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摘要:美語俚語的構成有其獨一無二的特點。“五月花”號將英語俚語帶到了美國,俚語在一個新修飾的環境中、一個常年充滿創新熱情的人類文化環境中繼續生根發芽。俚語源自各行各業的職業人群和亞文化術語,或是暗諷的語言。實際上,只有在特定的用法被廣泛使用,才會出現英語的變形。俚語曾經被視為“粗俗”的語言。如今,在英國和美國,俚語的普及程度遠遠超過了語言學家的預料。俚語經常出現在電影、文學作品、報紙和雜志中。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使用俚語進行交流。從嬉皮士到雅皮士都有其各自的一套俚語。保守的中產階級也說俚語,表達對政客的批評以樹立“人民至上”的形象,而且有的場合也需要使用俚語。各個階層的英裔美國人都普遍地使用俚語,主要是因為俚語呼吁和增強語氣的極致表現。本文從俚語的意義、語源以及人們對俚語的態度三個方面來分析俚語發展的歷史,以加深人們對于俚語、俚語的社會功能及其流行原因的理解。
關鍵詞:美語俚語;發展;社會功能
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中,俚語的定義是這樣的:非正規的詞、詞組等等,通常用于口語和相同的社會群體之間,被認為不適用于正式場合且不能夠長時間使用。在《麥克米倫高階英語詞典中》中,俚語是這樣被定義的:用于非正式場合的詞或詞組。一些俚語只被用于特殊的群體之間。大多數亞文化群喜歡從其常接觸的語言吸取詞匯,賦予新義,有些則借自外語,很少自行構詞的。每一種俚語都有其自身的歷史和流行的原因,時過境遷,或改變其義、或轉為標準語、或繼續用于某些飛地。某些俚語去掉其富于刺激性的色彩之后,亦為人們所接受。俚語的流通率無疑因新聞宣傳而不脛而走。最有效的俚語往往一語概括所指之物、用物之人及其社會背景。
一、俚語的發展
任何語言都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同時也忠實地反映了時代的精神。
(一)詞義的演化
俚語是語言的一種特殊形式。長久以來,人們對于俚語的定義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隨著社會的發展,俚語也已經更新換代,它的意義也在不斷地演化中。在大多數的運用下,俚語排異的內涵逐漸演變為亞文化群體中的口語。無論在高語境或低語境中,都成為了一般用語規定的統稱。
(二)詞源的演變
從詞源學的觀點可以了解到,俚語源自16世紀的盜賊和流浪漢,而且在其他的亞文化中這類詞也用此類人之間。在英國,事實上俚語本身是罪犯這個特殊群體之間的黑話。這些特殊的詞匯存在于特殊群體之間。
(三)人們對俚語態度的發展。
語言群體對于特定俚語的態度也在發生著變化。這其中包括對于俚語的觀點,感受以及行為目的。從語言態度來研究語言群體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俚語的意義、偏愛及對俚語的渴望。
人們通常認為一些粗俗的俚語都是口語話的,絕大多數來自社會底層和一小部分聯系緊密的群體。隨著俚語越來越多和越來越頻繁地被運用,它已經成為了具有很大爭議的語言元素。
實際上,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俚語在英語領域被接受,同時人們也拓展了俚語的應用范圍。因此,語言發展的趨勢也愈發清晰明了。
二、俚語的社會功能
任何語言形式都是人們對人類社會的看法和態度的直接反映,俚語也不例外。俚語主要具有以下四個社會功能:
(一)強化集團內部凝聚力
俚語是特定團體的語言,往往在同齡人或社團集體中使用,它反映的是內部成員平等的關系。不同的社會群體使用各自特有的黑話或行話。
(二)調解人際關系
俚語是一種不拘禮節的非正式語言,它能給說話雙方帶來隨和的氣氛,從而便于彼此接近并消除陌生感。
(三)維持人類心理平衡
運用弗洛伊德的理論,我們不難發現,俚語的深層動力主要源于“自我”對“超我”的抵制。自社會家庭這一社會的細胞產生起,就出現了等級和階級,作為社會人的精神,其“自我”會受到壓抑,這是普遍的人類心理現象。而俚語正好充當了自我調節的愈合劑。
(四)反映人們對社會現實所抱的態度
50年代以來,美國先后出現了不同類型的以青年為主的亞文化群體,如:50年代的“垮掉的一代”、60年代的“花孩兒”、60年代末的嬉皮士以及侵越戰爭時期的雅皮士。這些亞文化群的成員對社會現實和世俗陳規懷有強烈的不滿情緒,他們不但有蓋上自己烙印的一套俚語詞匯,而且就連這些亞文化群的名稱也都是些俚語色很強的詞。侵越戰爭和水門事件之后,美國人普遍對政府和政界要人失去信任,使用俚語同樣可以表達他們對社會現實的態度。
結語:隨著全球化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美國民眾態度和觀念的不斷轉變,越來越多的俚語被各階層所創造并被使用在很多不同的場合中,而俚語同時又能達到其所特有的生動的語言效果和其他一些社會功能。美語交際中不斷消亡和衍生的俚語突出反映美國社會的發展特點,并暗含美國文化的主要特征。簡而言之,俚語能忠實地反映社會生活和思想。作為語言學習者,從俚語的角度來研究語言和文化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整個英語的發展過程,理解英語發生的真正變化以及英語國家的社會風俗和文化。當代美國社會,各個領域都在迅猛發展,而俚語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被越來越多的人廣泛接受。審視俚語,如果只關注它的幽默風趣、標新立異、活潑生動以及感情色彩豐富等優點,抑或是只在意某些俚語語言粗俗、缺乏清晰、正確的語義等缺點都不能對俚語有一個全面的總結。本文一方面沒有輕率地對俚語進行審視,另一方面通過俚語的歷史發展及其社會功能辯證地進行分析。這樣我們才能對俚語有一個公正的評價。
參考文獻:
[1]彭元峰.美國俚語發展趨勢及其語言特色[N].東北大學學報,2003,1.
[2]丁蘭天.當代美國青年俚語的文化傾向[N].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2,5.
[3]吳麗興.美國俚語芻議[N].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2,1.
[4]趙俊平.淺談美國俚語[N].河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6.