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甜甜
摘要:農民黨員是黨的肌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在9000多萬名黨員中,農民(含漁牧民)黨員達2600多萬名,占了黨員總數的四成以上。農民黨員能否樹立和增強身份意識,能否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對全國黨員隊伍的素質影響極大,直接關系到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結合邵陽實際分析了增強黨員身份意識的意義,以及農民黨員身份意識的豐富內涵,并從加強思想教育、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創新主題活動、嚴肅監督執紀和增強組織關懷五個方面提出強化農民黨員身份意識的對策。
關鍵詞:農民黨員 身份意識 基層黨建
中圖分類號:D2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8-0226-03
“農民黨員”是“農民”和“共產黨員”兩個角色的綜合體,兼具“農民”和“共產黨員”雙重身份,在兩重身份中,第一身份是黨員。習近平同志在浙江主政時就說過,“黨員的身份決定著,一名黨員無論在什么地方、什么崗位,他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第一目標是為民謀利”[1]。黨的十八大后,他進一步強調了這一思想。農民黨員雖具有農民這一身份的特點,但他作為一個社會政治角色,根據我們黨對黨員所做出的行為規范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毫無例外地“黨員”是其首要的、第一位的身份。因此,結合當前農民黨員的具體實際,教育引導他們樹立、增強身份意識,牢牢記住自己的“第一身份”已經成為農村基層黨建中一個重要而緊迫的課題。
一、夯實增強農民黨員身份意識的認識根基
身份,指人的出身、地位、資格。共產黨員的身份就是共產黨員應有的行為規范,也就是黨章和其他相應黨規黨法所規定的黨員應具備的條件、標準,又稱之為“格”。農民黨員身為黨員,說到底是一個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理所當然應按照黨對黨員的科學定位,夯實他們增強先鋒戰士身份意識的認識根基,在實踐中要著重解決三個認識問題。
1.是保持“先進”與“純潔”的應有之義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先進的、純潔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習近平總書記說,“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黨的先進性要靠千千萬萬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來體現”[2]。農民黨員是黨的肌體中很大的一部分,湖南396.8萬多名黨員中,農民(含漁牧民)黨員達156.5萬多名,占了全省黨員總數的四成以上。如果農民黨員不“先進”與“純潔”,就會影響整個黨的“先進”與“純潔”,而保持“先進”與“純潔”,首要的思想前提是樹立和增強身份意識。我國的農民具有誠實、勤勞、節儉等傳統美德。中國共產黨作為“兩個先鋒隊”,其先進、純潔的思想品格,也凝聚和升華了中國人民包括中國農民這些傳統美德。這是農民黨員樹立身份意識、保持“先進”與“純潔”一條有利的精神紐帶。
2.是密切農村黨群關系的必然要求
在黨執政的條件下,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不僅關系到經濟社會的發展,也關系到黨的執政基礎、執政安全和執政地位。在我國農村,密切我們黨和廣大農民群眾的關系,主體責任在農村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由于少數農民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缺乏身份意識,不能踐行黨的宗旨;不能以先鋒戰士的標準要求自己,而是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農民;不能聯系群眾、做好群眾工作,而是脫離群眾甚至在群眾中附和、散布社會上的一些錯誤言論,以致引起了農民群眾的不滿,損害了黨在農村中的威信和形象,削弱了農村黨群干群關系。因此,只有樹立、增強身份意識,踐行黨的宗旨,保持優良作風,在農民群眾中都把自己作為黨員這面旗幟樹起來,才能使我們黨在農村始終和農民群眾血肉相連,始終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3.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100年”奮斗目標的客觀需要
當前,我們黨已提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斗動員令。今年要實現我國農村貧困地全部脫貧的任務,需要綜合施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農村黨支部建設成率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把農民黨員隊伍建設成一支身份意識強、素質高,有致富頭腦和能力的鐵軍。在這支隊伍中,農村黨員干部能牢記身份,就能發揮群雁“領頭雁”作用。農村黨員都牢記身份,就能為扶貧攻堅的精準推進提供有力保證。只有打贏了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這場硬戰,實現了農村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藍圖就能成為美好現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就指日可待。
