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國紅

摘? 要:音樂教育方向的專業目錄主要包括科專業代碼為130200 的專業、040102 的課程與教學論(音樂)專業以及專業代碼為 045111 的學科教學(音樂)專業。文章比較研究三種音樂教育類研究生在培養目標、培養方式以及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區別與聯系,旨在厘清眾多高校在實際的培養模式方面存在一定的模糊區間,有利于辦學單位定位方向,合理科學地制定培養模式和評估體系。
關鍵詞:音樂教育;研究生;專業代碼;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C961?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30-0155-04
Abstract: The major catalog of music education direction mainly includes majors with major code of 130200,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Music) major of 040102 and discipline teaching (Music) major with major code of 045111.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and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three kinds of music education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aspects of training objectives, training methods and curriculum, aiming to clarify the fuzzy interval in the actual training mode of many universities,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orientation of the school running unit and the reasonable scientific formul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 and evaluation system.
Keywords: music education; postgraduate; professional code; training mode
目前我國音樂教育類的研究生培養類型有三種:1. 即作為藝術門類下的音樂舞蹈一級學科,專業代碼為130200;2. 作為教育學門類中的“課程與教學論”二級學科下的音樂教育方向,專業代碼為040102;3. 作為教育學門類下的學科教學(音樂),專業代碼為045111。就學位性質而言,專業代碼130200和040102培養的是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而045111培養的是專業型碩士研究生。
就以上三個培養類型在培養目標、培養方式以及課程設置等方面有著一定區別與聯系,但眾多高校在實際的培養模式方面存在一定的模糊區間,厘清其區別和聯系,有利于辦學單位定位方向,合理科學地制定培養模式和評估體系,這是本文撰寫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一、關于三種學科培養類型
(一)專業代碼130200
音樂與舞蹈學(專業代碼130200)是學科門類藝術學下設的一級學科,是音樂舞蹈創作、表演與理論研究的學科總稱,其中包括音樂與舞蹈創作(Creation of Music and Dance)、音樂與舞蹈理論(Theory of Music and Dance)、音樂與舞蹈表演(Performance of Music and Dance)和音樂與舞蹈有關的交叉學科(Interdisciplines Related to Music and Dance)四大主體部分。就音樂類而言,涉及的子學科主要包括:音樂創作、音樂表演、作曲理論、音樂表演理論、音樂史學、音樂美學、民族音樂學、音樂社會學、音樂分析學、音樂考古學、音樂文獻學、音樂圖像學、音樂聲學、樂律學、錄音藝術學、音樂批評學、音樂心理學、音樂治療學、音樂工藝學、音樂教育學、音樂傳播學等。
由此可見,音樂教育學是音樂與教育相結合的交叉學科,是運用教育學、管理學及相關自然科學的基本原理,對音樂教育、管理、科技等領域進行系統研究的子學科。其具體研究對象包括音樂教育的歷史和原理,音樂教育與人的發展的關系,音樂教學活動及其規律,以及音樂藝術文化的傳承與社會傳播等,并通過音樂教學實踐的途徑進一步完善對音樂教學理論的總結,其學位性質為學術型藝術碩士。
從眾多的培養單位的定位描述來看,可見其共性的培養目標:具有較高水平技能表演和教學能力的研究型人才,能適應各層次的教學實踐與研究工作。如華中師范大學:具有良好的學識修養、扎實的專業基礎和系統的專業學科理論知識,了解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的音樂舞蹈表演的教育研究型人才,能夠服務于全國和地方經濟文化建設。如上海大學:本學科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音樂學理論知識和創新思維能力的高級音樂專業研究型人才(包括演唱、演奏理論研究)。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把握本學科前沿發展動態,洞悉本專業領域國內外研究現狀的能力,進而成為具有較強研究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的高級人才。又如燕山大學:本學科著重于音樂表演與教學研究、音樂理論研究及舞蹈史論和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研究。培養具有獨立從事音樂表演與教學和音樂與舞蹈理論研究的高級別專業人才。本學科著重于音樂表演與教學研究、音樂理論研究及舞蹈史論和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研究。培養具有獨立從事音樂表演與教學和音樂與舞蹈理論研究的高級別專業人才。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音樂表演與教學(聲樂、民樂、鍵盤、小提琴、大提琴)……
