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春
摘? 要:信息技術教學是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教導學生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為直觀地理解文化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教學手段過于傳統,無法滿足高中學生學習的需求,從而影響了高中學生學習的進程。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微課、電子圖書教學,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培養高中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推動高中學生學習的進程。
關鍵詞:高中歷史;信息技術;教學
高中學生處于學習的緊迫期,運用信息技術學習歷史課程,不僅能夠吸收更多的歷史知識,還有助于培養科學的歷史觀念,促進歷史素養的良好發展。歷史知識較多具有枯燥性,降低了高中學生學習的興趣,阻礙了高中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構建信息技術教學,幫助高中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增強高中學生的理解能力。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法,理解教材知識
高中學生理解歷史教材中的知識,既是現階段學習的需求,也是未來發展的需要。多媒體教學是較為實用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可以將教材中的知識轉化為圖片及視頻,從而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化知識。歷史知識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容易導致高中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從而影響了高中學生對歷史教材知識的理解。因此,為了幫助高中學生理解歷史知識,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法教導高中學生。
例如:高中學生在學習“民主政治的搖籃——古代希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圖片及視頻教導高中學生。即,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古代希臘的地圖教導高中學生,能夠幫助高中學生理解“古代希臘位于三洲要沖的位置,其地貌特征為山嶺溝壑、海岸曲折、港灣眾多,其氣候特征為地中海氣候”等歷史知識;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古代希臘地圖與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地圖”教導高中學生,能夠幫助高中學生理解“古代希臘城邦經濟基礎為商業、政體為民主制、發展趨勢為長期獨立自治。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經濟基礎與農業、政體為君主制,發展趨勢為統一的大帝國”等歷史知識。高中學生在歷史學習中運用多媒體,既能夠提升對歷史知識的理解,還能夠培養歷史觀念。
二、引入微課教學法,提升學習效率
高中學生處于備戰高考的重要階段,在歷史學習中提高學習效率,能夠節省學習時間,學習更為廣泛的文化知識,從而可以有效提升高考的成績。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教學手段過于傳統,降低了高中學生的學習活力,影響了高中學生學習的效率。因此,為了提升高中學生學習的效率,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可以引入微課教學法教導高中學生。
例如:高中學生在學習“美蘇爭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材內的知識制作成簡短的小視頻,在小視頻中運用圖片、視頻、教學語言等形式教導高中學生。高中學生在觀看教師制作“美蘇爭鋒”的微課視頻中,可以提高“美蘇爭鋒的根本原因為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利益。美國及盟國在兩極對峙的格局下運用了鐵幕演說、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北約成立等對峙的方式;蘇聯及盟國在兩極對峙的格局下運用了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經濟互助委員會成立、華約成立等對峙的方式”等歷史知識的學習效率。教師還以利用微課視頻布置家庭作業,讓高中學生寫出“美蘇爭鋒”時兩者運用的爭霸手段,能夠增強高中學生對教材知識的記憶。教師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微課教學,可以改進傳統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水平,讓高中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學習更多的歷史知識。
三、構建電子圖書教學法,豐富歷史知識
歷史是一門較為復雜的課程,其包含了人文、歷史典故、生活習俗、社會風貌等等內容。高中學生豐富歷史知識,不僅可以增強歷史文化學識,提高歷史學習的成績,還可以開拓學習視野,提升文化修養。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只依靠教材教導高中學生,限制了高中學生歷史知識的提升。因此,為了有效增強高中學生的歷史知識,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可以構建電子圖書教學法。
例如:教師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定期舉行電子圖書閱讀會,讓高中學生通過電子設備閱讀不同的歷史書籍,以此增強高中學生的歷史知識。即,高中學生閱讀《中國人史綱》,能夠增強對中國整體歷史的認知,將中國發展的不同時期合理劃分,構建歷史學習的體系;高中學生閱讀《大秦帝國》,能夠與教材中秦國相關的歷史知識相互印證,增強對秦國相關的歷史知識的學習,深入理解秦帝國的興亡歷程。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構建電子圖書教學法,不僅能夠豐富高中學生的歷史知識,也能夠改變高中學生不合理的閱讀習慣。
總而言之,隨著教育領域與科技領域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教學愈加受到學校的重視。教師在歷史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不僅能夠打破傳統的教學手段,提升教學的能力,還能夠增強高中學生的對教材知識的理解,豐富高中學生的文化學識。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微課、電子圖書等教學手段構建信息化教學課堂,推動高中學生歷史學習的進程。
參考文獻:
[1]遲秀才.信息技術與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5):116-117.
[2]邊青,李燕.信息技術和高中歷史課程的有效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3):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