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爽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病程發展緩慢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原因復雜,臨床主要并發癥為狼瘡性腎炎。有研究發現,該病的發病機制與患者對自身免疫功能過激有關,自身反應系統異常激活,之后自身反應系統會產生特殊抗體,進而激活特殊抗體并擴散到患者全身,最后形成機體損傷[1]。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最后會導致腎臟受損,并最終導致患者腎功能衰竭[2]。本文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遼寧省沈陽市第七人民醫院皮膚科免疫室進行檢測的40 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作為試驗組,采取免疫速率散射比濁法測定患者血清IgG、IgA、IgM 水平和補體C3以及補體C4水平,并進行了系統的觀察,研究比較免疫球蛋白和補體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中的變化趨勢,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檢測免疫球蛋白和補體的意義進行分析,研究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遼寧省沈陽市第七人民醫院皮膚科免疫室進行檢測的40 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作為試驗組,其中男12 例,女28 例;體重71.3~82.1 kg,平均體重(75.4±4.1)kg;身高164.0~183.6 cm,平均身高(171.2±4.0)cm;年齡22~43 歲,平均年齡(31.2±4.3)歲;體質量指數23.9~28.5 kg/m2;病程1~3 年,平均病程(1.5±0.5)年。將試驗組患者按病程分為活動期組(系統性紅斑狼瘡DAI>9,19 例)和非活動期組(系統性紅斑狼瘡DAI≤9,21 例)。另選取同期健康志愿者40 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3 例,女27 例;體重73.1~95.1 kg,平均體重(85.1±4.2)kg;身高165.2~184.9 cm,平均身高(175.3±3.4)cm;年齡25~45 歲,平均年齡(35.5±3.5)歲;體質量指數25.2~29.4 kg/m2。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1995 年制定的系統性紅斑狼瘡分類診斷標準;患者對血液標本檢測過程均知情,自愿參加,簽署之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不愿檢測系統性紅斑狼瘡人員;其他免疫疾病患者。
1.3 方法 所用儀器均為美國貝克曼公司生產的IMMAGE800 全自動蛋白質分析儀和UniCel-DxC8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所用試劑均為美國貝克曼公司原裝試劑。所有研究對象均早晨空腹抽取靜脈血5 ml,常溫下3500 r/min 離心7 min。嚴格執行IMMAGE800全自動蛋白質分析儀和UniCel-DxC8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操作規程。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濁法檢測IgA、IgG、IgM 和補體C3、補體C4。
1.4 觀察指標 對比試驗組和對照組、活動期組和非活動期組的免疫球蛋白(血清IgG、IgA、IgM)和補體(補體C3以及補體C4)檢測結果。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試驗組和對照組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檢測結果對比 試驗組血清IgG、IgA、IgM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補體C3以及補體C4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活動期組和非活動期組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檢測結果對比 活動期組患者血清IgG、IgA、IgM 水平均高于非活動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活動期組補體C3以及補體C4水平均低于非活動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試驗組和對照組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檢測結果對比(,g/L)

表1 試驗組和對照組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檢測結果對比(,g/L)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表2 活動期組和非活動期組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檢測結果對比(,g/L)

表2 活動期組和非活動期組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檢測結果對比(,g/L)
注:與非活動期組對比,aP<0.05
系統性紅斑狼瘡為臨床常見疾病,有明顯的性別趨勢,高發于輕年女性,臨床表現多樣性,會引起患者多種組織器官損害,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并發腎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并發血管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并發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系統性紅斑狼瘡并發肌炎或者關節炎等,給患者的健康造成嚴重的損害[3]。系統性紅斑狼瘡并發腎炎是系統性紅斑狼瘡最常見的并發癥,并且進行性腎損害是大多數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系統性紅斑狼瘡早期腎損害的發生率為28%~52%[4]。晚期62%患者累及腎小球、腎小管和腎血管,并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縮短患者的壽命[5]?;颊唧w內多種自身抗體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答,大量IgG 分泌,使免疫復合物沉積于組織器官,激活補體,使補體被消耗。有研究顯示,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血清IgG、IgA、IgM 均高于健康人,IgG 最高,補體C3最低,這與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長期處于免疫異常情況有關[6]。尤其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活動期,IgG 的升高和補體C3的降低尤為明顯[7]。有學者將高免疫球蛋白和低補體作為判斷系統性紅斑狼瘡活性的輔助指標,因此,IgG 和補體C3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8]。由于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常處于反復發作和緩解期,監測免疫球蛋白檢測與抗核抗體ANA、抗雙鏈DNA、抗SM 等常規實驗室檢測項目的結合具有重要意義,從而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有效預防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腎功能衰竭[9,10]。從本試驗可以看出,試驗組血清IgG、IgA、IgM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補體C3以及補體C4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顒悠诮M患者血清IgG、IgA、IgM 水平均高于非活動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活動期組補體C3(0.45±0.23)g/L 以及補體C4(0.20±0.01)g/L 均低于非活動期組的(1.00±0.21)、(0.23±0.06)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檢測免疫球蛋白和補體可以有效的判斷病情,指導治療和預后,臨床檢測人員可通過檢測免疫球蛋白和補體確定患者是否為活動期,故檢測免疫球蛋白和補體作為一種輔助檢測的推廣優勢明顯,可以指導臨床用藥。但是研究的樣本例數較少,臨床檢驗人員可以多收集樣本,繼續研究,為臨床診斷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