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新 閆程程

摘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而歷史的發展又為人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和契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際,人的全面發展需要促使了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隨著美好生活的逐步實現,必將更進一步為人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分析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前提,對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內涵做了簡要的概括,探討了人的全面發展與美好生活的內在聯系。
關鍵詞:全面發展 美好生活 內在聯系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8-0205-03
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作為馬克思的一個重要觀點被國內外專家學者廣泛研究并得出了豐碩的成果。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人的發展問題上出現了新情況,并對現實社會提出了新問題,集中表現為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把社會主要矛盾表述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因此,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僅是社會主要矛盾的一個方面,也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助推器;而人的全面發展又會進一步提高對美好生活的要求,從而促進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新時代人的全面發展和美好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是一個具有研究意義的課題。
一、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前提
任何一種學說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有著深厚的理論來源、并且脫胎于舊理論之中的。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來源于馬克思對異化勞動的批判。首先,馬克思在批判吸收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礎上,把目光投向了“現實的人”,這也是馬克思畢生所有理論研究的起點和歸宿點。他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不厭其煩地指出,全部人類歷史的前提,從而也是自己理論的邏輯前提,并不是任意提出的,“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某種處在幻想的與世隔絕的、離群索居狀態下的人,而是處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發展過程中的人”[1]73“這是一些現實的個人”[1]67“也就是說,這些個人是從事活動的,進行物質生產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質的、不受他們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條件下活動著的?!盵1]71-72“現實的物質活動著的人”這一概念的提出,是馬克思和舊哲學的決裂線,標志著馬克思獨立探索“現實的人”這一哲學命題的開始。隨后,馬克思發現“現實的人”過著“非我”的生活,被自己的對立面奴役驅使,這種現實的人的真實處境為馬克思的理論研究的重大課題指明了方向:異化勞動。
馬克思清醒地認識到,資本主義用解放生產力來糊弄民眾,把現實的人牢牢地束縛在生產工具,即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機器上,《摩登時代》中那個搞笑又讓人心酸的工人的一天就是貧苦大眾被異化生活的真實寫照。資本主義對社會的解放做出的貢獻不可否認,就像馬克思用抒情詩意的語言在《共產黨宣言》中描繪的那樣,“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2]274,“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2]277;但是資本主義絲毫不值得贊美,因為這些看似偉大的成就是使人處于異化狀態的根源,并沒有從實際上使人獲得解放。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剖析了資本主義經濟剝削人的經濟事實,并且用異化概念的四種突出展現形式,揭發了資本主義經濟社會中異化勞動的事實:勞動者和其勞動產品的異化、勞動者和勞動活動本身的異化、勞動者和其類本質的異化、人和人的異化。(見下圖)
這四種異化形式最大限度地暴露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非人化和反人類的性質?!肮と松a的越多他就越貧窮”“工人越來越成為商品”,等等,馬克思用這樣樸實無華的句子描述著工人的悲慘生活。針對資本主義主導的社會中出現的越來越嚴重的異化現象,馬克思提出了他一生孜孜不倦追求的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消除異化,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從而實現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馬克思在精準把握歷史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預測了人類未來社會必將實現共產主義,而馬克思在自己思想發展過程中,從來都是把共產主義與人的全面發展聯系在一起的。早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就指出:“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而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會的(即人的)人的復歸,這種復歸是完全的、自覺的,而且保存了以往發展的全部財富的。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于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于自然主義。”[2]120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說,共產主義“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1]294。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再一次宣稱,共產主義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3]。 1877年,馬克思在《給〈祖國紀事〉雜志編輯部的信》中將共產主義理解為“在保證社會勞動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同時又保證人類最全面的發展的這樣一種經濟形態”[4]。
二、人的全面發展的內涵及其與美好生活的內在聯系
人的全面發展不是抽象玄奧的概念,而是“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2]123,并以其深刻的內涵為美好生活的實現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價值來源;而美好生活的具體內容,不僅體現著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內涵,更進一步豐富完善了這一理論,并且在實現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把人的全面發展演繹為生動的現實。
1.美好生活的主體和人的全面發展的主體具有內在一致性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站穩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打破歷史周期律的密鑰。中國共產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5]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6]21而人的全面發展也是為了人民?!豆伯a黨宣言》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 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盵7]自黨的十八大,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始終是習近平同志堅持的從政理念和堅定信念。以人民幸福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民生疾苦,完善社會福利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認同感,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屬于人民。
2.人的勞動的全面性與美好生活相互促進,有機統一
美好生活為人的勞動的全面性的實現提供了可供選擇的空間,而勞動的全面性是美好生活實現的內在動力,兩者相互促進,有機統一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中。美好生活不是鏡中月、水中花,辛勤勞動和努力奮斗才是創造并實現美好生活的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積極倡導辛勤勞動和艱苦奮斗:“必須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讓全體人民進一步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通過勞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8]而在創造美好生活的過程中,勞動的自主性和全面性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新時代,勞動的形式更加豐富多樣,為勞動全面性的實現提供了更多的現實可能性。而馬克思筆下的勞動的全面性指的是把人從單一的、帶有壓迫性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去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勞動形式,這和美好生活的內在生活旨趣是一致的。正如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所說:“在共產主義社會里,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活動范圍,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這樣就不會使我老是一個獵人、漁夫或批判者?!盵1]85這也就打破了勞動活動的單一性、片面性、固化性,而變得豐富、完整和可變動;這也就意味著人們不再被非自愿的分工和單一的職業所奴役,興趣、特長、天賦、愛好將會給每個人自由選擇職業提供無限廣闊的空間。體力勞動不再是人的勞動的全部內容,腦力勞動、管理活動、科學藝術創造活動及改造社會和自然的活動也被自由而廣泛地選擇。
3.人的需求的全面性是美好生活實現的內在動力
需要,不僅作為人的本性之一而存在,同時也不斷促使一個又一個活動開始,而且,最終所有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叭魏稳巳绻煌瑫r為了自己的某種需要和為了這種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9]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內涵之一就是人的需要的全面發展,這也就意味著隨著需要的全面發展,生存、發展、享受等需要層次越來越成為一個豐富體系,并指導著實踐活動的發展,其顯著表現就是,人的需要的不斷發展促進了人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因為較高層次需要的滿足,是以較低層次需要的滿足為前提條件的。人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人類歷史上從未中斷過,從對最初的衣食住行、吃飽穿暖等基本的生存需要的追求,到現在期盼有更高的收入、更安全的社會環境、更好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生態環境、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這些生活要求的變化不僅是人的需要發展的全面性,更是促使美好生活實現的內在動力。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盵6]12
三、結語
人的全面發展與美好生活之間具有內在的一致性,二者之間相互促進、有機統一,美好生活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現實前提,人的全面發展能有力地促進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5]習近平.習近平關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論述摘編[M].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6]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8]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