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騫 孟丹青
摘要:本文通過總結和回顧南京地鐵20年來在綠色發展方面的經驗和不足,分析綠色發展的要求和總體思路,提出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具體保障措施,以及保障政策建議。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and reviews the experience and shortcomings of Nanjing Metro in the past 20 years in green development, analyzes the requirements and general ideas of green development, and proposes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and specific guarantee measures, as well as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關鍵詞:南京地鐵;綠色發展;思路;研究
Key words: Nanjing Metro;green development;ideas;research
中圖分類號:F572.6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30-0026-02
0 ?引言
城市軌道交通本身是一項踐行綠色交通、實現低碳減排的重大環保項目。與傳統交通方式相比,軌道交通具有更安全、低能耗、少污染等優點,能有效減少尾氣排放,保護城市環境,降低能源消耗。面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嚴峻現實和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社會對綠色發展新的認識和要求,也為綠色發展在南京地鐵的順利推進注入了強勁動力。
1 ?回顧南京地鐵綠色發展工作
南京地鐵從規劃建設第一條地鐵線路開始,就確立了“安全、可靠、適用、經濟、先進”的建設原則,以完善的設計、優異的工程質量、周全的地鐵設備、專業的員工隊伍,為廣大南京市民提供了優質、便捷的客運服務,也為創建綠色地鐵積累了寶貴經驗。從規劃、設計、施工、運營全周期過程各個方面做了大量綠色發展工作。
1.1 地鐵建設用地提前規劃、控制、預留 ?以地鐵1號線為例,在地鐵線路走向和站位基本穩定的情況下,通過規劃控制、嚴格審批手續和監管,工程建設用地基本得到了保障。從規劃設計、項目立項,到地鐵開工建設,在長達10余年的時間內,拆遷費用僅增加不到1億元。與同時期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相比,南京地鐵通過規劃控制,預留地鐵建設用地,結合城市道路拓建,避免重復施工,產生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和環境效益。
1.2 地鐵設計重視減能降噪 ?設計時,考慮設置“節能坡”,即車輛出站為下坡,車站進站為上坡,以最自然方式降低運行能耗。地鐵高架線路以最大限度自然采光、通風優勢,能耗僅為地下線的45%。高架線路重點考慮噪音污染影響,為此與北京城建院共同研制了“U型梁高架線系統”, 降噪效果明顯、綜合造價較低,整體性能優于傳統箱梁,達到既美觀又實用的效果。
1.3 地鐵施工重視檢測、落實環保措施 ?地鐵施工前,在設計階段便委托專業機構對聲環境、水環境以及生態保護等從施工到運營全過程進行了評估,尤其對地鐵建設過程中經過的大量施工敏感地帶,如商業繁華區、居民聚集區、文物保護區、政府機關、學校以及醫院等,有針對性的提出了振動、噪聲、粉塵等的控制措施。通過明確施工現場環保工作的管理部門,并在施工過程中進行同步監測,確保“綠評”制度和各項環保措施的執行和落實。
1.4 地鐵運營實現節能控制
作為市重點用能單位,在運營中從技術改造和強化管理方面引入新技術、新工藝,降低運營能耗。2010年后加強車站照明節能改造,健全用能管理機制,率先在國內地鐵開展“地鐵能源監管系統”建設,構建了一個覆蓋地鐵一號線、南延線31個車站、4個車輛基地的用電、用水自動監管平臺,2012年4月通過國家住建部科技示范項目驗收,開創了國內地鐵節能管理的先河。
2 ?南京地鐵綠色發展存在的不足
2.1 建設過程中的環境問題 ?城市軌道交通本身是一項踐行綠色交通、實現低碳減排的重點環保項目。與傳統交通方式相比,軌道交通具有更安全、低能耗、少污染等優點,能有效減少尾氣排放,保護城市環境,降低能源消耗。但由于建設的周期長、工程量大,施工中不及時采取有效防護措施,將會帶來噪聲、揚塵等一系列環境問題。此外,征地拆遷、樹木遷移、交通疏解、桿管線改遷等工作,都會對城市居民的生產、生活造成影響。
2.2 土地節約利用不夠 ?由于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土地資源更趨緊張,制約著南京經濟與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軌道交通建設,在主城區內設置地下段,郊區選擇道路高架,節約了大量的城市土地資源。然而,軌道交通線路建成的大量地下空間,由于國內尚無相關的立法,土地資源的權屬尚無法明確,如何有效利用成為了難題。此外,在地面車站、車場的土地綜合利用方面還有待加強。僅以目前已建成的地鐵列車停車場、車輛段為例,車輛段平均占地25公頃,停車場占地10公頃。根據規劃,未來至少需要建設車輛段13處,停車場14處,用地面積估算需要近500公頃。隨著軌道交通線網的修編,這一數字還將繼續擴大。對于停車場、車輛段及綜合保障基地,如果僅停留在滿足軌道交通設施的基本功能,而不進行高強度、綜合性開發,將會是對城市寶貴土地資源的浪費。
3 ?地鐵綠色發展路徑研究
3.1 目標和總體思路 ?將通過綠色地鐵的創建,有力實現“四個綠色”發展目標,即:為乘客創造綠色價值;為城市增添綠色資產;為生態環境保護綠色資源;為企業發展帶來綠色競爭優勢。總體思路是堅持綠色發展方向、堅持規劃引領、堅持超越跨越、堅持彰顯特色。
3.2 具體措施 ?①規劃設計突出綠色科學。線網規劃是先鋒。考慮客流效益,根據TOD原則,對線路走向、站點設置進行宏觀把控,有效解決市民出行需求,引導站點周邊地區土地利用開發。
一是城區地鐵網格化。提升中心城區軌道交通的密集度,解決市區居民的出行和交通擁堵問題。二是郊縣輕軌直達化。軌道交通全部直達到溧水、高淳、浦口、六合等郊區,解決當地居民的出行和過江問題。三是都市圈城際鐵路快速化。重點研究車型、車速,將現在80公里的最高時速,提升到100至160公里/小時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快捷、直達問題。
