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曉琴
【摘 要】? 目的 : 探討院內外急診急救流程優化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響。方法 :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由本急救站救護車負責急救轉運、并經人民醫院和中醫醫院兩家醫院急診科收治的突發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164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送往中醫醫院急診科的患者84例作為對照組,送往人民醫院急診科的患者80例作為優化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流程,優化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開展院內外急診急救流程優化,觀察與記錄搶救時間、搶救成功率和并發癥。結果 : 優化組平均搶救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搶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搶救后的并發癥發生率、再發率都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 院內外急診急救流程優化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應用中能有效縮短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搶救后并發癥發生率及再發率。
【關鍵詞】??急救流程優化;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搶救成功率;搶救時間;并發癥
急性腦卒中作為急性腦血管病癥的一種類型,特點是神經功能局灶性喪失、病情發展速度很快,臨床上具有比較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是威脅人類健康和引起人類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1]。該病具有起病較急、突發性較強等特點,必須提高院內外的急救質量和效率來提高患者生存的可能性[2]。現將本急救站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參與急救的共164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調查研究,根據護理流程不同分為優化組和對照組,比較兩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搶救時間、搶救成功率等指標,為相關疾病的診治提供指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由本急救站救護車救治轉運并經人民醫院和中醫醫院兩家醫院急診科收治的突發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164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者發病前均排除患有重大疾病的可能;均符合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標準;年齡20~90歲;人民醫院和中醫醫院為本地區兩家同等級別、同等救治水平的醫院;本急救站倫理委員會批準了此次研究。排除標準:孕期婦女或者妊娠期婦女;急救資料缺乏者。
其中送往中醫醫院急診科收治的患者84例作為對照組,男41例,女43例;年齡41~83歲,平均(62.07±15.31)歲;平均體質量指數(22.27±2.04)kg/m2;平均心率(81.92±3.62)次/min;平均收縮壓(141.47±9.94)mmHg;平均舒張壓(97.66±7.82)mmHg。送往人民醫院急診科收治的患者80例作為優化組,男39例,女41例;年齡42~85歲,平均年齡(63.82±14.93)歲;平均體質量指數(22.62±2.33)kg/m2;平均心率(82.17±3.88)次/min;平均收縮壓(140.72±10.19)mmHg;平均舒張壓(96.92±8.17)mmHg。兩組資料可比較(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送往中醫醫院急診科,實施常規護理流程,具體措施如下:救護車以最短時間到達現場后,跟車護士嚴格執行醫囑,按常規流程給予安置合適體位、監測生命體征、吸氧、開通靜脈通路等對癥處理,并做好記錄,對于重癥患者,配合醫生及時搶救;救護車到達中醫醫院急診科后,跟車醫生、護士與接診醫生、護士交接,然后按醫院常規流程安排相關檢查、救治、溶栓和入院等。
優化組患者送往人民醫院急診科,此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流程的基礎上,開展急診急救的流程優化,具體措施如下:救護車以最短時間到達現場,跟車醫生及時收集病史和發病情況,經體格檢查(神經系統檢查)后,對懷疑腦卒中的患者,根據就近就急和病人自愿的原則,在確立了送治醫院為人民醫院后,及時反饋給120調度中心,由調度中心通知急診科開啟“腦卒中病人綠色通道”;駕駛員確定患者的最佳護送路線,跟車醫生和護士在救治的同時,利用微信工作群,把現場患者的生命體征、發病時間等情況及時反饋給急診科的主治醫生,以協助急診科醫生進行初篩;對于轉運路程較遠的患者,給予病人、家屬適當的安慰以及關于病情的一般性解釋工作,以提高患者和家屬重視程度和應變能力,縮短后期術前簽字溝通時間;急診科的護士在等待救護車到達的過程中,要關注預告子系統電子大屏顯示的救護車實時狀態,判斷患者到達時間,做好接診準備和溶栓的藥物準備;救護車到達急診科時,完成院內外無縫交接,啟動腦卒中病人搶救流程,明確搶救室護士專人負責制,在完成對癥護理的同時,全程實時監測病情變化,并配備專職工勤人員陪送檢查,保證45min內完成頭顱CT、血常規、急診生化和凝血功能檢查;同時護士要配合醫生進行NIHSS評估,在醫生根據病情輕重、發病時間長短確定救治方案后,協助醫生給予病情交待和簽字,然后及時聯系并護送至溶栓、住院,需要轉上一級醫院的重癥患者,聯系120給予及時轉診。
1.3 觀察指標