由此可見,專業代碼130200教育類研究生培養的主旨目標是音樂類各學科方向表演教學、教育研究的高級人才。
(二)專業代碼040102
課程與教學論(專業代碼040102)是學科門類教育學下設的二級學科,根據《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一級學科簡介》所表述的是“以學習、課程、教學與評價及其與教師的關系為主要研究內容,包括課程與教學基本理論、學科課程與教學理論、課程內容改革、教師素質和能力發展等;注重音樂課程內容、教學實踐的理論與實踐的融合,為學校教育的課程與教學改革實踐提供創新性理論指導和行之有效的實踐策略”。簡而言之,就是從宏觀的角度對課堂教學設計等問題進行理論性研究。在這個專業下還分語文學科教學論、數學學科教學論、音樂學科教學論等具體的學科方向。就學位類型來說屬于學術型教育碩士。
就具體的培養目標來說就是:1. 具有嚴格的學術研究態度、科學的研究方法和誠毅的工作作風,過硬的政治思想、職業道德和學術操守。2. 能夠全面掌握音樂課程與教學學料領域的系統專業知識,熟悉和了解專業及學科發展和改革動向,具有國際視野,掌握大教育學科下各領域下的知識體系結構和內容,特別是新的學術觀點和理論體系,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和豐富,較寬厚的文化藝術修養。3. 有著科學合理的研究方法和開創性思維,能夠應用所掌握的專業知識獨立自主地研究、解決音樂課程與教學在實踐過程的問題和能力。4. 能夠熟練掌握外語,具有良好的對外交流、學習、研究的能力。5. 能夠進行跨學科合作,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勝任音樂課程的開發、設計、評估、理論研究和管理工作。
(三)專業代碼045111
學科教學(專業代碼045111)是教育學下設專業碩士學位,分學科方向設立,如音樂、美術、語文、數學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原有的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單一性不在適應人才需求,199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設立了專業型的教育碩士學位培養模式,作為學科(音樂)教學的專業應用而生。該專業主要培養掌握現代教育理論、熟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掌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內容和新方法,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質中小學教師。該專業的顯著的側重在于教育教學的實踐能力,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運用所學理論和方法,熟練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能理論結合實踐,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創造性的教育教學工作。
音樂學科教學的教育碩士專業學位面向的是中小學普通音樂教育即基礎教育,其中包含中等職業學校的專任教師,以及教育研究和管理人員,擬提升他們的學歷層次與教學、科研水平,滿足和適應當前基礎教育改革和學科教學的需要。音樂學科教學更突出實踐性研究,也就是教學實踐,一般會將重點放在課堂的具體教學方法方式上進行研究和應用。
由此可見,三種專業代碼涉及到的音樂教育碩士專業在培養目標是有著一定的聯系,即與教育學學科內涵有著關聯性,但又各有所側重,如表1所示。
基于上述的學位設置目的和培養目標的差異性,在招生考試、培養體系也存在著一定的區別,但現實情況是在人才培養體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同質化現象或模糊區間。
二、培養體系同質化
雖然說三種專業代碼的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各自有著清晰地表述,但在實際的人才培養體系中,培養單位、師生在實施的過程卻有著同質化現象。
就培養單位而言,在一級學科音樂舞蹈學下設的音樂教育專業(130200)一般是由音樂學院或音樂系來培養,主要涉及的是表演類型的教育教學,如聲樂、器樂、合唱指揮等方向。而在一級學科教育學下設的音樂課程與教學論(040102)、音樂學科教學(045111)一般則是由師范學院或教育學院設置培養,但考慮到音樂專業的特殊性,常與音樂學院或音樂系來合作辦學,但人才的培養體系、學生管理基本上是由音樂學院或音樂系來完成 ,如作者所在集美大學音樂學院即是如此,但學位點卻歸口師范學院。由此會產生培養方式和目標同質化現象——側重技能。一般而言,音樂專業的師生在培養體系中會強化音樂技能側重,會進弱化教育學方面知識體系。有時師生不一定分明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屬性,更有研究生還認為自己是某表演專業。
