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欣
摘要:《領導學原理》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課程,但在現實教學過程中存在偏重對領導學相關理論的介紹與總結、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參與課堂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如何改進該課程的教學方法,是對授課教師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參與式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互動性和參與性,深受學校和教師的關注?!额I導學原理》參與式教學改革策略主要從問題導向、分組任務、引入辯論、組織體驗式活動、參與項目活動等方面探討,以達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教學相長的目的。
關鍵詞:領導學原理 參與式教學 教學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8-0188-03
《領導學原理》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課程,旨在使學生理解掌握領導學的基礎知識和實踐運行,培養學生對領導學的濃厚興趣,掌握基礎的領導學知識和領導技能,提升個人領導力,從而更加從容熱情地應對未來工作實踐中的領導力挑戰。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偏重對領導學相關理論(如領導特質理論、權變理論、分布式領導等)的介紹與總結,使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參與課堂積極性不高,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的能力不足等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如何改進該課程的教學方法,是教師面對的新挑戰。
參與式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具有較強的參與性和主動性,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課堂等有著積極的作用,這對如何結合《領導學原理》課程實際,提出有效的參與式教學改革策略提供了一些啟發。本文在分析《領導學原理》課程教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結合本課程實際,提出注重問題導向、分組任務、引入辯論、組織體驗式活動、參與項目活動等參與式教學改革策略。一方面有利于探討參與式教學方法在《領導學原理》課程中的具體應用方法,改進本課程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師生共同參與,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和學習興趣,有利于提升學生主動思考、參與互動的積極性,有利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也有利于教師專業技能的提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一、參與式教學具體方法相關研究
(一)參與式教學具體方法研究
國外對參與式教學理念已趨于系統化,基于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歸納了參與式教學的系列方法,包括課堂討論、頭腦風暴、示范和指導練習、角色扮演、小組活動、游戲和模擬教學、案例分析、講故事、辯論、與他人在特定環境中練習生存技能、音頻或視頻活動;為世界各國參與式教學理念研究及應用提供了典型范式。國內諸多學者結合具體專業領域、學科特點提出有針對性的方法,其中有些屬于聯合教科文組織對參與式教學歸納的系列方法,如課堂討論、案例分析、游戲和模擬教學等。有些學者結合現代信息技術、“互聯網+”、慕課、微課等提出具有創新性的參與式教學方法,在相關實踐中得到檢驗和推廣,如熊耀華等(2016)、黃藝雅等(2018)、張旻(2019)、張亞麗(2018)等。
(二)參與式教學方法應用和實證分析研究
參與式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其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和參與性,深受學校和教師的關注,諸多學者結合具體教學實踐分析參與式教學方法在相關學科領域、專業領域的具體應用方法及效果,也有學者試圖通過實證分析對相關課程提出運用參與式教學方法的針對性建議。針對中小學教育的學者有毛明華(2019)、黃厚福(2018)、潘應剛(2019)、王茂(2019);針對社會學的學者有李叔君(2011)、孟和烏力吉(2015);針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學者有柳作林等(2018);針對經管類、法學、設計、理工科類等的學者有唐曉丹(2018)、李明(2018)等。這些學者的論述有助于教師對參與式教學的認識和理解,為《領導學原理》課程參與式教學改革帶來啟發。
二、《領導學原理》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偏理論、輕實踐,理論結合實踐能力不足
在日常《領導學原理》教學實踐中,所講的內容存在偏重對領導學相關理論(如領導特質理論、權變理論、分布式領導、家長式領導、中庸領導、團隊領導等)的介紹與總結,相對忽略對這些理論在具體領導實踐中的實際應用,一方面學生理解不太透徹,遇到實際案例時出現不會做題,不會解決實際問題的現象;另一方面在學校社團活動、具體實習、社會實踐中如何處理與領導者之間的關系仍然處于迷茫、摸索的狀態。
(二)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參與性不足
首先,由于在教學過程中偏理論、輕實踐,學生覺得課程枯燥,缺乏趣味性,不愿意參與課堂教學過程中;其次,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設置,本課程一般在大三、大四學期開設,學生在這個階段有準備考研、考證、實習等個人規劃,復習備考、實習與上課的沖突凸顯,對本課程重視程度不足,也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參與性不足;最后,學生有自身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興趣、偏好,在聽課過程中也會根據個人的學習需求來選擇聽課內容,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缺乏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聽教師講解知識點,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地聽、理解、記憶知識點,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嚴重缺乏,而在實際生活、工作中遇到與領導相關的問題,仍缺乏一定的解決方法,使自己處于被動地位,不利于自身的長遠發展。
三、《領導學原理》參與式教學改革策略
(一)注重問題導向,鍛煉學生思考、解決問題能力
在教學中要注重問題導向,善于通過設置思考題、結合案例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思考、解決問題。
首先,在講《領導學原理》新知識點之前,將所學知識以慕課、微課、短視頻等形式上傳到學院教學平臺,學生提前預習后,可以反饋自己的疑惑、問題,教師收集學生的疑惑、問題,在課堂上做到有的放矢:對學生已經理解的知識點進行簡要講解,重點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存在疑惑的地方進行解答,同時在解答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發表自己對待問題的看法,這利于讓學生積極、獨立思考,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過程中。
其次,在日常講解《領導學原理》中的知識點時,可以多結合社會熱點問題,設置問題讓學生參與討論,分享對待這些問題的看法,如在講領導風格時提出問題:以你所熟悉的中國企業的領導,分析其領導特點是什么,這種領導特點(風格)對于企業發展有什么作用?在講領導道德時提出問題:如何看待企業領導者道德水平對企業發展的影響?一國國家領導人道德水平會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嗎?如何看待“毒疫苗”事件?在講團隊領導時,提出問題:你如何看待大學生創新創業?
