物。而糖皮質激素對于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有非常關鍵的療效,主要是通過抑制炎性介質釋放,從而有效改善支氣管狀況,維護肺功能。在過去的治療過程中,往往單獨使用特布他林,然而單一用藥的效果有很大局限性。將其與糖皮質激素聯合使用,將能有效提高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治療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接受糖皮質激素聯合特布他林治療的研究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5.5%顯著高于參考組患者的75.0%,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的動脈血氣指標PaCO2、PaO2均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PaCO2為(43.06±4.68)mmHg顯著低于參考組患者,PaO2為(74.33±8.31)mmHg顯著高于參考組患者,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肺功能指標FVC、FEV1、FEV1/FVC均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FVC、FEV1、FEV1/FVC分別為(2.25±0.29)L、(3.26±0.58)L、(65.19±5.48)%,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咳嗽消失時間、咳痰消失時間,X線結果正常時間分別為(5.3±1.0)d、(5.2±1.6)d、(6.0±1.7)d,均顯著短于參考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在治療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的過程中,為患者提供糖皮質激素聯合特布他林的方法實施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動脈血氣狀況,強化患者的肺功能,并且見效時間快,不良反應小,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應予以大范圍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