二、把握好增強農民黨員身份意識的豐富內容
我黨提出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要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這是當前黨對廣大黨員特別強調的四種身份意識。在此前提下,從農民黨員的具體實際出發,應著重教育、引導,幫助其樹立以下幾種意識:
1.目標意識
人無志不立,國無志不興。小生產的生產方式導致一些農民目光短淺,少數農民黨員缺乏高遠之志,日圖三餐、夜圖一宿,個別貧困黨員甚至以“人窮志短”為理所當然。要幫助農民黨員切實解決好理想問題、志氣問題、信心問題,最根本的是要引導他們認清、樹立黨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以這種理想來確立起自身奮斗的目標,包括依靠誠實勞動、合法經營脫貧致富,以及在致富路上繼續進取的目標,也包括以自身示范作用幫助、帶領周圍群眾共奔致富路的目標。
2.宗旨意識
要幫助個別農民黨員克服“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錯誤思想。引導農民黨員認識到,黨員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并在行動上切實踐行這一宗旨。生活于農民群眾之中的農民黨員,應時時與農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保持聯系,常到他們家中走一走,聊一聊,解他們之所難,幫他們之所需,把做群眾的貼心人和做群眾的帶頭人統一于黨員的身份之中。
3.組織意識
農民黨員雖為農民,但既然入了黨,就是黨組織的一員,是黨的肌體的一個細胞,是“黨的人”,絕不能游離于組織之外,而要始終把自己置于組織之中。要執行黨組織的決議,不講價錢,不打折扣,樂于接受和完成黨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按照有關規定,堅持向黨組織報告個人的有關事項;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按期交納黨費;“對黨組織忠誠老實”[3],向黨組織講真話、講實話、講心里話,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參加任何派別活動,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在外打工和長期居住在外地子女家中的黨員,也要按照流動黨員管理的有關規定,使自己置于黨組織的教育、管理和監督之下。
4.道德意識
要樹立和力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自覺發揚社會主義新風尚。堅持社會公德,堅決反對一切影響公共秩序、損害公共環境、破壞公共財產等不良行為;堅持職業道德,不在生產經營中摻雜使假,不搞坑蒙拐騙那一套;在家里做到夫妻和睦、孝敬長輩、愛護和撫育好后代,注重培育、傳承、弘揚良好家風;移風易俗,帶頭破除封建迷信和大操大辦等種種陳規陋習。
三、采取增強農民黨員身份意識的有效措施
增強農民黨員身份意識,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農村基層延伸的有機組成部分。邵陽許多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總結升華各地實踐和探索的經驗,認為要增強農民黨員身份意識,最主要的是要堅持以下“五靠”:
1. 靠學習教育
誠如毛澤東同志所言,中國的農民雖有“可愛的革命性”,也有其自身固有的階級局限性,如狹隘、保守、散漫等。他在領導井岡山斗爭時曾說:“邊界各縣的黨,幾乎完全是農民成分的黨,若不給以無產階級的思想領導,其趨向是會要錯誤的。”[4]現階段我國的農民雖然與過去有所不同,但仍有許多共同的特點。只有對農民成分的黨員不斷給以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教育,使其繼續克服自身的階級局限性,才能幫助農民黨員增強身份意識。要幫助他們把“農民黨員”和“普通農民”的身份辨識出來、辨別清楚、辨認精準。不能把只是農民可以做的事當作黨員也可以做的事,也不能把只要求黨員去做的事變成對廣大農民的要求。要引導他們認認真真地學黨章黨規,學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特別是關于當好黨員的一系列論述,如“黨員要對黨忠誠”、要記住“三個第一”、做到“三個出來”“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等等,學習中央關于黨員要做到“四講四有”的規定,通過學習,從根本上弄清“入黨為什么”“黨員是什么”“當了黨員怎么辦”等問題,使他們對黨員規范,以及由這種規范決定的黨員身份有清晰、準確、理性的把握,從而把身份意識扎得更牢實,行動上彰顯得更鮮明。
2.靠規范黨內政治生活