在線網規劃相對穩定的前提下,要充分研究車輛段(綜合基地)、停車場、控制中心等的資源共享。對交通樞紐、交通銜接設施以及城市其他設施,包括大型管線、道路、供電、供水、救援、救護等進行深入研究,積極落實公交一體化政策,做好交通銜接設計規劃,使得城市公共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利用效率進一步優化。
②工程建設力求綠色環保。一是強化作業人員的環保意識,在施工一線營造“環保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二是科技攻關,研究新技術、新工藝、新工法、新材料。制定綠色環保的施工方案,從施工組織設計開始對施工全過程進行嚴格控制與管理,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保障環保措施有效落實。
三是提高綠色施工作業水平。根據現場施工需要,不斷優化各工序的環保措施,選用環保型施工機具,切實處理好“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粉塵以及施工產生的振動、噪聲,最大限度節約資源、減少能源消耗,降低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四是接受監督,落實管段內環保責任。加強施工項目部和周邊群眾的溝通,增進相互了解和理解,促進環境保護工作取得實效。
③運營服務保障綠色出行。源頭防治,提升環保水平。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中產生的環境影響主要體現在噪聲和環境振動兩方面。南京地鐵將通過系統性的科學評估,提前考慮運營期間的環保要求,切實制定工程設計方案,從源頭著手,防治運營期間可能產生環境影響的不利因素。在運營期間,通過及時監測,根據噪聲和振動產生的特點,綜合采取聲源控制和傳播途徑控制措施,降低噪聲和振動的影響。
深度挖潛,實現節能降耗。充分抓住網絡化運營的特點,將能耗管理提高到新水平,實現軌道交通節能降耗的實效性和長效性。一是優化運營組織方案,根據各階段運營情況和客流情況,合理組織列車交路,提高列車的滿載率,提升運輸效率,節約列車的牽引用電量。二是完善“地鐵能源監管系統”,實現地鐵車站、控制中心、車輛段、綜合基地、停車場的全覆蓋。三是合理設置供電系統,將列車制動時的電能回饋電網,形成再利用。四是進行車站節能改造,運用綜合節能照明等新技術。五是建立中水處理和回用系統,并考慮雨水收集等方式來循環利用、降低消耗。
合理調度,保障安全準點。地鐵的安全運營是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保障。一是繼續堅持以安全運營為中心,狠抓運營質量。優化列車開行方案,合理配置運力資源,最大限度地增加運能。通過強化各項管理措施,使運營圖兌現率和列車正點率在99.6%目標要求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到99.8%以上,讓乘客進一步體驗到南京地鐵的準點和便利。二是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安全風險防控體系,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安全檢查力度,及時排查危險源,杜絕安全責任事故,積極開展各項應急演練,配合開展各項安全反恐演習,嚴防死守確保運營安全。
④集約土地利用實現資源共享。軌道交通可以增加土地使用效益,帶來沿線土地高強度的開發,成為城市或地區土地的開發軸或發展軸。在實施過程中,南京地鐵將注意當前與長遠結合,地上與地下空間結合,平面與豎向結合,區域與網絡結合。在土地集約利用背景下,進一步加強地面車站、車場空間的綜合開發利用。運用TOD模式建設地鐵小鎮,既疏散中心城區過于密集的人口,創造新的就業條件,帶動偏遠鄉村的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又能使城際鐵路保持比較好的運營效率。
⑤健全工作機制。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在地鐵集團內部廣泛深入開展學習、宣傳“綠色發展”的活動,力爭在較短時間內,理解綠色發展的意義,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明確綠色發展的方向,堅定綠色發展的決心。二是強化目標責任考核及監督檢查,制定綠色發展評價體系,作為南京地鐵考核體系的重要內容,引導員工深入學習實踐綠色發展活動。三是強化在職員工的培訓,加強過程控制,積極推動各專業、工種間的崗位交流,通過輪崗鍛煉等多種方式,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提升未來應對復雜局面和突發情況的能力,促進人才快速成長。四是崗位設計既要人崗相宜,更要人才激勵,通過進一步優化薪酬體系和晉升渠道,穩定隊伍,留住人才。五是要在綠色環保技術方面加大研發力度,從設計、建設到運營全過程采用先進環保理念、技術和工藝。加強與國內優秀企業、院所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綠色發展方面的成功經驗,積極引進和吸收成熟的綠色環保技術,因地制宜再創新,將南京地鐵綠色發展的能力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4 ?政策建議
為了保護好目前已經取得的綠色成果,進一步促進軌道交通事業綠色發展、創新發展,一是建議政府強化管理,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等手段保證綠色發展的順利推進,使得真正綠色發展的企業得到保護和扶持。二是建議政府盡快出臺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增加有效投入,為企業加快綠色關鍵技術的攻關和成果轉化,全面廣泛應用綠色新技術,提供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有效增強企業綠色發展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徐澤友,林曉.南京地鐵4號線一期工程地質勘察探討[J].山西建筑,2016(33).
[2]趙紅光.淺談南京地鐵咬合樁圍護型式設計與施工[J].四川建筑,2017(04).
[3]王京元,王煒,程琳.結合南京地鐵談軌道交通建設[A].可持續發展的中國交通——2005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交通運輸工程學科)論文集(上冊)[C].2005.
作者簡介:甘騫(1985-),男,江蘇南京人,碩士研究生,畢業于南京工業大學,研究方向為軌道交通建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