再者,結合具體的案例講解相關理論知識,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如講家長式領導時結合娃哈哈文化;講領導職能時結合百度“五級領導力”管理首度曝光;講斯隆領導模型時結合李彥宏受邀出席彭博全球商業論壇暢談AI影響力、百度AI開發平臺。
最后,結合一些案例分析題、思考題,提升其理論結合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方面可以參考課后思考題、案例分析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針對社會熱點話題,結合領導學中的相關知識,做成案例,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實際問題。
(二)分組任務或活動
通過分組任務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以小組、團隊形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學會明確其自身角色分工,學會如何與小組、團隊成員相處。在《領導學原理》課堂中,可以讓學生參與一些分組任務,在分組時明確評價機制,有效引導學生參與分組任務。例如:
(1)十一長假你們6人打算去國內某一景點(最好是遠處的)旅行,在不報旅行團的情況下,你們將如何組織這場旅行?(展示時要說明路線、分工等)
(2)假如你們是某公司人力資源部成員(各自職位自定),今年11月份舉辦的公司年會由你們部門負責,你們將如何舉辦此次年會?(在展示時也要說明各自扮演的角色及職責)
(三)引入辯論
在《領導學原理》課堂中引入辯論可以很好地讓學生針對某一觀點進行辯論,不僅可以對領導學相關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還可以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表達觀點、提升隨機應變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
如典型的辯論題目有:
(1)領導是先天的還是后天培養的?
(2)對一個組織來說,領導重要還是管理重要?
(四)組織體驗式活動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游戲活動,讓學生在體驗式活動中獲得一些情境體驗,提高其團隊合作意識、領導能力等。這里主要介紹角色扮演和戶外拓展訓練活動。
1.角色扮演
在《領導學原理》課程教學中,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扮演對應的領導者、被領導者(追隨者)角色,協作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務,可以有效地鍛煉其團結協作,恰當處理領導與被領導者之間關系的能力。
2.戶外拓展訓練活動
戶外拓展訓練是一種常用的培訓方法,是利用山川、河海等自然生態環境,通過精心設計的體驗活動,使參與者認識自身潛能,增強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等,在公司團建、培訓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在《領導學原理》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讓組織一些戶外拓展訓練活動,一部分學生作為組織者,一部分學生作為活動參與者,在活動中得到心智和體力的鍛煉,利于學生領導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的提高,也有利于學生對領導學相關知識的深入理解。
(五)參與項目活動
在《領導學原理》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諸多項目活動,如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教師的科研項目等,讓學生在具體的項目活動中鍛煉其領導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這也是將本課程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有效方式之一。
1.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
在“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如火如荼,這對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都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組成創新創業團隊,參加對應的比賽或訓練,鍛煉、提升自己的領導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
2.科研項目
教師在日??蒲袑嵺`中,可以讓學生參與自己的科研項目,在科研中體會和理解領導學相關知識,也可以幫助學生鍛煉、提升個人的學術水平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本文在分析《領導學原理》課程教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結合本課程實際,提出注重問題導向、分組任務、引入辯論、組織體驗式活動、參與項目活動等參與式教學改革策略,結合筆者的課堂的教學情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有效提升,提高了學生在一些活動及實踐中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去思考、總結,而結合其學習成績,也可以看出其成績也有所提升等。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結合本課程實際進行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教學改革策略,也要發現問題—改進—反思—總結—改進,形成閉環循環,不斷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熊耀華,王法勝,任長寧,等.慕課和參與式教學引導的軟件測試教學實踐[J].軟件工程,2016,19(11):60-62.
[2]黃藝雅,劉麗萍.數字化時代高校思政課堂教學改革行動研究與探索:以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現代經濟信息,2018(24):451.
[3]毛明華.構建“參與式”教學課堂 提升初中生歷史文化素養[J].名師在線,2019(12):34-35.
[4]黃厚福.淺談農村小學大班額參與式教學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50):180-181.
[5]潘應剛.初中生物教學中參與式教學法的應用策略[J].學周刊,2019(15):57.
[6]王茂.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實踐與思考[J].學周刊,2019(14):64.
[7]李叔君,李文莉.基于“參與式”理念的《社會學概論》學生學業評價的改革實踐[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1(4):101-103.
[8]孟和烏力吉.本科生參與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及其效果分析:以環境社會學課程教學實踐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3(6):56-62.
[9]柳作林,熊長英.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參與式”教學實踐與應用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8(8):171-176.
[10]唐曉丹,武雅嬌.旅游管理專業參與式教學模式的構建[J].智庫時代,2018(38):191-193.
[11]李明.參與式教學法在電子商務概論案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50):148-149.
責任編輯:趙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