音樂教育專業(130200)強化技能的培養無可厚非,但作為學術型的研究生,需要理論、特別是教育學理論支撐來研究。雖然說有教育學方面的課程設置,但在專業技能的教學內容里大部分缺乏教育教學的思維來開展教學,常會同質化與表演專業重疊。音樂課程與教學論(040102)、音樂學科教學(045111)也亦是如此,甚至連課程體系都十分相似,如陜西師范大學開設的音樂與舞蹈學下的音樂教育專業(專業代碼130200),和教育學下的學科教學(音樂)(專業代碼045111)。其中兩種專業都有到中小學實習半年的設置安排。
音樂學科教學(045111)是專業型教育碩士,是培養基礎教育(含其他中等學校)專任教師,安排為期半年的實習是必要的。而音樂課程與教學論(040102)側重理論研究音樂課程與教學的相關問題,并無單一涉及到基礎教育,即是涉及基礎教育,為期半年的實習有失偏頗。這一現象在其他培養單位也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沒理解和把握兩種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內涵,另一方面是在培養體系方面傾向簡單化。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避免培養體系的同質化現象或強化對音樂學科教學(045111)的內涵把握,全國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多次發布如培養方案、實習、畢業論文等指導性文件。如《關于繼續做好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修訂工作的通知》(教指委發<2017>25號)第一條就指出“請各培養院校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門和培養院系切實承擔責任,高度重視培養方案修訂工作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作用,精心組織本校相關專業領域和專業方向的指導教師和任課教師認真學習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相關文件,深入了解《指導方案》所確定的培養目標和相關要求,準確理解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定位和培養目標”。特別是第五條指出“學科教學專業領域的培養目標是造就高素質的普通中學各科專任教師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文化課教師,不涉及小學學科教師培養。小學學科教師培養由小學教育專業領域承擔”。另外,涉及到畢業論文在第九條也明確指出“學位論文選題應來源于基礎教育學校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的實際問題,并與學生所學專業領域和專業方向一致”。然而就作者所接觸到的音樂學科教學(045111)的畢業論文有相當部分并無涉及普通中學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音樂學科研究,甚至連教育教學的內容也是缺失的。往往偏頗到課程與教學論(040102)或音樂教育專業(130200)的研究對象,雖然三個專業存在一定的聯系,但研究對象的側重內涵認識把握不夠深入。
三、回歸本位
綜上所述,針對不同的音樂教育碩士專業類型,就人才培養體系需要回歸本位,也就是要回歸到培養目標的根本宗旨上來。
音樂學科教學(045111)作為專業型學位研究生培養側重實踐性,因此在其培養方案中更加強化實踐環節。實踐教學環節包括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研習、微格教學、調研分析、班級與課堂管理等。根據教指委的文件精神要求,教育實習不得少于1個學期。這是不同于課程與教學論(040102)或音樂教育專業(130200)最典型的方面。與此同時,由于該專業的實踐性強的特點,還需配備實踐基地導師,實行校內校外雙導師制度。因此,在人才培養方面,音樂學科教學(045111)應該注重實踐性的培養模式為宜。
音樂教育專業(130200)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是分方向的,如聲樂表演與教學、鋼琴表演與教學、琵琶表演與教學、二胡表演與教學等。由于各自領域的不同,除了大教育科學知識外,人才培養應該體現不同方向的差異性,在表演技能的培養過程中應該構建技能教學知識體系的內容,對不同作品演繹所提煉出來的教學經驗和方法。而培養現狀往往是強化技能,時而導致成了表演專業技能的教與學,忽視了教育教學的內涵。該專業屬于學術型,應該是強化理論研究,特別是各自領域的教育教學理論的人才培養。
音樂課程與教學論(040102)音樂方向人才培養主要研究學校教育中與課程、教學相關的一系列理論與實踐問題,其發展既同哲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文化學、歷史學以及自然科學等學科存在密切的聯系,又有其獨立性。其學術型碩士也旨在強化理論研究,但不同于音樂教育專業(130200)的理論研究(各專業方向的教育教學研究)。在大多數高校培養體系和目標中不難看出,課程與教學論(040102)與音樂學科教學(045111)最容易混淆,所設置課程高度相似,如學位基礎課: 教育學原理、課程與教學論、心理學、音樂課程與教材分析、音樂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專業選修課:如音樂教育史、音樂美學;教學專業技能類課程,如鋼琴、聲樂、器樂等;教育教學管理類課程等。培養目標的表述內涵基本相同,這就導致培養目標的模糊性。應該回歸至專業的培養屬性和目標上來,注重課程開發、設計、教學、管理等理論方面著手培養,當然技能的實踐也是不可或缺。
總之,三種不同教育類碩士的培養目標、模式以及課程各有側重,培養方案和體系需要對應,盡管三個專業均具有其教育的基本屬性。
四、結束語