1)搶救時間;2)搶救成功率,即搶救成功例數的占比;3)并發癥發生率、再發率,即肺炎、壓力性潰瘍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和卒中的再發率。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0.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n,%)和計量資料(? ±s )分別行卡方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搶救時間比較
優化組的平均搶救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搶救成功率比較
優化組搶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搶救后并發癥和再發率比較
優化組搶救后的并發癥發生率、再發率都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好發于血壓升高的中老年人群,患者往往有頸動脈狹窄或閉塞,嚴重者出現破裂、出血,導致急性或持續性缺血、缺氧,引起患者突然致殘甚至死亡[3]。急救護理對于提高患者存活率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以往急救的護理流程步驟籠統、沒有實行專人負責護理、護理措施的執行效率低、院前急救的流程欠缺、與病人和家屬的溝通遲緩,導致醫生不能及時確定搶救規劃,使患者無法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救治而死亡。開展院內外急診急救流程優化可使救治方案和護理措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得以有效實施,急診救治時間明顯縮短,可使患者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救治而提高搶救成功率,而且可以明顯提高搶救效率,降低肺炎、壓力性潰瘍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及卒中的再發率。本研究顯示,優化組平均搶救時間短于對照組,搶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搶救后的并發癥發生率、再發率都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從機制上分析,開展院內外急診急救的流程優化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院前病癥改善及成功救治創造了有利條件,可使護理人員在規定時間內對患者實施及時有效的救助措施,使患者急診時間明顯縮短,為臨床搶救爭取了寶貴時間,使搶救成功率明顯提高[4]。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急救的要求是及時、有效且解除原因,此階段是搶救存活的關鍵時刻,如急救及時,大部分患者可免于死亡,也可降低致殘率[5]。急診急救流程優化的基礎原則是心理與機體辨證證統一,急救不及時或不準確可能導致病情無法逆轉,也是影響患者生存率的關鍵環節,甚至有時比治療病情更為重要。如何提高急診急救水平,是目前急診醫生始終致力于研究的難題,也是急診醫學界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6-7]。急診急救流程優化具有更優秀的護理效果,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重危急診患者搶救贏得了時機,對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改善其預后有著重要意義[8-9]。不過本研究沒有深入進行機制分析,也沒有進行長期隨訪,還需要進一步進行分析。
總之,院內外急診急救流程優化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應用中能有效縮短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搶救后并發癥發生率及再發率。
參考文獻
[1]? 呂敏,許玉平.標準化急性腦卒中急救護理流程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溶栓治療時間窗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05(18):143.
[2] 徐俊.院前、院內急救一體化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急救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四川解剖學雜志,2020,28(02):125-127.
[3] 周艷霞.一站式護理急救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搶救中的應用[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13):144,146.
[4] 李秀云,龍軍成,賴勛耀,等.基于成人腦卒中新急救流程構建的急診綠色通道在缺血性腦卒中急救中的應用[J].數理醫藥學雜志,2020,33(06):938-940.
[5] 何泗霞.急診護理快速通道對急性腦卒中救治時間及治療效果的影響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05(21):33.
[6] 王超,閆紅麗.常規護理和急診快捷護理流程用于急性腦卒中患者急診搶救中的效果對比[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05(09):92.
[7] 盧雪玲,杜翠色,陳麗嬋,等.循證支持下針對腦卒中患者在急診預檢分診及臨床護理中的價值[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05(26):118,127.
[8] 周婉嫦,梁少芳,馮惠霞.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對急性腦卒中患者搶救成功率的影響[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20,25(03):306-307.
[9] 錢細友,蔡海榮,黃秋萍,等.優化的急診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急癥,2017,26(03):562-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