黨內政治生活是我們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法寶,是解決黨內矛盾、協調黨內關系、增進黨內和諧的保障,也是共產黨員錘煉黨性的熔爐。目前,少數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生活、政治生態還存在不足之處,這給農民黨員進行黨性鍛煉,強化身份認知、認同造成了負面影響。為此,必須把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作為增強黨員身份意識的重要載體和保障。要把增強理想信念、補鈣壯骨、培元固本放在首要地位;要以“干部任用條例”為遵循,嚴肅干部選任紀律,營造風清氣正的干部選任氛圍,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規范“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創新組織生活載體,把微博、微信群等新媒體運用于組織生活;正確處理民主與集中、自由與紀律的關系,努力開創有集中又有民主、有紀律又有自由、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意志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開展好農村黨組織的政治生活,營造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就能為增強農民黨員的身份意識提供有力保障。
3.靠創新主題活動
黨內主題活動是在一定時期,圍繞一個中心內容,運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開展的,使黨員在身心愉悅、怡情益性中受到教育。這種活動對于不適合搞單純理論灌輸的農民黨員來說,往往更受歡迎,能收到更好的實效。邵陽各地對農民黨員主要創新和開展了這樣幾類主題教育活動:(1)公開“亮身份”活動。如掛牌上崗、“亮牌服務”、設置“先鋒崗”等。(2)喚起記憶活動。如“過政治生日”“重溫入黨誓詞”“誦讀黨章”,參觀紅色紀念地,召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座談會等。在2017年村(居)兩委換屆中,全市共組織了18萬農民黨員重溫了入黨誓詞并簽訂換屆選舉紀律承諾書,對營造風清氣正的換屆環境起了良好作用。(3)聯系服務群眾活動。開展到群眾中“一月一走訪”、與貧困群眾“結對幫扶”,要求為群眾一年辦幾件實事等活動。(4)建言獻策活動。在支部活動室設置“黨員意見簿”“建言欄”,村(居)在開展中心工作和組織重要任務時,召開黨員“建言獻策座談會”等。通過喚起記憶、引起回憶,接受無形教育,受到心靈激蕩,使黨員的身份意識得到了強化,也使他們在與入黨前的縱向比較中、在與群眾的橫向比較中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義務,增強了為黨添光彩、為國做奉獻的使命感、責任感。
4.靠監督執紀
幫助農民黨員增強身份意識,光靠開展教育、增強黨性還不夠,還需要有外部力量的監督和制約。要以所有農民黨員都必須遵守的黨員行為規范作為評判標準,凡其行為符合這種標準的,就予以肯定,反之則要求改正,使其達到標準。要把對農民黨員的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結合起來。一年可以選擇若干群眾代表,特別是經歷豐富的老農民,對黨員集中評議一次,并及時反饋評議意見,使農民黨員對自己的行為做出及時調整。在黨內,要把黨組織監督和黨內同志的監督結合起來。一個黨員,看到他人有毛病、缺點、錯誤,不能睜只眼閉只眼,而應從關心愛護出發,勇于咬耳扯袖,給予批評幫助,促其幡然醒悟。黨組織對農民黨員要做定性評估和定量評估,對優秀的給予獎勵,合格的給予肯定,鼓勵其繼續努力,爭創先進,爭做優秀,對不合格的則予以處置。
5.靠組織關懷
在我們黨內,黨員是黨的主體,農民黨員是農村黨組織中的主體。農民黨員應把農村黨組織當作自己的溫馨家園,關心愛護組織,維護組織的威信和形象。黨的組織則應從尊重黨員主體地位出發,對一個農民黨員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和起碼的信任,政治上關心農民黨員、思想上關愛農民黨員、生活上關懷農民黨員。要在黨員生日、重大節日等時間節點走進黨員家門,和他們拉家常、探富路、展前程,傾聽其所憂所樂,了解其所思所盼,解決其所需所求。對困難黨員還應從經濟上給予一定的扶助。邵陽市采取市、縣兩級“財政支持、黨費補助、黨員捐助、企業和社會募集”的辦法設立“黨內關懷資金”,使生活困難的農民黨員及時得到了扶助。黨組織把黨的陽光照到農民黨員的身上,把黨的溫暖送進農民黨員的心田,增強其尊嚴感、歸屬感、莊重感,使他們感到舒心、暖心、安心,其身份意識也會顯著增強。
四、結語
中國共產黨是擁有9000多萬名黨員的偉大政黨,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必須從加強思想教育、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創新主題活動、嚴肅監督執紀和增強組織關懷等方面強化農民黨員的身份意識,激發每一名農民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凝聚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強大精神力量,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之江新語[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36.
[2]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73.
[3]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114.
[4]毛澤東選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7.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