基于厘清三種專業音樂教育類型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和體系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實施人才培養工作、組織教學活動,管理教學過程的綱領性文件,對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起著重要的保障和引領作用。
由于三種音樂教育類型的研究生培養都有著共同的學科特點,即音樂+教育,體現出的是交叉學科特點,再加上音樂是一門注重實踐的學科特點,因此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會產生融合現象,這是合乎邏輯和科學的。由于培養目標的差異性,在課程體系構建方面就得各有所側重,如何把握這個“度”是基于培養目標。
音樂教育類型的研究生是以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就實踐而言,不同培養目標是不盡相同的。音樂教育專業(專業代碼130200)的實踐是以在表演技能的學習過程中把握該技能教學的規律和特點,一般表現形式是在掌握大教育下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專業技能課予以體現;音樂課程與教學論(040102)的實踐主要在于音樂課程開發、設計、管理以及評估等方面。音樂學科教學(045111)的實踐主要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研習、微格教學、調研分析、班級與課堂管理等環節,由于其專業性的學位特點,更加注重實踐。就理論而言,音樂教育專業(專業代碼130200)注重表演技能教學的理論研究;音樂課程與教學論(040102)注重利用跨學科的理論知識體系,結合音樂課程的特點,解決、優化該學科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音樂學科教學(045111)的理論研究則是在音樂基礎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通過理論研究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實踐。
作為學術型的音樂教育專業(專業代碼130200)和音樂課程與教學論(040102)在其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在注重理論思維培養的基礎上兼顧實踐;音樂學科教學(045111)則是在實踐的基礎上通過理論研究解決好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因此,人才培養方案依據理論與實踐的各自側重和特點,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不能產生同質化或模糊的空間。當然人才的最終的評估體系也得合乎培養目標方向。與此同時,學生的招、考錄也是不盡相同的,其中教育綜合類的知識考試是基本一致的,但音樂專業的考試則各自有所側重。如音樂學科教學(045111)側重某項技能和音樂基礎理論的考試,而音樂學科教學(045111)則側重音樂專業的綜合能力,即“一專多能”的測試……
總之,音樂教育類型的研究生培養體現了多渠道、多類型的培養模式,厘清其間的區別和聯系就能有的放矢,更加精準地為實現培養目標服務。
參考文獻:
[1]陳瑤,孫濤.音樂教育研究生(學科教學)基層就業導向研究[J].藝術評鑒,2019,578(03):179-180.
[2]張大鳴.科學發展觀與高師音樂教育——現行高師音樂教學模式反思[J].四川戲劇,2008(4):122-123.
[3]彭基巨.提高音樂教師科研素養的重要舉措——關于啟動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學科教學音樂)的思考[J].中國音樂教育,2001(11):9-10.
[4]汪昌海.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探討[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8(S2):172-174.
[5]査有梁.教育建模[M].桂林: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音樂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7]貝內特·雷默.音樂教育的哲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
[8]尹愛青.學校音樂教育學導論與教材教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藝術課程標準[S].2012.
[10]尹紅.淺談音樂教育研究生能力的培養模式[J].中國音樂教育,2009(7):51-51.
[11]葉志明.怎樣當一名研究生[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6.
[12]邱均平.中國研究生教育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13]哈羅德·艾伯里斯.音樂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
[14]陳美霞.研究是一門藝術[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9.
[15]張曉慧.我國專業碩士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研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5(10):18-19.
[16]楊云蘭,趙清明.教育碩士培養的問題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